哆啦A夢,小的時候,看著,也想要一個藍胖子。哆啦A夢,每個年齡都有不同的看點。最重要的是,它所傳達的東西,細細體味,才品出 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正能量教育。這是一部動漫最難的可貴的東西,不會強行雞湯,不會讓人有牴觸。 小時候看的感覺,看著奇思幻想的世界,看著無所不能的藍胖子,構造我童年天真爛漫的奇思妙想。 而漸漸長大,中學階段,覺得看這些很幼稚,只是小孩子看的東西,盲目跟風,看網絡小說,仙俠,修真,都市。 可是在隨著長大,在看起這些,哆啦A夢,蠟筆小新。原來這些才是真正的作品,小的時候,潛移默化的改變你。長大了,可以看到好多細節片段的教育意義。大熊的怯弱,膽小。但是正直,善良,有底線,做了壞事會覺得內疚並且去改正。 原來我在其中,不知不覺塑造了很正的三觀。 這點很重要,所以說,我會留給我的孩子看,陪她一起看。
我小侄女,在電視上看哆啦A夢新番嘴裡嘟囔著想要一個哆啦A夢,不禁讓我想來懷念一下。轉眼已大學,一部子供向動漫能堅持這麼多年實屬不易。 作為90後,最大的感覺大約是名字的變化,由機器貓到小叮噹到哆啦A夢再到現在被人提及最多的藍胖子。 那一年的大雄叫過野比,康夫;靜香叫宜靜,靜宜;胖虎叫技安;小夫叫阿福;哆啦美叫小叮鈴。那一年的配音以臺配為主。「其實偷偷說一句,感覺當年的名字更可愛。」 哆啦A夢被傳過各種暗黑假結局,其中有一個是有關大雄做夢的。其實我覺得那不應該是大雄的夢,而應該是我們做過的一場夢。希望過有一個無所不能,能拿出千奇百怪道具的機器人出現在自己面前,「你好,我叫哆啦A夢」。一轉眼,夢醒了,也大了。
小時候每個暑假,武漢臺就有倆臺同時播,現在在看到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忘了工作的煩惱,忘了生活的壓力,徜徉在想像的海洋。直到初三(08年左右)左右貌似電視裡就沒有在放過多啦A夢了。那時恍恍惚惚也不覺如何,慢慢感覺到少了每天對12點和19點的期待回家打開電視有關上去寫作業了。轉眼老朋友離開了都十年了,無意中在嗶哩嗶哩看到居然有哆啦A夢的TV版,而且還是當年電視上一樣的配音,是百感交集。打開第一集,讓人感覺回到了十歲的自己,無憂無慮的吃著零食,看著電視,和大雄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玩耍,一起成長。其實每一集看到標題還能回憶起劇情,可是每一次看都有種魔力讓我目不轉睛。我記得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回憶的不是過去,而是過去的自己。過去那種天真:時而幻想帶著竹蜻蜓上天,或者穿梭時光隧道,還是玩玩絆倒機器人這種惡作劇,都讓人想起那一段天真無邪的美好時光。由衷的感覺我90後真的是幸福的一代,雖然短暫,但是至少有過這麼一段天真浪漫無憂無慮的的童年。感謝再一次的與你相遇,感謝世界,感謝有你。十年後的今天,「我回來了。」「歡迎回來!」
我應該算是比較靠前的一代留守兒童,我被寄放在我外婆家,外婆待我很好,但兩個表弟欺負我(我性格軟),外婆年紀大又管不過來,因為他媽媽在身邊。每次放學一放哆啦A夢我就跑過去看,我也曾幻想過:我有一個機器貓該多好啊,這樣我就可以叫他拿出不用花錢就買東西的道具,媽媽就會回來了。後來,我初中考上了一所離家遠的中學,住宿了,我媽媽也給我買了手機,我依舊用手機看完了一整部,現在我去到了家人身邊,我再也不用想要哆啦夢了,但謝謝你,謝謝你一直陪伴了我整個童年。
每一集都有很有趣的法寶,我最喜歡隨意門,哪裡都可以去,還有時光機,以前想坐著去看看未來的自己,還有吃了什麼語言都懂的魔芋麵包,縮小燈把自己變小變大,去雲朵製造機做的雲上遊泳……但是除了有趣的法寶,哆啦A夢還帶來了很多感動的故事,比如爸爸媽媽的愛情,換媽媽,鯉魚旗的故事,還有小夥伴們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維護正義,拯救世界。
雖然哆啦A夢現在看就像一部幼稚的兒童片,但這幼稚是回憶,回憶有我的童年,有感動,有溫情,有純真,有友情!是一部無論怎樣都要給五星的動漫,哆啦A夢可以說是陪伴了我整個童年,他包含著我童年的回憶和夢,曾經多麼想家裡的抽屜突然打開,一個藍胖子鑽出來,向他要各種各樣的東西來幫自己做一些無法做的事,用蛋培育成許許多多的生物、在家裡也可以釣魚的釣魚毯、樹樁公寓、複製機、任意門、時光機……
大雄曾說過:「我舉著拳頭讓你放心 我可以完成全部的事情 其實我知道自己不行 可是為了讓你安心 我只能逞強的笑」這句話讓我瞬間淚目,曾經懦弱膽小的大雄已經長大了,我的童年也隨之消失不見了。--至此以紀念我們的童年,那再也回不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