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瑄(1926—1997),甘肅隴西人,字鳴珂,號話月堂主、拙翁、蒿翁等,文博館員、考古專家、書畫家。
1942年畢業於隴西師範。先後在天水地區文工團、天水縣學校工作,任文工團團員、教師、校長。1957年調入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長期從事石窟藝術的研究與保護工作。一生著述較豐,為麥積山石窟各窟龕撰寫簡介,合編《天水地區文物志》《天水縣文物志》《中國美術全集》(第8卷)等。著有《松窗說書》《藝術寶庫麥積山》(待出版),發表《麥積山壁畫中的體育》等論文多篇。傳世書畫作品多為友人收藏。1967年,於天水伯陽柴家坪發掘的「陶塑人面」在考古界引起轟動。
【縣瑄書法作品欣賞】
行書碑刻(立於天水石門麒麟峰八角亭)
釋文:秋氣怡人爽朗天,舊徑重行一開顏。為搜勝跡不辭遠,因愛奇峰喜躋攀。青山滿目處士畫,紅樹九秋雲林山。老來且幸腰腳健,遊罷南峰登北巖。
行草紙本立軸
釋文:盤結根藤悟草篆,縱橫裂痕見蛟龍。書法有法歸無法,一點靈機識造化。
行草紙本立軸
釋文: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行書紙本聯
釋文:長隨白鷗臥煙雨,更覺蒼松耐風霜。
【縣瑄國畫作品欣賞】
紙本設色山水
題記:隴山峰秀
題畫詩:隴上石奇未補天,亙古流傳在人寰。人人爭誇江南好,秦州亦有好峰巒。
紙本設色山水
題記:麥積山後之石巖懸瀑
題畫詩:拄杖看流泉,瀑聲入琴韻。
紙本焦墨山水
題款:亂潑殘墨追苦瓜 瑄,鈐白文「縣瑄」印。
紙本水墨山水
題畫詩:看山江樓上,垂釣晚煙中。
【鳴珂書語錄】
晉書諸法兼備,骨法血肉筋脈俱完美,風韻姿態合於桑林之舞,華實間茂形神兼備,故世人目為神品,非過分之言,因其入於神妙境界之謂也。
唐人顏魯公、僧懷素、褚虞歐柳諸公以及宋之米老無不出自右軍,斯乃各自變化,別有新意,而在繼承前人上,實多尊二王之法規,導後人之創新,以臻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險奇則入狂怪不難,然狂怪中多易失之於粗野狂躁,可以峻拔不能狂躁,飛筆、浮筆、滑筆、滯筆、敗筆、俗筆遲疑苟且,澀縮之筆切宜避忌之外,尤宜注意一字結構中之重心。
一行中之氣韻,一篇中之聯貫,字與字之間之補救,大小肥瘦間之搭配,上下間之銜接呼應,首尾顧盼、蹲臥奔逐、飛舞跳躍、伸縮收放、喜怒哀樂之情、風雲變化之態、龍蛇雲霧之形,其雄厚也如山嶽之巍峨,其流暢也似江河之蕩漾,其勁挺也如蒼松之剛勁,其纖細也如淡煙薄霧,其輕渺也如蟬翼蛾眉。
諸態俱備,八法求全,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不露鋒芒而應含蓄有致,情懷酣暢方能筆墨溫潤,心胸曠達始能意境淡遠。松窗雲影揮毫生奇趣,花間林下落筆有雲煙,有詩情畫意者天趣橫溢,博學多聞富文學修養者自然不俗。
豈可率意從事,朝學執筆而暮迄成就,未悟諸法而想速成,或垂手得其高深造詣者,世間斷無此理。
凡初學書者應先自楷書入手,先習間架布置結構,力求平穩端正,次求姿態氣韻,再追骨力精神以至活潑流暢,萬不能未達平正而先追求狂縱,使書法未入規矩而先養成粗狂放肆之形,以後更正則難矣,因習於性成而難於規矩平正矣。
若間架結構穩固平正備矣,始可進入行書而在正楷之基礎上略加流動,如人坐立而至行走,再進而學會奔跑、跳躍,斷無不會坐立而能先會跑者也。
總之書法自有文學以來,各代都在不斷發展變化,革新創造,在前人基礎上繼承變化,亦同其它事物一樣,亦在發展變化,絕不是一成不變,陳陳相因。真草隸篆,顏趙歐柳,蘇黃米蔡,各自不同,其形各異,其勢各異,其趣各異,其性各異,精神氣概亦各懸遠自成格調,真可謂千奇萬狀,難以將宇宙間之物象用書法表達競盡,亦可推想再過千百年,而後來之書法家不知又有多少新奇異樣,創新的字形字體出現。
學草書者,需從二子之筆墨中求消息悟真味,二子之書可謂渾然脫化,精熟至極,千古以來別開生面,殊有奇趣,非真有書法涵養與深研此道者實難領會其箇中奧秘,如賈島、李賀詩,不同凡響,別有境界。特以狂放神奇詭怪出奇制勝,千古以來僅見一二,而無出其右者,豈非書檀之醉仙魔怪乎,此餘過分之評亦非準允之見。
學書者應骨肉筋血具備,缺一則不佳,要使筋脈充足,多從子敬子昂二家討消息,小獻之書過人者剛柔顯著,得剛柔之致,豈非筋乎,淺喻之不露骨不顯肉之筆畫,不挺真疆硬如頂門棍,不綿軟如拉麵條者之謂也。默意深思鼠尾藤蔓、葛條、枯瘦盤桓旋轉中領略筋法。
臨摹古人碑帖時應取其精華而棄其糟粕也,其於分布最難,或失重心,或忽輕重,或無銜接,或少層次,或頭重腳輕,或後重前輕,或太疏鬆,或太緊密,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左右搖曳作態的搖擺的筆毫活動的有音樂節奏般的變化多端地寫,就是古人所說的,從首到尾千筆齊力,一氣呵成,筆斷意不斷之說在書法上和畫法上是同樣重要的,至於肥瘦相間、大小相配、長短相襯、虛實相應、首尾相呼,並絕無一定的準繩和死板的格式,就全在你體會和運用之妙及你個人精研體現的程度。
我想看得多了,寫得多了,玩味得深了,就當然會有新奇、異樣、微妙、別致的姿態出現在紙上毫端。一句俗話: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恆久不間斷寫,以常人所不能耐的耐心去苦練。古人說「鐵硯磨穿,坐爛蒲團,巧功始成」。
一朝豁然貫通,了悟真味,則拍手大笑矣,知庖丁解牛、駝馱種樹,庶幾乎則近道矣,若進而徹悟莊生逍遙遊,夢蝴蝶則更入於神化矣,勿謂迂腐之議而笑之也。
( 摘自縣瑄《松窗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