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微傳媒 巴彥淖爾廣播電視臺主辦
【新朋友】 點擊標題藍字「河套微傳媒」關注
【新聞熱線】0478-2254833/15334984444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感恩素食,臨河免費吃飯雨花齋
自去年6月14日,雨花齋公益素食餐廳正式啟動。一年後,記者昨日再次前往雨花齋。
「只要是有需要幫助的人,都可以來我們這裡用餐,我們全部接納,而且可以每天都過來」雨花齋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道。
免費吃飯廳滿座
飯前所有人集合到院子果樹下共同跳手語舞《生命之河》,然後以長者為先按順序排好隊,跟著領讀的義工小朋友共同誦讀感恩詞:「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祖先慈悲智慧,感恩父母養育之恩.」禮成後鞠躬致謝。
記者看到前來排隊領取食物的有貧困的老人、也有上班族、還有小學生,確實只要是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前來領取免費的午餐。
大家開始陸陸續續領取熱騰騰的稀飯、清香的包子、可口的炒茄子和素涼菜,還有美味的香瓜,領到食物的人們都鞠躬致謝。不一會兒,餐廳的4人桌,8人桌就全部坐滿。
就餐過程中,負責打飯的工作人員不停地詢問前來用餐的人們:「還缺什麼嗎?誰沒吃飽就過來加餐啊!」餐桌上所有人都被要求「止語」或者「輕聲細語」,並有義工小朋友舉著提示牌提醒。記者看到飯後用餐的人們都自覺把桌上的「惜福水」倒進碗裡,連湯一起喝完,以示「光碟」。
「飯菜都很好吃,我經常過來吃,子女都在外地,我不願意跟他們去外地生活,那裡誰也不認識。現在家裡就我自己,手腳也不是很方便,多虧了他們的照顧」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大爺向記者訴說道。
當天中午,餐廳接待了八十多名免費就餐者。心懷感恩讓原本陌生的人齊聚「雨花齋」,成為一家人。「雨花齋」的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幅平等、友善、和諧的美麗畫卷。
女企業家捐款捐物
當天,女企業家協會還向「雨花齋」捐贈白面20袋、現金2000元、魯花油、醋、醬油各一桶及各種調料。
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是心存善念、滿懷感恩的。這些女企業家們也許平時日理萬機、獨當一面,但是今天來到這裡,一切為了需要幫助的人。搬那些沉甸甸的麵粉、包包子、打掃衛生做這些粗活兒、累活兒沒有抱怨苦、累,反倒其樂融融、笑容滿面。
此刻的她們不是高高在上的企業家而是一名普通的義工.
雨花齋前世今生
「雨花齋」的發起人,是建德廣安禪寺的前住持文全長老。
十幾年前,文全長老就有開免費素食店的打算,起因是看到了眾多的社會問題。一方面,他覺得社會上的「買賣」無處不在,就連親情也被「交易」捆綁,比如說,家長跟孩子談「交易」,成績好了就多給一些壓歲錢,在他看來,也是一種交易。各種交易所產生的「拜金主義」,讓人類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全長老看到各種殺戮導致了環境的惡化,所以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些「彌補」。
可身處禪寺修行的他只能通過周圍的弟子和信眾把這個想法傳開,但沒有執行力,很難實現。
2011年8月,年過八旬的文全長老,拿出了一生的積蓄5萬多元,讓弟子一定要把免費素食餐廳落實下來,在推廣「拒絕殺戮、素食健康」理念的同時,幫助相對弱勢的群體吃上免費又健康的飯菜。
長老的一位信眾,也是一名愛心人士從外地回到建德,去廣安禪寺看望長老,得知要開這麼一家素食餐館,他立即提出願意免費拿出市區的一套裝修好的房子開餐館。
準備材料、招攬志願者,只花了一個月,2011年中秋節免費餐廳就開始營業,長老為之取名為「雨花齋」。
有人問過長老開辦這家店圖的是什麼,長老只是擺擺手說:「要以無所得的心去做,做了就好,吃了就好。」所以,「雨花齋」能開多久,他沒想過,只說隨緣。
「雨花齋」開辦的第二年,文全長老離世,但「雨花齋」被廣泛傳播,之後的時間裡,德清、鹽城、北京、上海、汕頭、樂山、常州等10多個城市紛紛有志願者開起免費素食餐廳,都取名為「雨花齋」,臨河的「雨花齋」也是如此。
「雨花齋」宗旨是「恭敬生命、感恩吃素」,其核心是「拒絕殺戮、沒有交易、只有感恩」。2015年6月14日,在臨河十中對面清真南寺的雨花齋公益素食餐廳正式啟動,一直運營到現在。
加入志願者團隊,積流成河、聚沙成塔,把這份愛心接力下去。在「河套微傳媒」公眾平臺留下姓名及聯繫方式。
志願者報名方式:
在「河套微傳媒」微信公眾平臺,
回復「#志願者#+姓名+聯繫方式」發送在平臺上
捐贈方式:
在「河套微傳媒」微信公眾平臺和小編聯絡
聯繫電話:0478-2254833
讓我們共同倡導正確的健康飲食,淨化身心觀念,傳遞慈悲愛心,聚焦正能量,最重要的是要讓感恩之心能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習記者 劉娜/文 記者 李恩澤/圖
值班編輯 張梁誠
點擊閱讀原文
訂閱「巴彥淖爾鴻雁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