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做粉條遠近聞名,一年忙一個月掙10萬,看看他的秘訣是啥

2020-12-13 合肥說科技

每到寒冬時節,田裡的農活都沒了,大多數人開始進入冬閒狀態,而楊啟義卻比平時更忙。今年60歲的楊啟義,因從小跟隨父親學習製作粉條,熟練掌握了製作粉條的技藝。其製作的紅薯粉條純淨白淨,口感香脆可口,不僅在周邊家喻戶曉,就連縣城的人都跑回家去買。」12月1日,正在車間裡忙忙碌碌的楊啟義向攝影記者介紹說:「我一年只做30,000斤左右,多了也不做,加上我從來不加別的東西,每年都賣得很好。

位於山西平陸縣中條山下的南窯頭村中。南窯頭為古城村所屬的自然村址,古城村為春秋虞國的故地,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我的兄弟共有三個,都死了,現在只剩我一個了。"楊啟義說,他們兄弟三人都跟父親學過做粉條,兩個弟弟在世時也是做粉條的能手,「所以,我家就有做番薯粉條的傳統。」圖為11月14日,楊啟義在為番薯澱粉廠掛上防塵網。

每逢晚秋季節,白薯收割後,楊啟義就開始大量購買白薯澱粉。他今年買了大約30萬斤紅薯。楊啟義介紹,在自己做粉條的40年歷史中,從來不用別人家裡的澱粉,就是自己親手選薯,打成泥,沉澱,濾粉,「用自己親手做的澱粉,用起來放心,畢竟是吃的東西,質量要保證」。圖為楊啟義的大兒子幫他清理濾池上的灰塵。用細密的防塵網遮蓋住樹上的樹葉和空氣中的灰塵,防止它們進入過濾器。

「數十年來,從做澱粉,到做粉條,我都是用傳統的手工方法,但這樣太累了,一個人就做不完了,前兩年買了一臺機器,就算這樣,每年都要家人幫忙。」楊啟義說,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大兒子在外面打工,一個小兒子大學畢業後在省城工作,「小兒子離家太遠,只能讓大兒子和妻子一起操持家務,可這也讓人累得夠嗆。」圖為25日掛在池塘邊的瀝水粉。

在用水瀝乾澱粉後,需要將塊狀澱粉打碎,然後鋪在陽光下暴曬,曬成像麵粉一樣幹細的粉末,才能做粉條。照片顯示,楊啟義家的院子和屋頂都鋪滿了曬乾的地瓜粉。這一年,楊啟義加工澱粉約4萬斤,預計可制粉條3萬斤。

「粉好不好,除了製作工藝,影響最大的是澱粉,就像麵粉,有普粉、精粉、特粉之分,用精粉做的饃饃,比普粉做的好,好吃。」楊啟義抓了一把紅薯澱粉向攝影師介紹,他將紅薯澱粉加工過程中,薯渣都要沉澱兩次,濾去細沙、土、渣子等,再經過五道工序清洗,目的是保證澱粉質量。

白薯澱粉在楊啟義手裡,顏色純白,沒有一點雜質。這種澱粉就像是麵粉裡的特級粉,幹了以後,做成的粉條也是白色的,他說。"你買紅薯粉的時候,會發現一些顏色很深的粉條,那是因為濾過、洗過的次數少了,裡面還殘留著紅薯渣。本人紅薯粉銷售迅速,銷路好,老顧客多,秘密就在這裡。」

楊啟義的紅薯粉雖然質量好,但是價格一直都不貴,到了家裡買的老顧客那裡,他一般是10元一斤,有時更便宜,8元、9元都能買到。「網上的價錢很貴,大概13塊一斤,但我沒有網店,是通過朋友的口口相傳,在朋友圈裡賣的。」圖為十二月一日,楊啟義在工場整理剛剛做好的粉條。頭兩年,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他買了一臺磨粉機,不僅衛生條件有所改善,而且在他的摸索中,磨粉的味道沒有變。

過去全手工做的時候,我一年只做三萬斤粉條,買了機器我也沒加,不想多做,因為從做紅薯到做粉條,前後才一個月,多忙不過來。楊啟義說,做粉條就是冬閒經濟,不能靠這發財,也不能要量少不要質,「現在孩子們都喊著不讓我做,怕我累,可我覺得身體還好,畢竟忙了一個月,除去各種費用,還是能賺十多萬的。」

攝影記者在楊啟義家的一個小屋裡,找到了厚厚的一疊毛筆,驚訝地問這是誰寫的。"我比較喜歡書法,願意在晚上寫上一段時間,練習練手."楊啟義拿起一張寫著字的字跡說,他以前包了別人二十多畝地,現在不包了,只留下自己原來的十來畝地,種了一些蘋果和桃子,「除了農忙季節,其餘時間都比較閒,所以又開始寫字,這事小時候就喜歡。」沒想到楊啟義不但會做粉條,還會寫書法,真是文武雙全啊。

相關焦點

  • 「粉條書記」上央視了!他在宕昌做了啥?
    「粉條書記」上央視了!他在宕昌做了啥?今天,小微帶你來揭秘「做了三品一標認證使咱們企業具備走向城市的條件」要想富,必須得發展產業作為青年幹部,田光華思想很活躍尋找「致富路」,搭建「產業鏈」近一個月裡,他每天入戶調查尋找玉崗村的
  • 背井離鄉,長期在外的打工人,一年掙10萬的多嗎?
    有朋友問,在農村長大,長期在外打工的打工人,一年掙十萬的人多嗎?其實,很多人都是從農村出去的,當然由於各自的成長環境不一樣,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同。就算是一個地方出去,但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和賺到的財富,也是天壤之別。所以啊,很多人到了成年以後,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都會想著讓他們多讀點書。
  • 六旬人一年掙14萬元,在當地是個能人,看看他是怎麼掙錢的
    這位大叔姓暢,是山西省晉南一個大村子的農民,今年65歲了。老人有一個兒子,兒子全家在河南鄭州做生意,家裡本來還有妻子為自己作伴。但是為了看孫子,老伴也去了鄭州,家裡就只有老人一個人。暢大叔一個人一年掙14萬元,而且是純收入,你說是不是個掙錢能手。他是如何掙錢的呢?請跟著我看一看吧。
  • 伊金霍洛旗這家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太搶手了!
    這些天,來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賽烏聶蓋村集體經濟「賽一品」食品加工廠買豆腐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成了遠近聞名的「搶手貨」。雷電祥一邊忙著手頭的活兒,一邊介紹道:做了20來年豆腐了,做法還是過去的老傳統,老酸漿豆腐,沒有任何添加劑,原汁原味,純綠色食品。和雷電祥一樣在食品加工廠打工的都是賽烏聶蓋本村「手藝人」,大伙兒每天天不亮就來,做粉條、豆腐,做一斤能賺5毛錢,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算下來一天能賺300多元,還不耽誤家裡的農活。
  •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建成 「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是鄉親們加工粉條的日子,有時一忙,就得忙活好幾個月。」12月9日,在沙河店三灣村,正一邊嘮叨、一邊指揮村民下粉條的68歲村民侯大川告訴記者說,每年的大雪節氣前後,他們就開始在院子裡砌好灶臺,架好鍋,開始正式製作粉條,完全是純手工製作。」
  • 說COSER輕鬆月入百萬?大部分掙不夠衣服錢,月入10萬的不足0.1%
    如果想靠這個行業掙錢,前期沒有什麼名氣的話,很多人都是一邊靠給同行COSER接妝修毛、或者給官方做模特、參加漫展等途徑收取一定的費用,對於這些人來說,完全是出於對遊戲的熱愛才去出COS,很多人連基本的衣服費用都掙不回來。
  • 實體店不好做?在社區開中醫館有人一年能掙一二百萬
    「你看看,周邊人氣旺的社區哪個沒有中醫館?如果沒有,給人的感覺好像這個社區不成熟一樣。」鄭州市民趙先生這樣感慨。 故事 開個中醫館,有人一年能掙一二百萬元 李光(尊重被採訪者意願,化名)2011年從豫東老家來鄭州打拼,在鄭東新區一個高檔小區的社區診所負責中醫科室。2016年因兒子上了高中,學業緊張,他又回到老家。
  • 農村最有錢的人,一年掙十幾萬,每天都是實實在在的工作
    現在的農村人一般都會在大城市找工作幹,工資也比較高,每個月能拿到四五千元就不錯了。如果在一般的縣城找工作,工資普遍比較低,三千元左右,很多人都不願意幹。今年以來,很多人感嘆工作不好找了,就業難了,錢不好掙了,可是我就發現自己身邊有好多農村人每天幹著踏踏實實的事情,拿著穩定的收入,一年下來十幾萬元是沒有問題的,這些農村人是怎麼做到的呢?一起來看看吧!前不久新房子搞裝修,第一步做水電改造,就近找了一個專門做水電的師傅,他家離縣城不遠,5公裡之內的地方。
  • 小夥開清吧,「酒水免費」暢飲一個月,一年掙20萬,背後思維給你
    這裡我給廣大想開清吧的朋友一個小小的建議,由於清吧是一個可重複的消費行業,所以我們想刺激客戶或者會員來再次消費就必須的提高我們的服務質量,要做到這些我們首先需要特色的互動遊戲來實現,在這裡推薦霸屏、上牆、表白等諸多功能。
  • 外出務工的農村人能掙多少錢?年收入10萬很常見?
    年輕人想要進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中、老年人為了養家餬口,只能離開熟悉的故鄉,奔赴遠方。 不停的幹,月收入可能會過萬。但這種技術並不是人人都有,畢竟還是少數。 做生意可能會比打工更賺錢,例如自己開個小店、擺個小攤。但誰也不可能在來到城市的第一個月就賺到7000、8000。生意不是誰都能做的,基礎資金、聰明才智一個不能少。所以還是要腳踏實地。
  • 攝影大賽|冬忙,齊魯大地田間地頭都在「忙」些啥
    12月21日,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倪山口村農民在晾曬金色的地瓜條。(李宗憲 張怡婷 攝)粉條寒冬時節,膠州市洋河鎮大相家村用傳統手藝製作粉條迎來加工銷售旺季,村民們加緊加工晾曬滿足市場供應。大相家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粉條加工專業村」,粉條加工成了村裡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生產的粉條供不應求,每年加工粉條創收達500餘萬元。(王昭脈 攝 )「水果藕」「雙節」臨近,郯城縣馬頭鎮蓮藕種植合作社種植的3000多畝「水果藕」豐收上市,吸引重慶、安徽等地客商前來採購供應市場。
  • 重磅,2020年股市人均賺10萬?
    寫在2020年的末尾,2021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回望過去一年,雖受疫情影響,但A股表現依然強勁,截至12月29日收盤,滬指從2020年1月3日的2998.17點到現在的3379.04點漲12.17%,深成10203.82到今天的13970.21指漲40%,創業板指漲58.1%.。
  • ...的小康生活」寧夏石嘴山產業扶貧進行時,移民一個月掙以前一年...
    6月13日,寧夏石嘴山市。馬建建在扶貧車間恆達紡織廠包裝紗線。中國日報石嘴山6月14日電(記者胡冬梅 趙伊夢 陳澤冰)今年39歲的馬建建正忙著在恆達紡織廠的扶貧車間織紗線,2012年從寧夏固原搬遷到石嘴山的移民安置點後,馬建建住在政府補貼的54平米的房子裡,以前在老家種地年收入5000元,現在在車間裡工作每個月就能賺4600元。「我現在已經是小康了,一個月掙以前一年的錢。」
  • 大二實現經濟獨立,大學期間掙了10萬,盤點我的掙錢方法
    大二寒假的時候,同樣在本地居民網上,我又接了一個高一數學輔導作業的女生,這個女生家庭條件比較好,所以我收費也提高了一些,1節課2小時100。這個女生又把我推薦給她同學,另外一個高一女生數學,另外還有家長同事聯繫的一個高二男生化學。這一階段,我做家教掙了5000多,卡裡已經有6000多了,很是開心。
  • 島花佩佩:在朋友圈月賺10萬,怎麼做到的?2020年微商怎麼做?
    這篇文章可能不會讓你立刻變成一個月收入10萬的微商,但是它卻可以打開你的思維,讓你察覺到原來微商還有這麼多高級的玩法,原來人人都可以用這種思維做微商。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思維的意義大於實操的意義。當然!我打開了你們的思維,我也絕對會送上方法,讓你們思維和方法一起跟上。這感覺爽爆了!2020年新微商可以怎麼玩兒?
  • 送外賣一個月掙8000,當經理一個月掙8000,有什麼區別?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引起人們的熱議:送外賣一個月掙 8000 和當經理一個月掙 8000 有什麼區別?看上去好像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隨著思考深度加大,得出的答案都不一樣。1. 目標不同。為了生活當下我們可能會去做,但這並不是我們追求的人生目標。如果有選擇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辛苦勞作,換來未來不一樣的生活。所以同樣承擔著壓力辛苦的工作,但是8000塊每個月去送外賣,這種生活質量可能並不是我們追求的人生目標。
  • 商家:我在拼多多一個月掙十萬
    有商家表示:我在拼多多一個月掙十萬!下面小淘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各大平臺,看一下到底哪個最適合!蘇寧就不說了,售賣的產品都是以自己名義,而且拒絕招商!先說拼多多吧,拼多多是現在最火的平臺,因為非常便宜,雖然人流量比較大但購買的人比較低,而且產品單價非常低,就算一家店鋪的銷售額比較高,但利潤非常少,說一個月掙10萬的商家根據小淘了解,他在淘寶上面開了20家店鋪,這些綜合起來才掙了十萬元,平均一家店鋪盈利五千,有點低了!
  • 在農村自己老家做衛生紙加工一年能掙多少錢,利潤是多少
    現在很多人都想在自己家裡做一個小型的家庭式加工廠,有的朋友發現了衛生紙加工這個行業,但是很多朋友也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也不知道利潤如何,一年到底能掙多少錢。但是這個行業需求量大,每個人每天都要用的,至於有的人會問那一年到底能掙多少錢呢,其實這個也是很據每個人的營銷方式不同的年銷量也就不一樣的,所以這個至於一年能掙多少錢還是得看咱們的銷路的。我現在的朋友一個月兩三百噸的一百多噸的都有,有的也就是三四十噸的,不同的生意不同的人做,效果也就是不一樣的。
  • 我覺得天天啥都不做,花錢也不是自己掙的,心裡空虛,想出門體驗一下...
    她喝著熱水抖索著說:沒有,我就是覺得天天啥都不用做,花錢也不是自己掙的,心裡空虛,想出門體驗一下貧窮和無家可歸的感覺…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流下來…手臂真的犀利路上偶遇一輛拉風的跑車椒鹽異形下巴我之前養了一隻鴿子,一天它出去帶回來一隻很肥很壯母信鴿,趕也不走,就一起養了。
  • 楊超越一年掙3000萬到手才180萬
    也說過自己掙的不是很多。所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就是楊超越掙的錢怎麼分配。先看一下粉絲統計的數據,楊超越這一年,一共接了136個通告,(平均2.6天一個)包括3部影視作品《將夜2》《且聽鳳鳴》,還有個不知道名字,兩個做常駐嘉賓的綜藝,還有演唱會以及廣告代言。據媒體爆料,楊超越一年全部收入加起來超過3000萬,和村裡的驕傲嶽雲鵬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