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施曉予,華東理工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一種流著藍色血液的「海鮮」,它被稱作馬蹄蟹,外形奇異,有不少獵奇者想大膽一試,那麼這種「蟹」真的可以吃嗎?
事實上,馬蹄蟹又被稱為中華鱟,全身呈青褐色或暗褐色,被硬質殼包圍,馬蹄蟹其實並非真正的螃蟹,而是原始的節肢動物。

鱟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
鱟最早出現在距今4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鱟背著厚厚的殼,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並佔據統治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一些動物,或進化,或已滅絕,唯獨鱟繁衍下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史前遺民。由於4億多年來鱟一直保留其原始、古老的相貌,所以它又有「活化石」之稱。從胚胎發生過程來看,幼鱟酷似古生代寒武紀出現的三葉蟲,所以科學家推測鱟可能是與三葉蟲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

鱟在我國主要有中華鱟、圓尾鱟等品種,廈門、平潭、長樂、連江、東山等地沿海是鱟的主要棲息地。由於近年來海洋環境受到人為影響,中華鱟的棲息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數量大大減少,因此其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所以吃「鱟」是違法的!大家還是不要抱著好奇心去嘗鮮了,而且據說鱟味道並不鮮味,甚至還帶有一股腥臊味。

珍貴的「藍色血液「
我們知道,人類和大多數動物的血液是紅色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血液當中含有鐵離子,當鐵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紅蛋白,使血液呈紅色。而鱟的血液沒有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含有28%的銅離子,當銅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藍蛋白,因此鱟血液呈藍色。

1955年,美國科學家龐博士在無意中發現,鱟血對細菌和細菌內毒素的反應極其敏感。於是,科學家們利用鱟血製造出了「鱟試劑」,用作藥品和醫療器械內毒素的檢驗試劑。譬如,用鱟試劑檢驗注射液,若試劑立即凝固或變色,就說明注射液內含有致人發熱、休克甚至死亡的細菌內毒素。

鱟試劑是迄今檢測內毒素最靈敏的方法。鱟試劑對細菌內毒素的反應非常靈敏,能檢測出一億分之一克微量內毒素的存在。今天,幾乎每一個接受過醫療注射的人,都曾受益於鱟。由於靈敏度高,操作簡便,鱟試劑正廣泛應用於藥檢、臨床、環保、食品衛生等領域。不過,需要說明的是,4種鱟類中,只有中國鱟和美洲鱟的血液才能製成鱟試劑,而且中國鱟的血淋巴中能分離出一種抗菌肽——鱟素肽,它是目前世界上一種非常珍貴的海產藥用資源,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活動,降低其代謝酶活性,幹預相關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達活動,改變癌細胞形態與超微結構。
然而也正因為鱟血液的珍貴,鱟也因此迎來了噩夢,根據國外動物保護組織公示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至少有超過40萬隻鱟,被送到人類的工廠中用鋼針抽取血液,整個採血過程一般在三天內完成,等到鱟恢復正常後再放回大海。但即便如此,有超過10%的鱟(不少於4萬隻)仍然會在採血過後死亡。因此,我們更不能把鱟視為山珍海味,它也不能起到神奇的"補身子"作用。
這種藍血的海鮮一口都別碰
食用鱟不僅是違法行為,也還有可能會給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鱟中有一類圓尾鱟,據公開資料顯示,圓尾鱟成體及幼體的卵、肌肉、黃色結締組織均富積有疑似與河豚魚相似的神經毒素,一般情況下誤食圓尾鱟之後,會出現手嘴發麻,渾身無力等症狀,這是一種導致神經麻痺的中毒症狀,應該要馬上送往醫院急救,但目前針對圓尾鱟的毒素並無藥可治,只能依靠第一時間催吐、洗胃、血液灌輸等方式。在我國多地均有發現因食用鱟而造成死亡的案例。
目前,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國家保護動物,銷售、購買以及食用鱟,都是違規行為,所以大家還是不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嘗試啦!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