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變了臉的logo
你還認識嗎?
商標 (LOGO) 是品牌的另一張臉。隨著時代更迭,那些經典品牌的 LOGO 也不斷變化,有些是出於審美的變遷,另一些則是為了配合品牌革新的內涵而改變。
你可能沒法想像推崇極簡主義美學的蘋果最早的 LOGO 竟然如此繁複;麥當勞在發覺人們對漢堡包異乎尋常的熱情之前,是一家把 「BARBECUE」 放在 LOGO 裡的燒烤店;
南都君還發現,初期越繁複的 LOGO 變化越大,而那些非常簡潔的商標始終究徘徊在要不要加陰影、選哪種字體的選擇障礙中……
============
漢堡王 1957年 VS 2015年
巨大無比的漢堡,頭戴皇冠的國王。漢堡王早期的 LOGO 像看圖說話一樣將自己的產品推介出來,唯恐不能夠更加細緻。還挺蠢萌的。
大眾汽車 1939年 VS 2015年
對比大眾汽車 (Volkswagen) 1939 年和 2015 年的兩版 LOGO,你會發現其中最核心的 V 和 W 字母拼接(代表著公司名稱)被得以保留。
而 1939 年版本中的輻射狀花紋因為讓人聯想起納粹政權的卍字,在二戰後很快就被撤換掉了。
耐克 1971年 VS 1995年
這大概可以排進最具有辨識度的 LOGO TOP10,以至於可能不需要多費一個字母去補充,抑或解釋。
蘋果 1976年 VS 2015年
……沒想到吧?這是蘋果最早的 LOGO。
蘋果的第一個標識非常複雜,上面描繪著牛頓坐在蘋果樹下讀書的場景,由一根飄帶纏繞其上,寫著 AppleComputerCo. 的字樣,外框上則引用了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 (WilliamWordsworth) 的短詩:「牛頓,一個永遠孤獨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靈魂。」
由於這一標識過於複雜,賈伯斯讓羅勃· 簡諾夫 (RobJanoff) 為蘋果設計一個新標識,這就是的第二個標識——一個環繞彩虹的蘋果圖案。
2001 年英國電影 ENIGMA 虛構了有關圖靈自殺與蘋果公司 LOGO 關係的情節,一時間「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是為了紀念被譽為計算機和人工智慧之父的阿蘭·麥席森·圖靈的說法被廣為流傳(這位偉大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者,因吃了沾染氰化鉀的蘋果而死亡)。
然而事實遠比傳說來的簡單一些,「僅僅是我喜歡而已。」設計師 RobJanoff 本人曾在接受採訪時進行闢謠,「如果真的要解釋的話,我覺得我最初設計那咬的一口是為了讓LOGO 看起來是個蘋果,而不是櫻桃」。
到了現在,蘋果的標識變得更加簡潔,是一個被咬了一口的金屬灰蘋果。毫不誇張地說,蘋果 LOGO 的幾次變遷體現了喬幫主的意志和美學。
寶馬 1917年 VS 2015年
從扁平變立體,又從立體變扁平。你可以發現差不多每半個世紀就這些「微調家族」的 LOGO 就在現代和復古中交替。
比如寶馬的 LOGO 由最早的扁平變得立體,最近寶馬 MINI 公布的新 LOGO 又重新回歸了扁平的復古設計,這也是近幾年各大品牌設計的普遍趨勢吧?
麥當勞 1960年 VS 2015年
同樣看圖說話的還有麥當勞,從 1960 年這一版本的 LOGO 中我們可以發現,原來麥當勞標誌性的金色拱門是源自於 1952 年真實存在的建築。
星巴克 1971年 VS 2011年
第一種版本的棕色商標由來,是由一幅16世紀斯堪地那維亞的雙尾美人魚木雕圖案,她有赤裸乳房和一條充分地可看見的雙重魚尾巴。
新LOGO最大的突破在於去掉了周圍的英文字,而把雙尾美人魚放大,整體用綠色反白的效果,更簡潔。
去掉了「coffee」的限制,星巴克的經營範圍想必會更廣。
南都電源 1999年 VS 2010年
變更後的南都電源logo,更突出統一、整體、簡潔、平衡的設計理念。
桔紅色體現企業的活力四射,勇於進取;中灰色體現企業的簡約大氣,沉穩高雅。
—END—
----
添加南都電源官方微信的方法:
1、點擊「+」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共帳號→輸入:南都電源
2、將下方二維碼保存到手機,打開「掃一掃」,點擊右上角「相冊」,在相冊裡選擇二維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