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在絕望中守候一份希望

2021-01-10 崆峒小書生

文/崆峒書生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金·元好問 《摸魚兒·雁丘詞》

老樹寒鴉秋意濃,一聲雕鳴過劃空過,枯葉紛飛的荒林裡,楊過負玄鐵重劍徐徐而行,兩眼充滿血絲,額頭刻滿皺紋,雙鬢斑白。

當年的玉面楊過,老了。

楊過劇照

人們總說歲月不饒人,可和愛情相比,「天道酬勤」「苦心人,天不負」,歲月總算是溫柔的。

人們又說不懼生離,就怕死別,可和生死未卜的離別相比,生離死別總算是客氣的。

而楊過,就是那個最不幸的人,因為他遇到的,就是生死未卜的離別,在愛情中。

生離,人生的創傷

說起生離,《神鵰俠侶》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對,要數瑛姑和周伯通。

周伯通、瑛姑劇照

瑛姑和周伯通的愛情,典型的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乘著師兄王重陽出差之際,周伯通有機會來大理,利用王重陽和段皇爺切磋之際,周伯通認識了瑛姑,還擦出了愛情火花。

這一次相遇,時機不對,場合也不對,可愛情來的時候,怎會挑剔這些?

於是,一個風風火火的習武少年,一個懵懵懂懂的庭院香妃,伴著左邊桂花飄香,右邊月影朦朧,中間又有讓人心靈相通的武學做交際,一剎那,愛情的火苗點燃了兩顆年輕的心。

這一次燃燒,映紅了瑛姑,陶醉了周伯通,卻灼痛了段皇爺。

雖然後來段皇爺有意成全,可周伯通卻選擇以逃離收場。

因為這次相遇,在瑛姑眼中是永恆,而周伯通卻希望自己只是個過客。

周伯通是個武痴,不要愛情,他還有習武為樂趣。

瑛姑卻是個情痴,又遭遇歹人滅子,苦苦乞求段皇爺無果。

瑛姑求段皇爺劇照

情郎遠在天邊,愛子喪命眼前,仇人逍遙法外,舊主冷麵無情,瑛姑身心俱痛。

歲月彌久,容顏易逝,痛斷肝腸,更與何人訴說?唯有守著黑泥沼,念叨著那句傷心詞:

四張機,欲織鴛鴦斷梭機,東風怎奈花影稀。驚弦聲斷,無聊燕去,何日是歸期?

如果瑛姑的人生可以劃三份,那應該是一份悲傷,一份仇恨,還有一份是不敢吐露的守候。

然而,守候終於是有希望的,也許是歲月變遷讓周伯通回心轉意,也許是赤忱守候讓瑛姑終能如願,楊過的偶然出現,竟促成了兩人的夕陽戀,又續前緣。

周伯通和瑛姑

如此說來,生離縱然痛苦,卻只能算作人生一創傷,因為比生離更悲傷的,還有死別。

死別,人生的災難

說起死別,《神鵰俠侶》裡有那麼兩位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東邪黃藥師 ,一個是赤練仙子李莫愁。

黃藥師畢竟人至中年,性情沉穩,又被尊為五絕之一,縱然思念亡妻,但有黃蓉一群兒女承歡膝下,悲痛,卻終能走下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或許,這才是平日裡來去無蹤的黃藥師對亡妻思念的訴說。

東邪黃藥師

李莫愁就不一樣,情場的死別,成了毀滅她一生的災難。

說起李莫愁,人們更多想起的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形象,卻往往忽略了她在成魔之前,也是一個讓陽光明媚的少年女郎。

少女李莫愁

如果沒有愛情,李莫愁也許會繼承古墓傳人,成為一個性情溫順,武學突出的江湖部門領導人。

可命運就是這般會開玩笑,讓她遇到了陸郎,愛上了陸郎,卻又被陸郎拋棄。

師門的驅逐,陸郎的背棄,李莫愁正式由少女變身魔女。

「冰魄銀針」「赤練神掌」「拂塵功」,她的功夫每一門都聽起來冰冷、狠毒,也許正是情場的失意,讓她的功夫也變得冰冷狠毒起來。

陸展元活著時,李莫愁心性大變,也許只是變,但自從陸展元死後,李莫愁成了真正的殺人惡魔,她變得冰冷、仇愛,無論徒弟、師妹還是陌生人,都能痛下殺手。

一個人愛有多深,恨就有多切。

如此說來,李莫愁很愛陸展元。

只是,這份愛,卻成了她人生的災難,直至陸展元死後,她都沒有走出來。

生死未卜的離別,才是超越生死的至上痛苦

《神鵰俠侶》原本就是金庸筆下愛情的絕唱,除了俠義與刀劍,愛情是整部書的思想,而命運多舛的楊過,又是整部書的主角。

楊過劇照

楊過的命運多磨多難:遺腹子,年幼喪母,學藝遭校園暴力,好不容易遇真愛,卻因封建禮教引得人人反對,心懷俠義卻又屢屢涉險,別人的大好時光都在花前月下,而他不是中毒喋血就是在中毒的路上,斷臂後好不容易準備和愛人長相廝守,誰料,小龍女縱深躍下斷腸崖,留下一個縹緲的十六年之約。

這個約定,江湖都知是謊言,只有黃蓉說是隨南海神尼去練功。

黃蓉「善意的謊言」

信還是不信?

如果能信,萬一十六年後依然杳無音訊,還不如縱身一躍,與愛人殉情來的痛快。

如果不信,萬一十六年後小龍女如約而至,自己背棄信約,何以面對曾經的山盟海誓?

眾所周知的是楊過最後選擇了等待,可眾所不知的是,這個選擇背後的痛苦與艱辛。

瑛姑抱有希望,李莫愁心懷絕望,心性是單一的,可楊過選擇的,卻是在絕望中等待希望,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痛。

這一等,十六年。

十六年,對奮進者來說,不過匆匆一瞬間,可對一個等待時間的人而言,十六年裡,天天是煎熬,月月是磨難,縱然情花毒已去,可相思之痛,思念之苦,如何去的了?

情花坳、斷腸崖,不知他跑了多少回;解糾紛、行仗義,不知他幹了多少事,可縱然如此,依然沒等到奇蹟。

楊過劇照

其實,故事到這裡,我們已然明白,這世間除了小說,哪有能在絕望中等待希望的奇蹟?

卻也正是這小說故事,才能圓了這人間殘缺的夢,讓他們團聚。

有情人終成眷屬

《神鵰俠侶》是故事,可愛情卻來的真實。

細數人間情愛,兩情相悅縱然美滿,可「獨上西樓」與「望月相思」又再所難免。

縱然萬般痛苦,和這生死未知的守候相比,卻又顯得不值一提。

人間事,情最苦;若有愛,是生是死,勸君切勿再別離。

點擊

相關焦點

  •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今日簡史》中有段話:各種痛苦最深層的來源,就在於自己的心智。如果有什麼是我想得卻不可得,心智的反應就是產生痛苦。痛苦並非外部世界的客觀情形,而是自己心智產生的心理反應。了解這一點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讓人不再產生痛苦。深以為然。
  • 只有看懂《絕望的主婦》的人才會明白:絕望的不是主婦,是人生
    她對人生最大的妥協就是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她陷入了極度拮据的生活,並且對自己產生了極大的否定。他跟丈夫的關係不斷惡化,甚至離婚,孩子也不讓自己省心,從小到大不斷惹事,她為了家庭,放棄了原本自己最擅長並且重視的工作,可這場付出,毫無意義,就像悲劇而又絕望的人生,她什麼也沒有得到。加布的生活也十分的灰暗,儘管她風情萬種,美麗動人,還嫁給了富豪成了闊太。
  •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窮苦,而是因為這個
    有的人生下來便是富二代,家裡有億萬資產需要繼承。然而,生活中這樣的人寥寥無幾,大多都出生在普通的家庭。但是我想說的是,平凡並不可怕,窮也不是什麼難事,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不能吃苦。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難能可貴。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叔本華認為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痛苦和無聊。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叔本華坦言,只有那些知道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人才算得上是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 讓人絕望的有時候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的內心,請做命運的主人
    而人們之所以會對人生、對自己感到絕望,往往是因為內心所預期的目標沒有達到,甚至事與願違。導致這種結果的,往往是對「成功」的認知產生了偏差,或者說,錯把成功當成了生命中的所有。所以,養個普通人,並非讓他無所事事、安於現狀,而是照樣有夢想與追求,但前提不是打算站在眾人頭上,而是追尋自己的夢想,不與人比,做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事情。
  • 經歷過絕望,才能看到更多的希望
    其實生活中針鋒相對的很少,只不過,是自己太在意了,就成了針鋒相對。用不著每一件事都要去爭,雞毛蒜皮的事,那就算了吧,不要因小失大。懂得進退,以平常心待人。人生也就百年,得也好,失也好,對於生老病死而言,其他的都是小事。坦然一點,不要事事計較,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收穫與放棄的過程。
  • 女人最大的絕情,不是斷聯,而是冷漠
    女人的心寒,不是一日之寒。好的感情,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溫暖和關心積累起來的,而變冷的感情,也是在生活裡一點一滴沉澱出來的,往日的懈怠,往日的忽視,往日對她的壞情緒,一點一點的消耗掉女人的愛意,沉澱在女人心中無法言說的委屈裡,一天一點傷害,一天一點心寒,最後只剩下了沉默。
  • 感到很痛苦、絕望的人,讀完廖一梅的語錄,會脫胎換骨,涅槃重生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誰都無法預料,人生最痛苦,最悲哀,莫過親眼目睹親人去世,心愛的人去世,卻無能為力。就好比家裡沒有錢給心愛的人治病,面對高昂的醫藥費,自己卻無能為力,這心裡痛苦是多麼強烈,希望那個得病的人是自己,也不想要忍受看著心愛的人被病魔折磨卻無能為力。
  • 人生的最大謊言:找一份好工作
    想清楚之後就不再只看薪水,而是把重心放在「調整收入結構」上。當時的目標:不依賴工資生活,增加第二收入,同時積極投入去投資理財。如今5年過去,當時的想法:「不依賴工作生活」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很多人關心:怎麼實現的?答案都在「三份收入」的思考中。而具體的生活來源,則來自於寫作及其衍生收入。
  • 華山一別後,郭襄又見過楊過?這是屠龍刀的另一個秘密
    郭襄是「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從此開始尋尋覓覓,踏遍塞北江南,不斷找尋自己的「大哥哥」,找尋那一份丟失的愛,可是終南山古墓常閉、絕情谷空山寂寂、萬花坳冷月冥冥,終落得四十歲大徹大悟,揮慧劍斷情絲!至於張君寶,則是「一見郭襄誤百年」,數十載光陰容易過,那一份愛和思念卻隨之歷久彌新、終難忘懷!
  • 《魔法少女小圓》:從希望到絕望,再從絕望中開出希望之花
    「奇蹟不是免費的,如果你祈求了希望,同時也會散播出同等的絕望。世上就是這樣互相抵消取得平衡的。」——《魔法少女小圓》杏子「黑暗系」魔法少女經典動畫《魔法少女小圓》,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不同的魔法世界,一個在希望和絕望中尋求平衡的世界。
  • 古天樂的楊過,能否配得上金庸筆下所寫「一見楊過誤終身」?
    不如我做一份報紙吧,我想把它做大,這樣也算我做出了一件了不得的事。說幹就幹,風華正茂的中年人很快就聯繫了幾位好夥伴,他們準備出一份報紙。名字的話就叫做明報吧,希望這份報紙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郭靖希望他依著自己安排的路走,但是楊過本身就是個自由的靈魂,又豈能任由他們擺布。所以他叛逆,他不想成為郭大俠,也不想走郭大俠為他安排的路。反而在幾經波折之後,他準備一個人闖蕩天下。不過他遇到了他的姑姑。他當時也不知道這個對他有著收留之恩的人會陪伴他一生。
  • 《美麗人生》——絕望中的希望之光
    一、一個簡單的故事《美麗人生》這個故事發生發生在1939年後的義大利,這是一個對猶太人而言如噩夢般的時期。電影導演也是主演貝尼尼在講到為什麼起名《美麗人生》時提到。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託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期間,得知要被史達林暗示時,他從容地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了這樣一句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我在第一次上生命課的時候,學年末給我當時的學生(現在北附初三),每人寫了一封信,信上最後一句是「願你不負此生。」這也是《影像中的生命課》的作者,我大學恩師,路曉婭老師給我的一句祝福,這個祝福至今對我影響深遠。
  • 麥家說《人生海海》: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
    人生是什麼?有的人說是苦海,我們都是在苦海裡掙扎的魚兒;有的人說是絕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一處絕望走到下一個絕望;有的人說是救贖,是一場對自我,對生命的救贖;諜戰小說之父麥家在他巔峰的時候,忽然隱退,而後用八年的時間,寫下了恢弘巨著《人生海海》,用一個光怪離奇的角度,告訴了世人,人生是什麼?
  • 人生的最大破產是絕望,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好文)
    一個人的善良是生命中的倒影,在我們心中,任何一個善念和善行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更善良的自己。記住了,相由心生,樂由心生,福由心生。一個心存善良的學佛人,必定是一個慈悲之人。很多人的成功是因為懂道理,很多人的失敗是因為他失去了道理。什麼叫道理?道理,就是你能夠懂得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面對自己。
  • 入了心,動了情,就是人生最大的劫!
    難道你從來沒有愛過我,我用心愛你用心疼你,你卻偏要走,最後等到撕心裂肺了才懂,感情的世界不是真心就能夠擁有,給你的再多你永遠都不懂!撕心裂肺也得自己來承受,等待疼愛都一直是奢求!生命中總有那麼一個人,陪你一程,卻陪不了你一生,他是別人的風景,卻溼了你的眼眶,他是別人的枕邊人,卻讓你思念一生。我們錯過了青梅竹馬,也避開了情竇初開,希望來生我能和你兩鬢斑白!
  • 痛苦是人生的指南針
    2、痛苦是人生的指南針,它告訴你你的人生需要改變,告訴你應該做什麼,不應該繼續做什麼。回答:人生的痛苦來自於無能。所謂無能,是指想改變現狀而不得。如何消滅痛苦,總體上來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以各種宗教,尤其是佛教為代表的。它認為痛苦是來自於你的幻覺,認為是你的想法有問題。它讓你把想法改變了,接受了現狀,不再感覺到憤怒、絕望,也就不會痛苦了。另一條路,就是直面這種痛苦,認為痛苦是人生的指南針,它不是無意義的,而是有意義的。
  • 最遠的距離,不是愛,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漸漸變得陌生
    最遠的距離,不是愛,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漸漸變得陌生1:對生命而言,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不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4: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變了對方,而是接受了,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著改變,那不是生活,那是戰爭。有些痛,有些疲憊,只有自己懂。5:生活是一場無師自通的修行,從喧鬧的人際關係裡學會孤獨,從熱愛的事上學會妥協,從依賴的人身上學會分別。
  • 楊過和小龍女第一次激情xxoo是什麼時候?
    在後來的日子裡,小龍女應該只與楊過發生性關係了,那麼他們之間的第一次做愛發生在什麼時候呢?這一點書上沒有明確寫出,我們只能通過書中的情節來加以推測。在下就對此問題作一個自己的分析,並歡迎各位大俠各抒己見,一起來探討一下。     在整部書中,楊過與小龍女是相聚少而離散多,那麼能夠做愛的時機也很少,因此他們的第一次可能發生在以下幾個單獨相處的時間段。
  • 當你對人生感到絕望時,那就進來看看
    文/雪落無塵痛苦和絕望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幸福與希望。你只需走好當下的每一步,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忘記善良。《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二部作品,它講述的是孤兒奧利弗曲折多難得一生。在書中,他不僅揭示了那個時代,社會醜惡的現狀,更讓我們看到了光明、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