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御守,可能有人可能不太清楚是個什麼東西,即使知道也只以為是從日本學習過來的,殊不知日本御守最早源於中國的傳統護身符,而後才演變成了日本的御守。那麼對於中國的御守,你了解多少?
中國的御守來自於傳統的護身符文化和香包藝術文化,最早人民佩戴護身符和香包是為了驅邪避害,保平安。當時的科學文明有限,出於對未知或者某些無法理解現狀的敬畏,便將期望和祝願寄託給了神明,而護身符就是載體,承載著普通人的願望,以此抵禦未知的恐懼。
香包則與傳統節日有幾分關聯,端午節五月五,天氣逐漸炎熱,蚊蟲蛇鼠出沒。在醫學尚未發展成型的年代,為了抵擋病蟲害的威脅,往往在端午節繡上香包,裝滿能夠防蛇蟲鼠蟻的中草藥材,隨身佩戴,起初只是為了防病,漸漸地便形成了一種傳統習俗,至今仍然保留。
而香包在眾多影視劇中也非常常見,成為男女之間互訴衷腸的信物,面對喜歡的男子就要親手給他繡個香包,選個好日子送出去,男子若接受女子的心意,便可將香包掛在身上,別家女子看到男子身上的香包也就知道,這個男子已經心有所屬。
在古代香包和護身符都有護體安康,表情達意,寄託感情的作用,而發展到現代,隨著社會文明的形成,護身符不再是簡單一個物件,可以是平安扣、可以是紅頭繩、也可以是項鍊掛件,而香包則鮮少再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但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理應發揚和傳承,不斷創新適應當代人的需求,御守就是如此。一方面御守是護身符的化身,寄託了佩戴之人的情感,不管是祈求學業、事業還是姻緣,只要心中有所想,便可求取心儀的御守佩戴。
另一方面麼麼御守中的中草藥香包也有護體安康、預防疾病的作用,香包中含有不同的中草藥成分,這些中草藥對應的一些效用可以安睡助眠、驅蚊避蟲、抗感抗病毒。
不同的情景可佩戴不同的香包,不僅適合大人佩戴,也適合孩子,隨身攜帶,預防病菌、防止蚊蟲叮咬、晚上還能睡個好覺。
傳統的東西放在如今不一定適用,但是經過了創新和改進,以最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形態呈現,仍然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且傳統文化經過祖祖輩輩的反覆研究,代表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所以在發展現代科技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