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隔離進入到第三個月,再尊貴的外賣會員,都開始關心起蔬菜和糧食。
他們心血來潮地走進廚房,對著號稱「0失敗」的賽博食譜躍躍欲試,結果卻慘遭翻車。
在圍觀了無數案發現場後,我整理出一份不堪入目廚藝翻車圖鑑,揭開朋友圈小當家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至暗時刻。
在你的想像裡,一個正確的電飯鍋蛋糕,應該外形飽滿圓潤,組織細膩均勻。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食熱搜浮出水面,老饕們馬不停蹄地創作了更多的奇蹟。
事實上,對於廚房小白來說,0失敗食譜根本不是什麼初學者福音,而是一張充滿了陷阱和圈套的死亡筆記。
「閨蜜熬粥熬糊了,去百度說蔥白加入粥裡可以去除糊味。」
「這是照著《食戟之靈》的脆皮烤肉做的。裡面是土豆外面是培根,然後用棉線進行捆綁play。」
「結果烤出來是這個熊樣兒,別人都以為我烤了個熊。」
每一個意識流擺盤的背後,都是對人類審美下限的一次降維打擊。
讓人驚呼「麥艾斯」的醜東西有時並非遠在天邊,它就在你的廚房:
「我覺得像狗爪,朋友覺得像山竹,直到我媽說,痔瘡。」
有時你只是發揮了一點點想像力,就足以讓手中普普通通的碳水化合物發生獸變:
「我爸說咱今天用壓箱底的電餅鐺來烙個餅吧,我說那我整點芝麻紅棗片做個表情。」
無數次前人的實驗證明,加熱是對一切秩序的毀滅,而蒸籠就是廚房裡最薄弱的一環。
也許麵食門檻高了些,不適合初學者。於是你開始降維,從半成品做起。
「煮湯圓很費時間,我就想既然速凍水餃可以蒸,辣麼湯圓說不定也可以。結果30分鐘後……」
對於小白來說,烹飪是一場令人虛弱的遊戲,即使組團作戰也不會令結果更好。
如果你有一對做飯不好吃的家長,或者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對象,那麼一日三餐將會淪為生化武器研究現場。
「我媽用微波爐烤的地瓜,十樓摔下去都能完好無損。」
「母親大人是廚房裡的建築學家,這是她做的水泥黑豆豆腐。」
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甚至一不小心,還會淪為真人版分手廚房。
「這是我的愛人,出門前給我煮的愛心蛋。當時我在臥室鎖著門睡覺,我有理由懷疑他的動機其實是要燒死我。」
「是時候祭出我老公的大殺器了,乃是取一百隻綠豆蒼蠅的眼睛壓成汁液所做。」
事情發展至此,你發現做出來的東西好像跟別人有億點點不一樣。
比如離了食譜,連用微波爐都翻車:
「微波爐你這樣我要生氣了!我只是讓你解凍這塊牛排!」
看到忘調時間烤出來的餅乾那一瞬,你終於意識到,其實你不是廚藝差,只是記憶力變得很差。
食材報廢那一刻,你成了朋友圈裡的隱形難民,但沒有理由為失敗難過。
生活就像那盤做廢了的糖醋排骨:甜裡帶點苦,苦中透著甜 ——
正是翻車的快樂,讓活動範圍受限的日子,有了久違的煙火氣。
不過記得,要愛惜食材,注意安全。
最後,就用一把義大利燃面,祝我們的廚藝都能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文章由 網易新聞丨看客 出品
版權所有,後臺回復【轉載】查看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