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行的APP,正在變成「瑞士軍刀」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文丨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

很多男生都有一把瑞士軍刀,買的時候,總想著有這一把就夠了,牙籤、剪刀、平口刀、開瓶器、螺絲刀、鑷子、鑰匙扣,應有盡有。可需要剪刀的時候,我們會找真正的剪刀。

從用戶運營的角度看,瑞士軍刀屬於典型的大雜燴式APP:下載量很高、使用率很低,既沒有顛覆剪刀,也沒有顛覆鑷子。

很多大銀行,正在把自家的APP打造成這樣的瑞士軍刀:功能越來越豐富,用戶卻從來不用;註冊用戶數屢創新高,月活用戶一直在低谷。

瑞士軍刀

這兩年,APP建設講究一站式、講究生態布局,尤其以支付寶為代表,早在2015年就定位於生活服務平臺,開啟了廣連場景之路。

晚幾年起步的大中型銀行,也紛紛走上一站式生態之路,辛辛苦苦建場景,卻收效甚微。有人說錯失了先發優勢,不盡然,應該是方向出了問題。

一站式平臺,走的是融合之路,融合不同的場景,滿足用戶各類需求。但融合戰略,未必是對的。

如果融合一切是正確的戰略,那微信應該能融合一切,為何人們還會去抖音、快手看短視頻,會去天貓、蘇寧購物呢?

當然,如果說融合戰略是錯的,又無法解釋網際網路巨頭們似乎毫無邊界的擴張,還一個個建立起了龐大的生態家族。

顯然,融合戰略,非真理也非謬誤,要講究前提條件。

瑞士軍刀式的融合戰略走不通,究其原因,缺乏差異化亮點。要走融合之路,總要有個核心,就像支付寶的支付、微信的社交、美團的外賣、頭條的資訊、蘇寧的零售,或者像超市裡的生鮮、商場中的潮牌店,人們為拳頭產品而來,順便消費其他品類。

銀行APP的問題,恰恰在於缺乏這樣一個拳頭功能,功能雖多,哪個拎出來都不強,就像瑞士軍刀,剪刀比不過剪刀、鑷子比不過鑷子,用戶雖然會買下來備用,一年也未必用一次。

瑞士軍刀,只要賣出去就行;可銀行APP,若用戶只下載不使用,就一點意義也沒有。

「支付」是個陷阱

銀行APP,必須要找到一個核心。注意,是尋找,不是創造。

去哪裡找呢?去用戶心裡找,「在用戶的心智中做到與眾不同」。

根據定位理論,佔領用戶心智只有兩招,要麼把握品類分化機遇,把品牌打造為新品類的代名詞,如支付寶之於第三方支付,很多用戶已經把支付寶等同於第三方支付;要麼只能「調動用戶心智中已有的認知,重新連接已經存在的聯繫」。後者,要困難很多。

就金融APP而言,雲閃付還有希望開創一個新品類,既不同於銀行,也不同於第三方支付;所有的銀行APP,只能在「銀行」這個大品類中找機會。

很多銀行的APP運營思路,卻是拼命地打造支付功能,意圖把自己塑造成第N個支付寶,怎麼可能成功呢?

用戶的心智模型中,想到支付,就只想到微信、支付寶,銀行APP花再多錢補貼,也不可能扭轉用戶認知。

定位理論中有個「二元法則」,認為用戶心智中只能為每個品類留下兩個品牌的空間。第三個品牌要想成功逆襲,非常困難。

就好比在用戶眼裡,可樂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非常可樂花再多錢打廣告,甚至打民族牌,也不可能逆襲。

所以,若做不到第一第二,最好開闢新的品類。

如瑞幸咖啡,拋開財務造假不談,其成功就在於開創了新的咖啡品類,定位於外賣咖啡,與星巴克、Costa的「第三空間」(非家非辦公的第三空間)概念進行了區隔。

對銀行APP而言,雖然支付是高頻功能,但支付品類名花有主,糾結於「支付」定位無濟於事,最應該做的是回歸「銀行」定位。在銀行這個大品類中,尋找新的機會。

銀行沒有品牌

線下時代,很多銀行塑造了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如零售金融之於招行,小微金融之於民生,同業金融之於興業、資管理財之於光大等。

但這些定位,主要存在於同業的評價中,不在普通用戶頭腦中。所以到了線上APP時代,在產品服務層面,用戶心目中依舊不存在明確的王者。

比如,提到信用卡,用戶會想到哪家銀行?是招行、廣發、浦發、興業,還是工農中建交呢?

真實情況是,無所謂。

辦哪張卡,取決於開卡大禮包,用哪張卡,取決於積分和補貼。雖然銀行業努力經營數十年,補貼優惠無數,但還沒有哪張信用卡牢牢佔據用戶心智,並口口相傳。

在用戶心中,有信用卡品類,無信用卡品牌。

投入巨大品牌營銷資源的信用卡尚且如此,存款、理財、消費貸、車貸、房貸、轉帳支付等更是如此了。

銀行產品,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用戶被價格和便捷吸引,唯獨不關心是誰家的產品。用戶沒有粘性,沒有忠誠度。

這個時候,當網際網路巨頭殺進來,並成功佔據支付品類心智時,簡直就成了無敵般的存在。支付也就算了,尤其讓人詫異的是,明明很多銀行的寶寶理財比餘額寶收益率高,用戶還是把錢存在餘額寶裡。

不僅僅是支付便捷問題,也不僅僅是用戶不知道餘額寶收益率低,這裡面還涉及到用戶忠誠度。在《品牌的起源》一書中,作者艾·裡斯就認為:

「顧客忠誠度意味著你的顧客願意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即使他們能在別處以更低的價格(或更高的品質)買到同樣的產品或服務。」

表現出來,就是明知道餘額寶收益率不高,用戶就是懶得折騰、懶得換,真是愁壞了銀行APP的運營同學。

不是用戶懶,是說到金融APP,用戶就想用支付寶,恰好支付寶裡有個餘額寶,那就用一下吧。能奈用戶何呢?

當然,產品才是核心。用戶忠誠度是非常短暫的現象,收益率上不去,終究會把用戶趕跑。比如,在2010年,既便你是十年的諾基亞鐵粉,也會毫無內疚地去買臺iPhone4。

銀行APP要做的,就是找到這種差異化的體驗優勢,然後不斷強化、放大、講給用戶聽。

尋找差異化

說到差異化,又是銀行人心中的痛。

一般消費品,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既可以從款式、原材料、工藝等方面找差異,還可以從品牌、潮流、定位上找差異,沒有差異還能塑造差異。

比如,奔馳的用戶印象是「乘坐體驗好」,寶馬就強調自己「駕駛體驗好」。普通用戶哪分得清二者在乘坐、駕駛中的細微差別,但在這種品牌認知下,自己開車傾向於寶馬,若有司機就買奔馳。在刻意的品牌塑造下,奔馳成為「名望」的代名詞,寶馬則化身「超級駕駛機器」。

但金融產品補貼,你非要給用戶安利自家的貸款產品如何與眾不同,除了利率、額度、申請體驗、使用場景外,其他就無計可施了。

利率接近的兩款貸款產品,再高明的營銷策略也不可能做出「白領專用」、「藍領專享」的品牌區隔。一款智慧型手機,可以用「黑科技」吸引用戶;一款消費貸款,給用戶講大數據風控是沒用的。

只能在「利率、額度、申請體驗、使用場景」四個要素的狹窄空間裡定位,產品遲早會陷入同質化,利率接近、額度接近、申請體驗接近、使用場景接近。

前兩年,在信息流資訊中的貸款廣告中,經常能看到 「下款快、30萬額度、日息萬分之五、純信用」等關鍵詞,那個時候,這些特徵是一種優勢,現在已成為行業標配。

標配之外,無法添加新的元素,讓產品與眾不同。最終,走向了信用卡的老路:靠積分、立減優惠、場景滲透等爭搶用戶,本質上在打價格戰。

現在,很多銀行APP的拉新促活策略,就是靠補貼、優惠、羊毛三板斧,購物商城、餐飲立減、充值優惠、活動積分等,莫不如此。

這種同質化的補貼促活,讓銀行內部看不到破局希望,導致執行層面搖擺不定,陷入一種間歇式運動:補貼幾個月,停幾個月,再補貼幾個月……仗著財大氣粗,就這麼有一搭沒一搭地運營著。

在這種無力感下,可還有銀行夢想著靠APP打個翻身仗?

路在何方?

悖論在於,沒人敢放棄APP,一旦放棄了APP,也就放棄了業務發展的自主可控性。

零售金融領域,正在重複消費品領域走過的路,即隨著競爭加劇,會出現一條從工廠到渠道商的權力轉移路徑:

行業初期,產品供不應求,生產環節為供應鏈核心,用戶和渠道的意見無足輕重,一如福特先生的名言,「你可以要任何顏色的汽車,只要它是黑色的」。

行業中後期,產品供應過剩,用戶掌握了決定權。終端渠道離用戶更近,掌握了產業鏈核心權力,即所謂「得終端者得天下」,如當前的天貓、蘇寧。

誰離用戶更近,誰就能掌握核心權力。

零售金融領域,這一規律也在顯現,流量平臺正集聚起更多的權力,且向頭部平臺集中。

前兩年,用戶還敢於在各種APP、信息流中申請貸款,很多人踩雷高利貸、套路貸,苦不堪言;這兩年,學乖的用戶只敢在頭部平臺點擊貸款廣告,求個心安。

小的流量平臺在市場規範中被洗牌,大的流量平臺乘勢推出自營貸款品牌,再以聯合貸款之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各類貸款產品圈進來,美其名曰「開放平臺」,最大化承接用戶紅利。

中小銀行,普遍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專心做產品,做流量平臺背後的資金方和供貨方;不甘屈尊的大銀行,發憤圖強,立志要「以我為主」搭建多元渠道體系,但過去幾年自建APP生態的努力並不成功。

問題是,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毫無差異化的同質競爭,必然導致馬太效應,入口越來越集中。

過去幾年的激烈競爭,中小流量平臺退場、中小銀行APP式微,現在剩下二三十家大銀行依舊活躍,但還能撐多久呢?

在《金融業讓利1.5萬億:誰將吃土,誰能吃肉?》一文中,我曾討論道「當前,無論是中長期經濟轉型,還是短期經濟抗疫,都對銀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實,行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也對銀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挑戰……

越來越多的難題,等著解答。

某種意義上,這代銀行人是不幸的,因為有這些難題;某種意義上,這代銀行人是幸運的,因為有這些難題。

這個世界從來不存在一眼望到頭的結局,看似無解的困局往往潛藏大機遇。一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於20世紀的物理學,只要能往前邁出實質的一小步,整個行業就會打開一個新天地。

參考資料:

1、(美)艾·裡斯(Al Ries),蘿拉·裡斯(Laura Ries),《品牌的起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相關焦點

  • 大銀行的APP 正在變成瑞士軍刀!
    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很多男生都有一把瑞士軍刀,買的時候,總想著有這一把就夠了,牙籤、剪刀、平口刀、開瓶器、螺絲刀、鑷子、鑰匙扣,應有盡有。可需要剪刀的時候,我們會找真正的剪刀。從用戶運營的角度看,瑞士軍刀屬於典型的大雜燴式APP:下載量很高、使用率很低,既沒有顛覆剪刀,也沒有顛覆鑷子。很多大銀行,正在把自家的APP打造成這樣的瑞士軍刀:功能越來越豐富,用戶卻從來不用;註冊用戶數屢創新高,月活用戶一直在低谷。
  • 銀行APP變成瑞士軍刀:註冊量屢創新高,月活一直在低谷
    從用戶運營的角度看,瑞士軍刀屬於典型的大雜燴式APP:下載量很高、使用率很低,既沒有顛覆剪刀,也沒有顛覆鑷子。很多大銀行,正在把自家的APP打造成這樣的瑞士軍刀:功能越來越豐富,用戶卻從來不用;註冊用戶數屢創新高,月活用戶一直在低谷。
  • 瑞士軍刀:沒有質量的產品就沒資格談創新
    山清水秀但曾一貧如洗的依巴赫-施瓦茨瑞士曾經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依巴赫-施瓦茨(Ibach-Schwyz)更是這個窮國裡的一個窮地兒:這裡山巒疊嶂,加上南北兩大湖泊的阻隔,交通極不便利。卡爾-埃爾森納四世指著窗外這片山谷對我說,這裡就是「瑞士軍刀山谷」(Swiss Knife Valley)了。隨著埃爾森納家族一百多年的經營,瑞士軍刀成了國際品牌,「瑞士軍刀山谷」比依巴赫-施瓦茨名氣大得多。細節決定成敗
  • 維氏瑞士軍刀
    此外許多世界跨國公司,銀行將其刻上其名稱或商標作為廣告宣傳品、會議紀念品贈送客戶。維氏產品是完美的饋贈禮品。又是生活的好幫手!威戈軍刀威戈軍刀:純正瑞士軍刀誕生於1893年。1900年,在迪歐.威戈(Theo Wenger)先生與總裁亨利.桑多斯(Henger sandoz)先生攜手合作下,瑞士威戈公司正式成立。
  • 維氏瑞士軍刀怎麼樣之維氏瑞士軍刀迷你英雄試用測評
    自從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觸到瑞士軍刀以後,便對這個工藝精湛且功能實用的小玩意愛不釋手,從此便成為了一個瑞士軍刀的鐵粉,至今購買過大大小小三十餘把瑞士軍刀,有的作為禮物送人了,有的自用了,也有的遺失了,當然大部分都作為藏品收藏著。
  • 像瑞士軍刀一樣的App
    大家好我是蝦君,說了兩期雞湯濃厚的推薦後,本期就簡單點直接點:本期推薦「優通超級瑞士刀
  • 瑞士軍刀品牌哪個正宗,維氏瑞士軍刀菁英怎麼樣
    應該說,每個男人都有一個軍刀的夢,作為軍刀的翹首,瑞士軍刀一直以功能強大、方便耐用而著稱,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維修檢測,還是野外旅遊,甚至危險關頭,一把優秀的瑞士軍刀都可以滿足使用要求,不會在關鍵時候出現「掉鏈子」的情況,所以在全世界贏得了很多人的信賴。
  • 小小瑞士軍刀為何這麼貴?
    為世界認可的「品質王牌」瑞士外交官和軍方高級官員經常向他們所訪問的東道國贈送瑞士軍刀。瑞士軍刀對飛行員有特別的吸引力。「瑞士軍刀」在國外如德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和中國等經常被仿製,但質量卻不如真品。然而,不幸的是國外的很多複製品印上了瑞士十字,這得通過瑞士大使們的調解和法院的命令來阻止。
  • 瑞士軍刀哪款最值得入手,維氏瑞士軍刀高山遊俠質量好嗎測評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爆發,給我們國家和全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我國政府在第二天(1月23日)採取了高強度的防控疫情舉措,武漢封城、全國31個省市也相繼實施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用最長的假期過了一個最冷清的春節,更有很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此,為逝者默哀,願生者堅強! 首先還是要感謝試用品提供商和快遞公司在非常時期的付出,讓我完好的收到本次試用品--維氏瑞士軍刀高山遊俠。
  • 瑞士軍刀是如何製造的?
    瑞士軍刀是世界最知名的工具之一,每年的生產量為一千萬把,但是一個工廠是如何以如此精確的標準每天生產出45000把軍刀呢?瑞士軍刀有著近130年歷史,由Karl Elsner先生於1891年首次交付給瑞士軍方。
  • 瑞士軍刀:男人一輩子的工具
    說起瑞士,大家非常熟悉的是它的金融業、鐘錶業及自然風光,同瑞士的鐘表一樣,享譽世界的還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瑞士軍刀。對於男人來說,瑞士軍刀有著野性的象徵,也是他們的至愛及樂此不疲的話題。相信很多70後都多少會有點瑞士軍刀情結。
  • 維氏瑞士軍刀大當家測評+使用體驗
    雖然我喜歡叫朋友們沒事就來聚聚,朋友們也很喜歡來我家玩,因為他們來我家總能發現一些新奇的東西,而且還很實用,就比如這次聚餐,我給大家開啤酒、削水果用的這款維氏瑞士軍刀大當家就引起了大家的主意,下面就為大家測評一下, 看看它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
  • 瑞士軍刀最經典款式,維氏瑞士軍刀照明瑞士卡質量好嗎測評
    維氏在1997年推出了瑞士卡,在有百年歷史的瑞士軍刀產品中是一個年輕的產品系列,但也可以說是維氏瑞士軍刀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瑞士卡改變了維氏瑞士軍刀的基本形狀和結構,比傳統瑞士軍刀更加便攜,外觀還更顯時尚。
  • SCP-117萬能瑞士軍刀,看到它扔出雷射刀之後,事情沒那麼簡單
    此檔案為SCP基金會的公開檔案,放心觀看,SCP基金會的特勤隊正在吃醃篤鮮。檔案權限獲取中,獲取成功,SCP基金會4級特工身份驗證,開啟檔案,準備講解。SCP-117萬能瑞士軍刀的外表SCP-117萬能瑞士軍刀的外表是一把正常的瑞士軍刀,其品牌和製造商目前未知。而且內部的構造正常,材質正常。
  • 小身材大用途!瑞士軍刀你得這麼用!
    Victorinox 維氏瑞士軍刀,自1884年在瑞士村莊—宜溪鎮(Ibach)開辦刀具廠至今已經成為全球最負盛名的刀具品牌,銷售網絡遍布世界120多個國家。維氏幾乎已經成為了瑞士軍刀的一種形象,不僅實用性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自身品位的一種詮釋!  對於瑞士軍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它的多種功能,備受大家的喜愛。
  • 維氏瑞士軍刀,真正的短小精悍
    而很多人對於多功能的工具還是有一些了解的,這其中比較出色,人們比較常用的就算是瑞士軍刀了。維氏瑞士軍刀,可能單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只是一款普通的小刀,但是真正的經過了解之後你會發現它是一款多功能的刀具。就比如這款維氏司號員瑞士軍刀,在設計上非常的小巧,重量也很輕盈,甚至可以放在口袋中隨身的攜帶。不過在使用過它之後,才會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短小精悍。
  • 哥們,你的瑞士軍刀夠格嗎?
    瑞士軍刀,每個男孩都曾有一把吧?我們把它當做原子筆、牙籤、剪刀、平口刀、開罐器、螺絲刀、鑷子等。它是非常實用的戶外用具,性價比也很不錯。關於瑞士軍刀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很多人都誤以為「瑞士軍刀」就是一個品牌,其實,國際上主要有兩種品牌的正宗瑞士軍刀,它們分別維氏(Victorinox)和威戈(Wenger)。兩種品牌大同小異,在商標上的區別是:維氏是盾牌中嵌瑞士十字國徽,而威戈是圓角正方形中嵌十字。
  • 各路大咖教你辨別百年瑞士軍刀背包
    要是你們都覺得它們是百年瑞士軍刀背包,那你們就被坑大了!!1893年,瑞士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把WENGER組合軍刀。一個世紀以來,瑞士WENGER以其精湛的機械製造工藝和專業的手工技術,被譽為世界刀具行業中的「唯一使用鐘錶工藝製造的高質量的刀具產品」的品牌。瑞士WENGER品牌的箱包產品傳承了品牌的百年文化內涵、堅固的品質、多功能性的設計,是商務、旅行的理想選擇。
  • 維氏瑞士軍刀(Victorinox)貴麼 是什麼檔次
    ◆ 維氏瑞士軍刀 (Victorinox) 品牌簡介 維氏瑞士軍刀 (Victorinox) 由卡爾·埃爾森納 (Karl Elsener) 於1884年在瑞士創辦。卡爾·埃爾森納 (Karl Elsener) 是最早製作瑞士軍刀的人,當時的瑞士軍刀有木製的手柄 (今日多為塑膠和金屬制),並僅有兩種工具,分別是螺絲起子,和開罐器。
  • 維氏瑞士軍刀(Victorinox)是哪個國家的品牌(牌子)
    ◆ 維氏瑞士軍刀 (Victorinox) 品牌簡介 維氏瑞士軍刀 (Victorinox) 由卡爾·埃爾森納 (Karl Elsener) 於1884年在瑞士創辦。卡爾·埃爾森納 (Karl Elsener) 是最早製作瑞士軍刀的人,當時的瑞士軍刀有木製的手柄 (今日多為塑膠和金屬制),並僅有兩種工具,分別是螺絲起子,和開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