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處處都藏著哲理和學問
就拿生活當中最常見的椅凳來說
裡面就蘊含著不少為人處事的大智慧
中國是世界上文化傳統最悠久也是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為這個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祖先們的勞動創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風格特色的獨特形式。我國家具藝術發展到明、清時期家具的各種類型和品種都已齊備,除功能上充分滿足了當時的生活要求,構造上使用了巧妙的榫卯外,在造型上亦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形成了中國家具的獨特風格。
▲明末清初 黃花梨方凳
方凳在日常生活之中普遍使用,四條腿支撐起一個平面。簡單輕便,用途隨意,坐著可從四方入位坐姿鬆散,不必拘束,故其在座具之中等級較低。
▲明晚期 黃花梨燈掛椅
方凳的基礎上加一個兩齣頭的靠背就變成了燈掛椅,不再稱凳。等級明顯提高但只可從三面落座坐姿也需稍加正式,不再像坐凳之自在。
▲明晚期 黃花梨官帽椅
如果在燈掛椅的基礎上,左右再加倆扶手。級別就更加尊貴成了官帽椅坐的時候需從前方一面正襟危坐。
隨著方凳、燈掛椅、官帽椅。三種不同座具的轉換,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隨著等級和所坐者受重視程度的提升,椅凳的自由度和隨意性卻在直線下滑,這正是藏在椅凳中的人生真諦:要想成為人上之人,受人尊重就必須犧牲一些自由,不能隨心所欲,成才不自在,自在不成材。
仔細觀察某些椅凳的棖部,你會發現橫截面不是正圓形的而是類似扇形,外圓而內方,外圓美觀實用,內方節省材料方圓之間恰與為人之道不謀而合:做人內心需有稜有角,有氣有節對外則要圓融柔和勿以己之稜角傷及他人學會相處合作。
明末清初黃花梨圈椅成對,一凳一椅竟包含了如此多的智慧和道理,中華文化中還有多少寶藏。
免費獲取方式請關注「木工刀具論壇」微信公眾號後回復「72款椅凳」
版權聲明:由於部分文章來源於網絡,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以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或處理。
木工刀具網(http://www.zjwoodtools.cn)-木工刀具行業網站,木材切削加工技術專業交流論壇。本站專注木工刀鋸行業各種相關資訊和技術問題討論,免費發布給關注本平臺的粉絲閱讀,每日更新圖文內容;提供木工刀具業內人員交流討論的和諧平臺,滿足訪問者行業需求。
承接|刀具廣告|軟文推廣|求職招聘|微信推送
商務合作QQ:157561175
▼ 點下面「閱讀原文」進入社區參與評論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