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餐廳吃飯的時候,你有沒有見過一種偶人戲?身著錦緞的偶人在舞臺上作出各種超凡入聖的武打動作,而這,就是風靡臺灣的霹靂布袋戲!
布袋戲,
又稱「掌中」,
源於明末清初的福建漳州、泉州。
文 | 闕 政
早期的布袋戲其實就是手指木偶戲,一般在迎神廟會這樣的場合裡演出,也正因為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才得名「布袋戲」。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在的臺灣布袋戲已經至臻精美,融合了中國傳統八大藝術元素,有「採眾美以成芳」的美譽。
而布袋戲之所以在臺灣廣受歡迎、歷久不衰,還要歸功雲林虎尾黃家的創意和不斷求新求變的經營。
第二代、第三代傳人
第四代傳人,也是霹靂集團現任董事
隨著傳媒的發展,如今電視已經取代廟會,成了布袋戲新的表演舞臺。為了吸引新一代的年輕人,1980年代,一種全新的電視布袋戲演出形式在臺灣橫空出世——它就是由黃強華和黃文擇領導製作的「霹靂布袋戲」!
大俠的蓋世武功加上閩南語配音,簡直有一種特別的喜感呢,不相信你拉到第10分鐘看看……第20分鐘開始的客棧戲也喜感到不行
霹靂布袋戲採用長篇單元劇的方式進行演出,每集前面皆冠以「霹靂」兩字。經過30年的發展,黃強華和黃文擇領導的「霹靂國際」已經完成了 80部故事,逾 2000小時偶動漫節目,塑造了約 4000個角色。
這些角色中最能代表「霹靂」形象的,莫過於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夢幻時空與超凡入聖的中國功夫,使得霹靂布袋戲的舞臺空間及呈現方式更趨無遠弗屆——不但臺灣青少年愛上了霹靂布袋戲,在日本和歐美國家也掀起了「霹靂」巨浪,成為「偶動漫」的代表。
這當然要歸功於霹靂國際在「偶動漫」製作上的精益求精。
布袋戲的靈魂是「操偶技藝」。為了維持高水平的質量掌控,霹靂布袋戲開創了一條龍全製作中心,在雲林虎尾有佔地上萬坪的舞臺,組播、導播室、動畫錄音三大攝影棚中都採用先進數字系統,還有完整縝密的流程分工——木偶造型、道具製作、美術設計,全都有專人負責。
除操偶技藝外,「口白演出」更是布袋戲的獨有文化。黃文擇本人有「八音才子」之稱,負責聲音表演,霹靂布袋戲中所有的偶角色,都由他一人擔任口白配音!
不僅如此,霹靂布袋戲中所有角色還都有專門的造型設計師、服裝師,再也不是從前的一個「布袋」了。
而霹靂布袋戲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整體節目所呈現出的電影感,尤其是劇中武打場面飛沙走石、驚天動地,個個偶動漫角色都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
2000 年,霹靂集團製作了電影《聖石傳說》,2009 年,霹靂布袋戲又首創了臺灣連鎖超商年——全臺灣7-ELEVEN 和全家便利店首創雙通路平行上市,每周發布全新兩章霹靂布袋戲,一時門庭若市。
2017 年,有30多年歷史的霹靂布袋戲進一步進軍視頻流媒體,與三大視頻網站鬥魚、bilibili、優酷網合作推出霹靂劇集雙語版付費觀影模式。
實際上,霹靂布袋戲的海外市場也非常可觀,2016 年霹靂國際推出與日本連手創作的全新奇幻武俠布袋戲《東離劍遊紀》,成功引起日本甚至是歐美等西方市場廣大迴響。
現在的霹靂布袋戲,擁有數千款周邊商品——包含角色木偶、公仔、劇集原聲帶、人物撲克牌、人物餐墊、文具用品、電子產品等等,未來,霹靂還可能擁有自己的主題樂園,向東方迪士尼邁進。
在上海,霹靂布袋戲是打造「世博兩岸文創高地」項目之一,這個項目由上海五沐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臺灣文化創意聯盟協會、臺灣文創高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各級政府關心扶持下共同打造。
地址就在從前的「世博軸」,如今的「世博源」:
轉載請後臺聯繫周刊君,獲得授權!
轉載時,須註明作者、出處和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