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千山,行萬水,尋一處山清水秀,只為織一幅詩與遠方的畫卷!大家好,這是小煒的旅行日記!
認識臺灣省風光的第一站,是以特殊地貌聞名的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坐落於臺灣省萬裡鄉,野柳是突出海平面的岬角,因為海蝕風化作用及地殼運動等作用,形成了特別獨具特色的地質構貌,造就了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有的看起來像燭臺,還有很多的像蘑菇石、女王石,都特別的好看,很多的遊客來到這兒也覺得特別的新奇,都紛紛的去合影留念了。藍天海岸配上野柳特殊的地質風貌,拉開中國臺灣行的序幕,讓人對未來幾天的旅途充滿期待。
觀賞過野柳風光後一路向南,來到臺灣省南投縣的中臺禪寺,感受中國臺灣的禪文化。中臺禪寺規模化非常龐大,外型融中西方技術,寺頂高聳壯觀,一進入殿堂豁然開朗。中臺禪寺的一個特色就是環保觀光,佛像的旁邊都沒有燒香的這樣的一個環節,而是在旁邊有立這個檀香木來代替燒香,這樣的話就更環保了。
臺灣省日月潭是中國臺灣最大的淡水湖,湖岸直徑35千米,總面積7.7平方千米,水的深度二三十米。水面比國內另外一個知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的深度卻超出西湖10多倍。每一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太陽光灑在臺灣省日月潭水面,靜享宛如圖畫的高山湖泊。趕在其他的遊客來到之前,我就來到臺灣省日月潭了,感覺整個日月潭都屬於我的,可以看到出太陽的時候,波光粼粼、金光燦燦的那種感覺。清晨的日月潭氤氳水汽,一景一物都渾然天成,詩畫般的意境,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日月潭周圍青山綠水環繞著,山巒重疊,水映著山,水面宛似一個龐大的碧玉盤。放眼望去,潭中的美麗小島嶼——珠仔島,卻像玉盤託著的一顆珠子。珠仔島把水面分成南北方兩半,東北面的樣子仿佛圓日,故叫日潭,西南邊的如同一彎新月,故稱月潭。遊臺灣省日月潭有幾類方法,時間充裕的情況下還可以騎行觀賞美麗風景。還可以步行沿湖棧道,只不過日月潭相對比較大,很有可能要用上一段時間,還可以選擇做遊艇,相對比較方便。
下一站是臺灣省阿里山森林公園,旅行的腳步變得匆忙。海拔2600多公尺的臺灣阿里山,地跨南投、嘉義二縣,林相豐富,從亞熱帶氣候的闊葉林到寒帶的針葉林都有,呈現出變幻多端的奇景,擁有現階段中國臺灣省最密集的巨木群。現階段森林遊樂區內栽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除了櫻花之外,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的綠色植物綻放,將臺灣省阿里山化妝成繽紛燦爛的花世界。在歷史人文層面遊樂區有臺灣省阿里山歷史博物館、樹靈塔、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等,遊客到此可回憶日治階段迄今為止的臺灣阿里山開拓史等,皆為至關重要的歷史遺蹟。
遊覽完臺灣省阿里山的風光,感覺整個人都神清氣爽的,因為這邊的空氣真的是特別得棒,有很多的古樹歷史特別的悠久。阿里山的海拔也達到兩千多米,山上和山下的溫差還是存在的。和阿里山一樣聞名的就是阿里山的小火車了,是當初日本人用來運載木頭的火車,現在殘存了一些。現在就用來運載客人到阿里山山下,乘坐阿里山的火車也算是給阿里山的旅途畫上了一個全滿的句號了。
墾丁是每一個去臺灣省旅遊都想要去的地點,這裡是臺灣省最南端,裡有碧海藍天,有海灘、海貝殼、崩崖、沙瀑、群裙、鐘乳石洞,還有熱帶叢林的稀有植物、品種繁多的蟲類蝴蝶,候鳥遷徙在這裡落腳將近大半年。沿湖駐足停留西子灣、孔廟、國父紀念館、故宮博物院、自然風光和文化氣息完美融合。
鵝鑾鼻公園和貓鼻頭公園,是臺灣省最南端的兩個角,邊上有個乳白色的瞭望塔,是建於清朝中法戰爭的時候,當時是用於軍事瞭望的功能,但是現在殘存下來作為一個觀光點了,在前方可以看到太平洋的景色,直接呈現出一幅海天一線的景觀。墾丁東鄰太平洋,西靠臺灣省海岸線,向南則是巴士海峽,地屬熱帶季風氣候,地質環境以珊瑚礁為主,在三面環海北依山巒的地貌下,再加上將近大半年的落山風吹拂,造就了墾丁獨特的地貌面貌,被稱作臺灣省的「天涯海角」,可謂來到臺灣省不得不去的地點。
當然臺灣省的旅行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那麼我的下一站就是在臺灣省海吃海天。湧入六合夜市,士林夜市那五花八門的美食中,讓你眼飽口飽肚飽。
小煒的旅行日記:一直在路上尋找美景和美食的旅行攝影師,也許有一天也會和你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