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的堅韌部分,附於骨節者為筋,包於肌腱外者為膜,是聯絡關節、肌肉而主司運動的組織。
筋膜線的概念就是將肌筋膜歸納成不同的線條,來解釋身體的動力結構。不論是不是運動傷害,其實大部分的疼痛或傷害,都是因為動作而產生的,與動作相關的兩個最大問題,就是肌筋膜的力量不足或者太緊繃。除了需要康復運動訓練弱化的肌筋膜之外,肌筋膜的伸展與按摩也是非常重要的。
肌肉是紅色的系統,白色的部分就是肌筋膜。早期的觀念對於肌筋膜的資料不是那麼多,但隨著物理治療的演進發現,其實肌筋膜的作用相當多元,除了散布在肌肉之中,還能將多條肌肉連在一起,使我們在做動作的時候能更順暢。
肌筋膜包附在我們身體的每個角落,裡面充滿水分與微血管。當我們的血液有良好的循環時,肌筋膜才會保持健康有彈性,如果粘滯,就會因為阻塞而導致病變。例如:長期的肩頸酸痛,是因為肌筋膜中的微血管變差,此時得藉助熱敷來讓微血管變得活躍。
人體中的筋膜分布很廣,既鬆散又不規則,其對應到最規則排列密度最高的肌腱以及韌帶組織。而這些排列會影響到當你受傷時候的治療方案,例如:韌帶或肌腱拉傷,則會想去治療規則性,通過運動治療,讓這些恢復到一條條的規則狀,才是最好的恢復狀態。道理就好比一支筷子很好折斷,但一把筷子卻怎麼也折不斷。
紊亂的白絲為肌筋膜,排列整齊的條狀為肌腱
其實病都是自己好的,只是看你要好到什麼程度,而這些也是要看我們從中做了什麼努力和訓練。若筋膜粘滯,也可利用雙手在淺層筋膜上下輕微滑動,讓它得以放鬆。
肌筋膜會生病也會老化,平時就需要保養。若沒有刺激訓練,則更加速老化。例如:屁股的肌肉是最少使用,故容易造成屁股下垂。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當一塊肌肉很少使用時,它的肌筋膜便會因此而變得紊亂不規則。這是一個自然演變過程,但我們可以通過訓練讓它恢復彈性。
筋膜何時會受傷呢?長期或劇烈的動作最容易造成筋膜受傷,其中包含積累性損傷和劇烈性損傷。
累積性損傷:長期面對電腦、蓋章、切菜
劇烈性損傷:類似跑步拉傷、扭傷。
經常碰到許多病人遇到過去所沒有發生過的運動傷害,比如:過度訓練,或一個月跑2次超馬,或肌肉離心收縮能力不佳。
唯一能做的僅有訓練那塊最弱的部分,使其更有力氣,或是做好暖身以及調整姿勢,有效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筋膜脫水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當運動越激烈,水分被擠出得就越多,這時候需要休息並補充水分。按摩是要讓筋膜充滿水分,重複按壓、放開是讓筋膜重新吸收水分的機會。晚上按摩是最佳選擇,可以在睡前進行,配合一杯水,效果更佳。
此外,拉伸並非過度疼痛才好,而是要有放鬆的感覺,並一天天地進步。肌筋膜的彈性如彈簧一樣,訓練後是會變好的。
想真正治好酸痛,不能只看局部痛點、局部按壓,需整體、全面地思考整條肌筋膜的走向,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找出疼痛的真正病因。
《筋膜線按摩伸展全書》,採實文化,塗俐雯(知名的康復科醫師)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