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嘉興市中考作文【真題回放】
5月12日,在張家界天門山進行翼裝飛行表演時,一名翼裝女飛行員失聯。由於事發時她沒帶手機和GPS裝置,加上連日降雨,導致救援難度加大。直到5月18日,其遺體在叢林中被找到。該翼裝飛行員是一名95後女大學生。熱愛極限運動,接受過系統訓練,有數百次翼裝飛行和高空跳傘經驗。她曾公開表示:「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我會堅持我選擇的路。」
以上事件引發了同學們的熱議,大家褒貶不一。請結合你的思考與認識,寫一篇議論性文章。
【名師題解】
這是一道「時評題」,要求就新聞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寫作時,首先要抓住事件的幾個關鍵要素:人物——95後女大學生,風華正茂;事件——參加翼裝飛行而墜亡,高風險的極限運動,悲劇;細節——沒帶手機和GPS裝置,是疏忽大意,還是太過自信?言論: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對此,命題人也明確指出,大家對此事褒貶不一,也就是說,對女大學生的選擇,有人贊同,有人反對,而命題人並未暴露出自己的感情傾向。此題通過新聞事件來鍛鍊、培養學生的社會哲思,從現象中看本質,考驗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也是近幾年嘉興中考作文的一個趨勢——貼近時代、社會和生活。
據此,就本題而言,最佳立意有二:
一是支持女大學生的選擇。人生的道路是她自己選擇的,並且她也沒有違法犯罪,沒有危害他人,所以只要她自己覺得好,自己認為值得,自己無怨無悔,別人就不應該指責。
二是反對女大學生的選擇。雖然說選擇什麼樣的人生之路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多種責任,只在乎自己的喜好而不顧身上的責任,比如,忽視父母的感受,這其實是一種自私的做法。而且,雖然冒險精神值得肯定,但不是所有的冒險都值得提倡。
在具體寫作時,除了要亮明自己的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選取合適的論據,可以採用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利用時事新聞加以佐證。總之,新穎的素材的運用,不僅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還能為文章增色很多。
【滿分作文一】
且選且珍惜
除了出生和死亡,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每天都在進行不同的選擇。往小的方面講,要選擇吃什麼、穿什麼;往大的方面講,要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要選擇未來的職業。而對於人生而言,有一些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它甚至會影響到你的命運,搞不好會「一招走錯,滿盤皆輸」。所以,雖然說「我的地盤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做出選擇之後也一定要萬分珍惜。
比如這位熱愛翼裝飛行的女大學生,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我會堅持我選擇的路。」她有自己的主見、追求,而不是那種什麼都聽父母的「乖乖女」;並且,她選擇的並不是什麼邪門歪道,她熱愛她的熱愛,還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與那些糊塗度日的人相比,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但是,她在這次活動中墜亡了,痛苦的當然是她的父母親人,而該深思的則是我們。
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不能說她不該選擇翼裝飛行這種極限運動,但如果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那麼對個體而言,有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呢?
周總理年輕的時候「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把自己個人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結合在了起來,這樣的選擇,其意義是不是更崇高?對社會的貢獻是不是更大?而翼裝飛行這種高風險的極限運動的意義又有多大?選擇之後,有沒有心懷敬畏地去踐行?
雖然她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算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但這一次飛行她卻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當天天氣不好,她應該拒絕飛行;她應該帶上手機和GPS定位裝置。如果她做到了,相信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太過自信?因為一時衝動?不管怎樣,這樣的選擇直接導致了死亡!如此高風險的運動,她做選擇時的輕率是不該被原諒的。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在河裡淹死的往往是一些會遊泳的人。我們有太多人在選擇了之後,尤其是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之後,常常缺乏一顆時時敬畏之心。長久下來,難免不會出錯。然而,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最理智的辦法便是在選擇之後,做好萬全的準備。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周全的準備,勝利了自然是錦上添花,就算失敗,也至少保住了生命,可以隨時從頭再來。就像創辦創新工場的李開復,雖不幸患上淋巴癌,但他在冷靜下來後,理智地選擇相信科學,相信醫生,隨後一直堅持與病魔抗爭,最終取得了康復。
逝者已矣,無意責備,只是提醒活著的人們:且選且珍惜。
【亮點精評與素材解析】
本文的觀點非常客觀、公正。文章伊始,作者沒有急著否定翼裝女飛行員的行動,而是對於她敢於冒險的精神給予了肯定。緊接著,作者又從選擇這一主題出發,順勢提出了「女飛行員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這樣理智的問題,通過論述,得出文章的結論:無論做什麼樣的選擇,都要心懷一顆敬畏之心。
在素材運用上,作者不僅運用了周總理年少時的勵志故事以及李開復積極治療的故事,而且大量採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比如但丁的名言、歐陽修的《伶官傳序》中的名句等等,使得文章文採斐然。
【滿分作文二】
如果重來一次
翼裝飛行,女大學生,死亡,當三者聯繫在一起時,必然引起世人的關注。翼裝飛行,極限運動中的「極限」,風險係數極高。她活著的時候曾說:「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我會堅持我選擇的路。」而我在想,如果生命能重來一次,她還會這樣選擇嗎?
人類一直都在不斷挑戰自己,這本是好事。可以說,所有的偉大都是在挑戰中形成的。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無限風光在險峰啊。如果沒有挑戰精神,沒有冒險精神,就沒有偉大的地理發現,就沒有「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壯舉,就不能創造「上九天攬月、下五湖捉鱉」的奇蹟。
但,不是所有的冒險都值得稱道。
航海家的冒險,發現了更廣闊的世界,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開闢絲綢之路的冒險,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流;飛上月球的冒險,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圓了人類的飛天之夢。然而,翼裝飛行呢?除了追求個體飛行剎那的刺激之外,我以為意義了了。並且,事發時她連手機和定位裝置都沒有帶!這就像某些所謂的「驢友」,明明看到了「禁止前往」的要求,卻一定要以所謂冒險的名義前往,結果還要很多人來營救,甚至還導致救援人員的犧牲。這樣一種僅僅為了滿足個人一時的快感的冒險行為,不該被稱道。
是的,選擇翼裝飛行的確是她個人的行為,是她的權利,我想她也應該早就想過生死的問題。但人總是有僥倖心理的,當死亡沒有真實降臨的時候,有幾個人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只是我們無法得知,當她意識還清醒的時候,她是否有過後悔。
並且,一個人選擇做什麼,不應該僅僅為自己考慮,因為每個人身兼不同的角色,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她是國家培養的大學生,她有作為國家公民的責任;她是父母的女兒,她有孝順父母的責任。拋開這些必須承擔的責任,用父母賜予的身體去玩這種具有高度危險性的極限運動,我以為這是一種自私的選擇。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連遠遊都要「有方」,更何況是冒險?我希望每個人在選擇時能牢記自己的責任。
【亮點精評與素材解析】
全文構思結構宏觀上採用先揚後抑、以退為進的對比轉折式結構,在全文論證的過程中先肯定挑戰自己、冒險精神的好處與價值,然後用「但」轉折詞獨立成段,引出冒險精神不值得稱道,乾脆利落地「破」題。接著又以雙層讓步論證的方式鮮明的「立」觀點,再次肯定冒險精神的價值,再次以「然而」轉折詞否定冒險精神不可取。這樣層層讓步轉折論證得出中心論點:人不能自私的選擇,選擇要擔當責任。
在素材運用上,本文可謂十分豐富,既有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的著名段落,又有古人名言,古今結合,讓文章顯得十分厚實。文章中大段採用排比句式,非常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