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的童話《蜘蛛絲》,講述了怎樣一個人性的故事。
1918年7月,芥川龍之介應由鈴木三重吉的請求,在其擔任主編的兒童雜誌《紅鳥》創刊號上,發表了他第一篇童話作品《蜘蛛絲》。《蜘蛛絲》的發表受到了鈴木三重吉的好評,後來還被翻拍成電影、動漫。
雖說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但是芥川並不只是寫給兒童看的。如果用現在的話講,它應該屬於一篇成人童話。像王爾德的《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這等的童話便是。
《蜘蛛絲》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為鍵陀多的無惡不作的盜賊,生前幹盡了些喪盡天良的壞事,因此死後墮入了地獄中,在血池中像只「瀕臨死亡的青蛙」一樣,受盡折磨。某日,佛世尊在極樂世界的蓮池邊散步時,忽然看到了他,想起他曾有救過一隻蜘蛛的善舉,便讓蜘蛛從極樂世界邊緣透入阿鼻地獄,垂下一條細如鋼絲的蛛絲。
當鍵陀多發現了這根救命蛛絲後,欣喜若狂,急忙順著往上爬。到了半路上想要歇息的時候,卻發現底下有大量的人也順著蛛絲一同往上爬,鍵陀多又驚又怕,便十分惱怒地往下面吼道:
嘿,你們這幫罪人,這根蛛絲可是咱家我的!誰讓你們爬上來的?快滾下去!滾下去!
話音剛落,蛛絲便斷開了,鍵陀多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地獄深淵。
關於蜘蛛絲這一原型,以為它跟《史記》中記載的黃帝在泰山封禪時乘龍歸去的神話相似。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鬚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鬚號。
意思是說黃帝在荊山下鑄鼎,鼎鑄成後,有龍垂須下來迎接黃帝,黃帝爬上龍身後,其他的後宮臣子也想爬上去,但是上了七十餘人後,龍就要走了。剩下些小臣便蜂擁上去,一起攀扯龍鬚,可能是人太多的關係,結果龍鬚就斷了。
回到《蜘蛛絲》這一童話上去,芥川龍之介想要藉此表達些什麼?
有人說是因果報應。因為鍵陀多生前作惡無數,所以即便是他曾動了惻隱之心,放過了一隻小蜘蛛,但這並不足以讓其償還他的所有罪責。因此,蛛絲必斷。既然如此,佛世尊又為何故意放下一條蛛絲,在絕望中給予他唯一的一絲希望?
人嘗雲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佛世尊既知其本性,便料到他不會讓他人分享他的希望,此時斷之,必使其陷入更大的絕望之中,此乃因果報應。
有人說這是他對人這種拙劣、自私透頂的生物的一種失望。像鍵陀多這樣罪孽深重之人,雖然曾有過短暫的善意,但一到利益相關的情況下,便暴露出他原原本本的面目。
佛世尊就像是芥川龍之介的化身一般,看到了這個罪孽深重的人,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卻突然變得柔善,以為人也有其善的一面,想要去相信,便「垂下了蛛絲」。這代表了他失望內心尚存的一絲希望,但鍵陀多的自私傷透了他的心,於是他便斷了蛛絲,斷了這一絲希望。
最後,佛世尊看著這一切,面露悲憫之色。
總的來說,《蜘蛛絲》的意義並不只是簡單的一篇童話故事,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作者情緒也實實在在感動到了我們,不斷促使我們更好地反省自己,努力地做好一個「人」。
感興趣的可以再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