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的顏色就是鑽石本身自帶的天然形成的顏色,可分為兩個大系列,一類是常見的無色系類,顏色從無色、接近無色到微黃淺黃,另一類是彩鑽系列,顏色有紅鑽、藍鑽、粉鑽黑鑽等。
而鑽石顏色的分級制度由美國寶石學院GI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提出,等級由D級(無色透明)到Z級(黃色),這個主要是針對無色鑽石顏色等級的,彩鑽則因其稀有度高,價格昂貴,是不適用這種顏色分級系統的。
我們通常說鑽石4C中的顏色,就是指無色系的顏色等級。
GIA顏色等級制度分類:
D級:完全無色。鑽石顏色最高等級,完美的無色,稀有度相對最高。
E級:無色。鑽石中微量的顏色只有寶石鑑定專家能夠檢測,比較稀有。
F級:無色。少量的顏色只有珠寶鑑定專家可以檢測出,仍然被認為無色級,高品質鑽石。
G~H級:接近無色。與較高色級鑽石比較,有輕微的黃顏色,仍然擁有很高的價值。
I~J級:接近無色。可檢測到輕微的顏色。價值較高。
K~M級:顏色肉眼可見,顏色較深,鑽石暗淡不光亮,很少有提供此色級鑽石,顏色等級低,視覺效果差,不建議客戶購買。
鑽石顏色級別劃分規則
1、待分級鑽石與某一比色石顏色相同,則該比色石的顏色級別為待分級鑽石的顏色級別。
2、待分級鑽石顏色介於相鄰兩粒連續的比色石之間,則以其中較低級別表示待分級鑽石顏色級別。
3、待分級鑽石顏色高於比色石的最高級別,仍用最高級別表示該鑽石的顏色級別。
4、待分級鑽石顏色低於「N」比色石,一般不用首飾。
比色石:就是代表某一顏色的標本石,以它為標準,其它鑽石拿來跟它的顏色對比,所以叫比色石。
GIA作為鑽石4C標準的創始者,世界各國的鑑定機構都以GIA標準作為參考,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根據GIA標準制定出本地區或本國的執行標準,中國也不例外,結合美國寶石學院D~Z的23級字母表示法與歐洲CIBJO顏色體系,制定顏色劃分12個級別,用D~N和< N來表示,並且還結合了百分法和文字描述法。
GIA分級體系域中國顏色分級體系對比用下表所示:
鑽石螢光性(fluorescent)
鑽石具有天然的螢光性,GIA鑑定證書上也有螢光條目,專業的鑑定師才能夠辨別。螢光分級為強、中、弱、無四個等級。對於螢光效果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不過具有中、強級螢光的鑽石在價格上要比無螢光的要低。
螢光是如何形成的?
在數百萬年之前,碳元素在地表面一百多千米之下的極度高溫和壓力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鑽石,這些寶石在形成的過程中又從其他礦物質中吸收了各種微量元素,正是這些微量元素造就了鑽石不同的顏色和螢光。
目前,螢光鑽石和無螢光鑽石的比例大約是7:20,即100顆鑽石中,大約有35顆是螢光鑽石,這其中僅有10%的極強螢光的鑽石可以在紫外線下改變鑽石的外觀,讓鑽石看起來和平時有所不同。
螢光對鑽石的影響
當你購買鑽石時,大多數鑽石零售商會告訴你螢光鑽石沒有無螢光鑽石好,這導致了螢光鑽石的價格普遍低於無螢光鑽石,但是在你挑選鑽石,我們希望你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鑽石的螢光只有在強紫外線下,才能用肉眼看到。即使是強度非常高的螢光鑽石,在戶外陽光直射時,也只有微弱的螢光。
2、螢光對鑽石的影響取決於鑽石的顏色和螢光色,有時鑽石的螢光色反而會給鑽石增加額外的魅力。
此外,由於螢光多少會影響鑽石的品質,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你可以以稍低的價格購買到一顆品質不錯的無色鑽石,但是對某些稀有顏色的彩鑽的影響不大。螢光鑽石的價格取決於螢光的強度,如果你打算購買一顆螢光鑽石,這意味著你可以有一定的議價空間。
螢光對鑽石的影響主要取決於鑽石的類型以及螢光的強度和顏色,但是,有時螢光卻可以提升一顆鑽石的整體品質,即使它的價格不及無螢光鑽石高。
最後一個有趣的問題:顏色等級為什麼從D開始?
有的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顏色分級要從D開始呢?ABC怎麼不用呢?其實這是因為ABC經常用來描述翡翠,即A貨、B貨,為了與其區分開,避免產生誤會,就從字母D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