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臨近考試期,為了方便複習且查詢重點,所以將《建築構造》上冊的重點以及考點做一個總結歸納。
文/建築學小渣
本章提要
本章(緒論)主要講述的是建築物的分類以及等級劃分,建築物模數協調統一標準,建築物的構造組成及其作用。
建築構造:研究建築物的構造組成以及各組成部分的組合原理及構造方法的學科。
主要任務: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綜合考慮使用功能、藝術造型、技術經濟等多方面因素,並且使用物質技術手段,適當的選擇並正確的決定建築的構造方案和構配件組成以及細部節點構造處理。
重點知識講解
1.1 建築的構造組成民用房屋的建造組成:一般民用房屋是由基礎、牆和柱、樓板層和地坪層、飾面裝修、樓梯與電梯、屋蓋、門窗等部分組成。
2.1 建築的類型課本上提到的分類方法有五種,分別是根據使用功能、修建量與規模大小、建築層數、耐火等級與使用年限來分類。
建築物按照修建量與規模大小可分為大量性建築與大型性建築。
大量性建築是指量大面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那些建築,如住宅、學校、商店、醫院等。這些建築在大中小城市和農村都是不可缺少的,修建的數量很大,故稱為大量性建築。
大型性建築是指指規模大、耗資多的建築,如大型體育館、大型劇院、航空港站、博覽館、大型工廠等。
按照防火性能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四級。
《建築防火規範》規定,建築的耐火等級分四級,標準是依據房屋主要構件的燃燒性能與耐火極限確定的。
燃燒性能:指建築物的主要構件在明火與高溫的作用下燃燒與否以及燃燒的難易,按此可分為不燃燒體、難燃燒體、燃燒體三類。
耐火極限:指在標準耐火實驗條件下,建築構件、配件或結構受到火的作用時起,到失去穩定性、隔熱性及完整性為止的這段時間。用小時表示。
耐火穩定性--在標準的耐火實驗條件下,承重或非承重構件在一定時間內抵抗坍塌的能力。
耐火完整性--在標準的耐火實驗條件下,當建築構件一面受火時,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焰和熱氣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現火焰的能力。
耐火隔熱性--在標準的耐火實驗條件下,當建築分隔構件一面受火時,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使其背火面溫度不超過規定值的能力。
(規定值)單點溫度180°,平均溫度升至140°。
按照使用年限也可以分為四級。
建築主體結構使用年限分為以下四類。一類建築(臨時性建築)年限為5;二類建築(易於替換結構構件的次要建築)年限為25;三類建築(普通建築、構築物)年限為50;四類建築(建築性、特別重要的建築物)使用年限為100。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建築遭受地震破壞程度。抗震烈度處於6、7、8、9的地區均需要進行抗震設計。】
3.1 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主要有4個大方向。
外界環境的影響:外界作用力(活載、恆載、偶載);氣候條件(風吹雨打日照,保溫防水防溫度變形);人為因素(火災、機械振動、噪聲)。
使用者的需求:生理需求(人體活動對構造實體及對空間環境的需求);心理需求(對構造實體、細部、空間尺度的審美心理)。
建築技術條件的影響:建築材料、結構技術、施工條件等。
建築標準的影響:造價標準、設備標準、裝修標準等。一般情況下大量性建築標準較低,而大型性建築標準較高。
3.2 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堅固實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美觀大方。
4.1 建築模數協調統一標準為了實現工業化大規模生產,使不同材料、不同形狀和不同製造方法的建築配件(組合件)具備一定通用性和互換性,在建築業中必須遵守《建築模數協調統一標準》。
模數是選定的標準尺寸單位,是尺寸協調中的增值單位。
基本模數:模數協調中使用的基本尺寸單位,數值規定為100mm,符號為M。即1M=100mm。
導出模數:分為擴大模數和分模數兩種。擴大模數指基本模數的整數倍;分模數指基本模數除以整數的數值,其基數為M/10,M/5,M/2,其相對應的尺寸分別是10,20,50mm。
模數數列:以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分模數為基礎擴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適用範圍:基本模數(層高,門窗洞口,建築配件的截面);擴大模數(開間或柱距,進深或跨度,構配件截面尺寸,門窗口);分模數(縫隙,節點,構配件截面尺寸)。
4.2 模數協調模數化空間網格:將建築看做三項直角坐標空間網格的連續系列,三個方向都是模數尺寸。網格間距等於基本模數或擴大模數。
4.3 幾種尺寸標誌尺寸=構造尺寸+縫隙尺寸
構造尺寸=設計尺寸
實際尺寸=成品尺寸
實際尺寸與構造尺寸的差值應該滿足建築公差的規定。
4.4 定位軸線定位軸線:確定主要結構位置關係的線,如開間(柱距),進深(跨度)的定位線。
定位軸線的間距即構件的標準尺寸。
本章小結
建築按使用功能可以分為居住建築、公共建築;按規模分為大量性建築與大型性建築;按層數分為低層、多層和高層建築;分別按耐久性與耐火性均可分為4級,耐火性的分類依據是燃燒性能與耐火極限。實行建築模數協調統一標準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建築工業化。其主要內容有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分模數、模數數列、定位軸線。建築構造是研究建築物的構造組成以及各組成部分的組合原理及構造方法的學科,是建築設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習建築構造的目的是為了建築設計時,能夠綜合各種因素,正確的選擇建築材料,提出堅固、經濟、合理的最佳方案,從而提高建築物抵抗外界各種影響的能力。一座建築由基礎、牆或柱、樓蓋層和地坪層、飾面裝修、樓梯與電梯、屋蓋、門窗等部分組成。本次的緒論總結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到這裡對此你有什麼收穫嗎?不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