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時候,比我大六歲的姐姐推薦我看一部電影:《其實他沒那麼喜歡你》。那時的我還年輕,並不了解劇情裡面的深層含義,覺得不過是幾對友人的感情故事。現在回想起來,現實生活中,電影面的劇情就是是普遍現象,因為我確實很容易出現一種錯覺:他好像喜歡我!
幼稚園時期
隔壁班的小男孩經常會跟我一起在玩鞦韆,我坐在鞦韆上,他推著我蕩,兩個人玩的不亦樂乎。後來有其他小男孩要過來搶我的鞦韆玩時,他都立馬阻止,只讓我一個人玩。那時候的我覺得他好像很喜歡跟我玩,兩個人還約定好每天這個時刻都來這邊玩,甚至多問媽媽要一跟棒棒糖,帶給他吃。
後來的某一天,我像往常一樣來到鞦韆場地時,發現他跟另外一個女孩子開心的玩著鞦韆,就像推我蕩鞦韆那樣。我哭得很傷心,原來,他不是喜歡跟我玩,他只是喜歡跟女孩子玩。
校園時期
上學的時候,班上的體育委員陽光又帥氣,他經常跟男孩子在我的課桌旁打打鬧鬧,有時會不小心碰掉我的書本,慌慌張張的不知所措,嘴裡只在念叨著「對不起」。
領隊做操時,他的目光會在不經意間瞥向我,我假裝同桌的女孩子聊天,不予理睬,忽然猛地目光看向他時,他便會驚慌失措的像受了驚的小鹿,格外的可愛。我想他好像是喜歡我的,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他的害羞變成了我這一整天的甜蜜源泉。
轉眼間到了下學期,他還是遲遲不來向我表白。我想可能是他太害羞了,既然他害羞,那我就主動一點吧。正當我決定要向他告白的時候,他卻轉頭向我的同桌告白了。這一次我沒有難過,原來一切都是我的自作多情,他並不喜歡我,他只是在引起我同桌的注意。
工作時期
成年人的拒絕,是答非所問的。就好比暗戀了公司裡的男同事許久的我,每天找準他上班的時間點,上演「人為偶遇」的戲碼,一路上不停的跟他嘮嗑,把我畢生的笑話都講了出來,只為博他一笑,而他的一句「你真有趣」讓我產生一種錯覺:很好,我已經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至少他不討厭我!
一回生二回熟,後來我就明目張胆的試探他:「你周末是不是要跟女朋友出去玩啊?」他笑著反問道:「你覺得呢?」讓我內心又是一陣狂喜:看樣子是沒有對象。節日裡我送給他禮物,他也照單全收,就是不表明態度,只是說一句「感謝」。
後來,一位年輕的長髮女子來公司找他,原來他是有女朋友的。他回答問題時的答非所問,是成年人的日常曖昧。
我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鬆了一口氣。女孩子可以勇敢追愛,但別委屈了自己。成年人了,少點套路,多點真誠,痛痛快快的表明自己的態度,做成年人該有的體面拒絕。些許的生氣化作了下班後的食慾,沒有什麼是一段飯解決不了的事。
李敖在《不愛那麼多》中寫到:「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喜歡沒有那麼多套路與條條框框,也許只是因為TA的淺淺一笑、驚鴻一瞥,也許只是因為TA的聲音很好聽、手很好看...說不出來哪裡特別好,可卻是誰也替代不了。如果總要帶著目的性的去尋找喜歡的人,或許你會錯過尋找你的真心伴侶。
長大後,你會在生活中遇到形形色色心儀的人,雖然有時會遇到「人渣」,但千萬不要因此就對生活喪失信心。還是有很多美好的人兒在等待著你,即使被生活虐了千百遍,也要對生活充滿期待,懷揣熱情的你,才是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