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幅很猛的消費主題投資軍團,近日新添了一員猛將:華夏食品飲料ETF(交易代碼:515170;認購代碼:515173),該基金跟蹤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12月21日到23日網上現金認購。
這員猛將到底有多猛呢?來看統計數據,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自2004年12月31日基日以來累計漲幅達3344%(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17日),年化收益高達25%,不但遠超耳熟能詳的滬深300指數,而且打敗了絕大多數主動權益基金。
而同期累計收益超過2000%的基金僅5隻:華夏大盤(3836%)、興全趨勢(2376%)、景順長城內需(2372%)、富國天益(2332%)和景順長城鼎益(2178%)。
實際上,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食品飲料一直都是牛股集中營,傑裡米·西格爾在《投資者的未來》中寫道,1957年到2003年美國年化收益率最高的前20隻大牛股中,有9隻來自食品飲料行業。因此,食品飲料等消費行業備受投資者喜愛,而中證細分食品飲料主題指數正是專注於此的細分指數。
1、幾乎打敗了所有基金經理
事實上,被動的指數投資和主動權益投資,一直都存在著爭論,誰也不服誰。
2005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表示,主動管理基金的長期總體表現不如指數基金,此說法遭到了質疑,一個賭約應時而生:2008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標普500指數基金PK任何對衝基金,最終一人應戰,挑選的五支母基金有超過200隻對衝基金,結果表現最好的對衝基金組合收益率為87.7%,而標普500指數基金漲了為125.8%。
在國內市場同樣有著類似的討論。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曾經表示,我們做主動投資的基金經理,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市場的。
僅僅從國內市場的數據看,中國的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長期的業績表現中,確實做到了戰勝同期的市場指數,比如如滬深300指數、上證綜指和中證500等指數,獲得了明顯的超額收益。
其中特別突出的基金更是做到了10倍以上的收益。2005年至今年11月30日期間,累計收益超過10倍的主動權益基金超過30隻,收益最高的華夏大盤更是高達3721.04%。
數據來源:Wind,2020.11.30。數據不含新股,基金分類採用Wind風格基金指數。偏股型基金含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
但戰勝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則要困難得多。如上圖所示,基準日以來,該指數大部分時間都遙遙領先於各類主動權益投資基金指數。或者說,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在過去近15年中,打敗了除華夏大盤以外的所有主動管理權益基金。
2、多隻成分股被機構資金厚愛
如果把區間拉回到最近三年,則會發現該指數呈現的另一個特徵。最近三年的時間中,時間越長,勝算的概率越大。
wind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三年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的漲幅為132.12%(截至2020.11.30),跑贏了94.38%的個股。而近兩年和今年以來跑贏個股的比例分別為92.71%。
和偏股型基金相比亦是如此。比例從89.73%逐步提高到97.06%和97.41%。
為什麼會出現以上特徵呢?市場上普遍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近幾年市場有效性不斷提高,機構逐漸掌握市場定價權,A股「炒新、炒小、炒差」帶來的超額收益已經明顯消失,「小公司具備超額收益,大公司缺乏成長性」的認知誤區被扭轉,績優公司估值不斷提升。二是伴隨好公司不斷成長,依靠盈利的提升來賺錢逐漸成為市場共識。
而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反映滬深兩市細分食品產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走勢,該指數從食品製造等細分產業中挑選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公司股票組成樣本股。最終的成分股主要為盈利很好的績優龍頭公司。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 月12月14日,按照申萬三級行業分類,細分食品指數第一大權重行業為白酒,行業權重為58%,共計15隻成分股,總市值4.64萬億;乳品為權重第二大行業,佔比13.7%,共計5隻成分股,總市值3024億元;調味發酵品為權重第三大行業,佔比13.2%,共計5隻成分股,總市值7805億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細節是,該指數中的成分股收到了各類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機構對多隻成分股的總持股比例超過了80%。
3、ETF龍頭公司操盤
12月14日,國內ETF龍頭公司華夏基金正式發行的華夏食品飲料ETF,正是對該指數的複製和跟蹤,為普通投資者在消費主題投資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華夏基金在ETF上的優勢。
資料顯示,華夏食品飲料ETF的擬任基金經理為華夏數量投資部總監徐猛,其擁有17年證券從業經驗和7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長期深耕指數研究與管理行業,經驗豐富,在管公募基金規模合計646.3億元。
華夏基金在ETF產品的布局始於2004年,推出國內首支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推動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進入ETF時代。截至2020年9月底,華夏基金旗下管理的權益ETF產品數量達到27隻,規模超1600億元,是境內首家旗下管理權益類ETF突破千億規模的基金公司,唯一一家規模連續16年排名行業第一的基金公司。
據統計,截至12月4日,華夏基金旗下權益類ETF(含香港子公司發行的 RQFII ETF)規模達到了2020億元,成為國內首家突破2000億元的基金公司。
wind截至12月17日數據顯示,全市場規模前十大權益ETF中,華夏基金佔據四席,其中華夏上證50ETF規模超560億元,位列市場第一。截止2020年12月4日,今年以來(成立以來)日均成交金額前十大股票ETF,華夏基金佔據半壁江山,其中華夏晶片ETF日均成交額16.71億元。
經過16年的實戰,華夏基金不斷創新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管理能力獲海內外機構認可,連續五年獲評「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2015-2019年度,中國證券報),連續8次榮獲亞太區「最受認可ETF品牌」獎(2010-2017年度,全球ETF行業權威網站Exchangetradedfunds.com),榮獲「中國最佳ETF管理人」(2018-2019年度,AsiaAsset Management)。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及其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損失。基金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