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印石篆刻裡的中華文化

2020-12-13 騰訊網

2020年12月4日刊|總第2343期

從書法篆刻到金石印學,從西湖孤山到江南士大夫,百年來風雲變幻,而西泠印社仍堅守著,成為中國人文話語體系中繞不過去的一個文化刻度。

本周,紀錄片《西泠印社》播出五六集《兄弟》《刀法》,講述西泠印社人的兄弟情誼與篆刻刀法的守正與革新。

在前四集,我們認識了西泠印社的創社四君子和眾位大家,從金石大師王福庵、吳昌碩再到第二任社長馬衡,既有君子的風骨、也有大師的智慧與才學。而《兄弟》《刀法》繼續從「人」出發,描摹西泠印社過去與未來的故事。

孤山不孤,體會江南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價值

紀錄片對人物的描摹是具體而詳實的,以人物命運為軸,再現文人志士的行動場域。如《兄弟》一集以人物的命運為起點,展開西泠印社這幅時代畫卷,刻畫西泠印社代際之間的兄弟情誼。

李叔同變為弘一法師,與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丁輔之有關,他在丁輔之的介紹下到虎跑寺斷食,治療神經衰弱症,見效後便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江南富家子弟葛昌楹得到社長吳昌碩的刻印「西泠印社中人」,後來這六個字也成為社員的通關文牒;社員張大千與方介堪在動蕩時局裡幾十年的友誼,成就了「張畫方印」的佳話。

後輩得益於前輩的照拂,書畫離不開印章,西泠印社裡的人,得以凝結在一起。

出家前的李叔同捐贈93方印章,封於石壁;70歲的葛昌楹,為西泠印社復社捐贈出珍藏的明清印章43方;浙江省圖書館館長張宗祥,在建國後給予西泠印社重生。可以說,西泠印社不單是對篆刻技能的探討、對名家印石的珍藏,他們更關注文化、關注君子之道,關注擔當之道。

大時代浪潮中,他們對書法篆刻的保護與傳承,不是時局的逃避者,而是某種意義的「振臂高呼」。在金石的方寸世界中,他們立足於孤山,卻又不止於孤山。孤山成為西泠印社所代表的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的實體陣地,一代代社員們對金石篆刻的傳承與守望,恰恰體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

百年西泠,重構東方山水的美學空間

作為人文類紀錄片,《西泠印社》以影像寫實,以鏡頭渲染氛圍。

一方面展現山水草木、書畫古墨、金石印章等「物」的美,另一方面藉由老照片與畫像,再現李叔同、丁敬、葛昌楹等大師的風雅與溫潤。與此同時,紀錄片在景物拍攝、構圖上有非常細膩的巧思。西泠印社坐落在杭州西湖邊的孤山,紀錄片以景烘託氛圍,展現江浙風物之美,傳遞西泠印社文人的優雅與智慧。

片中也有不少意境絕美的空鏡頭,比如西湖、荷花、銀杏、竹子、樹影等物,與西泠橋、孤山北麓、石階等共同營造出江南寫意之美。再如無人機航拍與微距攝影結合,從孤山全景到印章方寸世界,一大一小的視覺空間裡是人、是金石,更是文化與道法。

在此,紀錄片也將西泠印社的社員們談天說地、賞玩金石的周邊環境交代清楚,在此文人形象與山水意象渾然一體。所謂的西湖十景,從霞至、風吹、鐘鳴、花開到鶯啼、月映、雪融、魚躍、雲起、影動,西泠印社的藝術文化與中國文化意象在此重合,孤山符號也成為中國印學文化想像的句點。

正如片中所說,琴棋書畫、金石篆刻之間,能安頓人心。紀錄片在講述西泠印社的人與物時,也將文人的藝術審美、金石印學的古樸氣質展現出來,由表至裡地傳達西泠印社背後的東方神韻,讓觀眾在紀錄片中感知美,傳承美。

古今接引,走向世界的中華文化

無論是西泠印社歷代社員們的老照片,還是現代金石印章的館藏展覽,抑或是孤山腳下絡繹不絕的遊客,紀錄片在敘事上完成了對西泠印社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的解讀。

從創社四君子到大師名家,從浙派切刀鼻祖到後世多維度的刀法,從西泠印社捐贈方印的傳統到國際印學、播芳六合的目標,其文脈風氣延續下來,在傳承中堅守,在傳承中創新。

該片以口述和實地尋訪的方式,借後人的口講述前人的故事,構成「後人憶故人」的鏡像式敘事體系。如葛昌楹孫子講述爺爺痴迷金石捐贈印章的生平,方介堪的兒女講述父親與張大千的情誼,在印學上的修為。

當代西泠印社的領袖,如韓天衡、李剛田則分享自己的「第一刀」與「上孤山」的故事,談自己對篆刻刀法的理解,對西泠印社的擔當,進一步描繪西泠印社繼往開來的風採。

可以看到,紀錄片不僅刻畫了西泠印社這一藝術團體的組成方式及人員更迭,還展現了印學文化背後的中華文明,西泠印社中人所堅守的道法與技藝,在古今對話中看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當我們凝視西泠印社時,我們才愈發清醒,愈發珍惜前輩先賢們傳承下來的文化精神。

西泠印社,以金石為載體,在一百多年間,凝聚了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也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2019年,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國篆刻藝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周年。」

從刻畫符號到篆刻印石,每一刀、每一筆,正是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以孤山為圓心,西泠印社走向國際、播芳六合,讓中國篆刻文化走向世界,生生不息。這是西泠印社的魅力,也正是中華文化自信的精神源頭。

相關焦點

  • ...名家風範,紀錄片《西泠印社》從篆刻出發展現一代人的不朽風採
    ,試圖引導觀眾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傳承文化大師精神,讓西泠印社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紀錄片《西泠印社》成功幫助觀眾穿越時空,在講述西泠印社發展故事的同時,也傳播著篆刻這一優秀傳統文化。而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丁輔之以金石篆刻為救國道路的一生。1904年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石潛四人決定建立西泠印社,與古為徒,在金石中尋求中華文明的自信。建社之初,丁輔之率先捐出了自家在孤山上的房產與土地作為西泠印社的社址,自此往後西泠印社不斷憑同道之力而增高度,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奠定了其在海內外金石書畫界無可替代的地位。
  • 江秀影雕刻藝術暨印石篆刻文化展開幕!
    但是,西湖孤山邊的西泠印社裡卻十分熱鬧。12月23日下午 ,由福建省絲路藝術館與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石秀天成——雕刻藝術暨印石篆刻文化展」在杭州西湖孤山寶印山房拉開序幕。西泠印社鍾靈毓秀,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之宗旨,融詩書畫印於一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而具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壽山石文化,早就備受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家們的青睞。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嘉德拍賣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精選
    本期嘉德拍賣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精選由四個部分構成,包含了「近現代名家篆刻、當代名家篆刻、當代名家題拓以及田黃雞血等名品印石」,每個部分皆有佳作呈現。近現代名家篆刻部分囊括了于非闇、韓登安、頓立夫、陳巨來、徐新周、童大年等人的篆刻作品,且多為閒章或齋館印。Lot 10209于非闇刻 壽山芙蓉石獸鈕對章印文:1、美人香草。2、畏齋居士。邊款:1、乙亥七月,非廠。
  • 文刀驚世俗、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
    藝海無涯,先生用志專注於篆刻印學。中國書印是中華文字藝術的兩大瑰寶,一筆一刀,一柔一剛,縱橫開拓中華獨有的藝術天地。先生守此一端,以篆刻印學的專攻雅成高等書法教育的全局,堅持抓刀鑄石的一路,塑造中華印學的時代峰壑。先生印風承缶老雄渾一路,又廣取博收甲骨卜文、先秦古璽、兩漢金文、唐宋九疊,尤以甲骨文印風著稱。其刀法積健成雄,章法簡極盤礴,代表了學院篆印的高度。
  • 西泠古印助陣,歷代名品與印譜匯集「中國印文化大展」
    12月18日,「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地處上海嘉定的韓天衡美術館開幕,展覽以中國印章發展歷史為主線,匯集中國歷代璽印與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來集古印譜和篆刻家印譜,以及珍稀印材等560多件展品,其中近七成為首次公開展出。
  • 聽紋樣創意看印石拍賣會
    2010中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10月15日至18日在和平會展中心舉行,同時舉行的還有兩個特色活動: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印文化博覽會。  先說說紋樣大賽。日常生活中,紋樣到處可見。大到傳統建築的簷角裝飾彩繪、窗格子上的木雕圖案;小到熱水瓶上的裝飾、陶瓷水杯上的彩繪,最常見的就是家紡品和服裝上的花樣。
  • 回望百年藝術高峰 追尋千年文字信仰——浙江衛視人文紀錄片《西泠...
    紀錄片《西泠印社》以中國近代印石藝術領域的高峰代表「西泠印社」為記錄主體,為大眾打開了一扇進入印石藝術領域的大門,為大眾普及了一堂關於印石藝術和金石文化歷史、知識的課堂。紀錄片從百年西泠印社的一位位印壇巨匠和藝術大師展開,向受眾呈現大師們的音容、才華和人格。人是最有溫度、最具接近性的媒體,通過走進一位位大師的往昔,西泠印社百年的華彩徐徐綻放。
  • 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開幕
    7月17日,由西泠印社、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內江市委宣傳部、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的「惟彼孤山——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在張大千美術館開幕,共展出作品151餘件。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劉建剛,省文聯機關黨委一級調研員尹春春,內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文聯主席秦金保出席開幕式。「惟彼孤山,積石巖巖。穆穆先哲,吾齊所瞻。」
  • 走進西泠:天津印社社員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作品曾獲、入《建國五十周年中青年美展優秀獎》《慶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西泠印社創意大賽中國印文化創意篆刻大賽佳作獎》《西泠印社第六/七屆篆刻展》《陝西省第三/四/五屆篆刻展》《「秦風書韻」陝西省首屆書法篆刻展》《山西省第三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展二等獎》《百年西泠「中國印」「和家園」總選拔賽》《首屆白居易書法篆刻展》。
  • 百年西泠印社十二生肖銅印章,守護生肖,以印結緣
    今天給大家推薦,「西泠印社」新出的:萌萌噠十二生肖銅印章。 西泠印社,位於西子湖畔,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頗負盛名的學術社團。
  • 西泠印社助力梓桐藝術鄉建,啟動2021新徵程
    2021新年元旦,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和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共同策劃
  • 西泠印社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12日舉行,著名篆刻家葉林心成15年來...
    12日,西泠印社舉行2020年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著名篆刻家葉林心名列此次11名新入社社員之一,也是15年來福州唯一一個西泠印社新社員。創建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國際性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創社至今,西泠印社幾乎將現當代重要的金石書畫家悉數囊括。
  • 韓天衡先生介紹: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
    之所以叫「印文化大展」,是因為這次展覽囊括了印文化幾大方面。 這次展出,對欣賞印章文化的朋友來說,是一個絕好的邂逅,大家共同享受印文化的饕餮大餐,非常期待大家能喜歡這個展覽。
  • 百年西泠印社,限量版茶禮套裝!每一口都是喝的到的文化!
    《且茶且印 · 茶禮盒套裝》百年西泠印社 ·  喝的到的文化七款茶杯,七種杯型,雲南勐海樟香老樹普洱點擊圖片,立即搶購▼作為中國zui早的印學社團,西泠印社一直是中國金石篆刻領域zui負盛名的勝地,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也是中國文人一致公認的精神家園。
  • 藝鑑|湖山一片等你回:紀錄片《西泠印社》走近君子和大師的故事
    就是在這西湖邊最小的一座山上,坐落著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穿越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雲煙,從「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出發的西泠印社不僅於海內外金石書畫界享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更以其傳承的文化、堅守的信仰、不絕的風骨聞名於世,增加著孤山的精神海拔,印刻下「天堂之城」的人文厚度。
  • 西泠拍賣將在南京、揚州兩地公開徵集藏品
    5月22日至25日(周五至周一),西泠拍賣將在南京、揚州兩地公開徵集藏品,南京站具體時間為5月22日至23日(周五、周六),地點在南京金陵狀元樓大酒店 一樓 帕蘭朵廳(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狀元境9號)。西泠印社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賣會獲得總成交額16.6億,總成交率85.35%的佳績,秉承百年西泠印社文脈,2020年西泠拍賣邀您共享藝術生活之美!兩地徵集門類涵蓋:中國書畫、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名家篆刻及印石、珍品田黃、歷代名硯、古董珍玩、文房瓷雜、青銅器(有來源證明)、明清家具、紫砂及茶道具、中國歷代錢幣、攝影及電影藝術。
  • 97歲的 上海「老克拉」---訪西泠印社名譽副社長 高式熊先生
    今年97歲,1947年——唯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加入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員、名譽副社長。高式熊先生不僅高壽,而且十分健康,眼不花、耳不聾、手不抖、嘴不背(背:杭州方言,大意為弄不靈清、囉嗦)、腦不衰,堅持每天吃西洋參燉冬蟲夏草,居然完全康復,癌細胞消失得無影無蹤,除了與癌魔抗爭時落得的後遺症——雙腿無力坐輪椅,其他一切照舊。
  • 滄海韓煥峰:印之魂之三
    印之魂之三來源:陽君滄海印社5月17日編者按:在滄州,韓煥峰是一位傳奇式人物。他是中國知名的篆刻家,西泠印社理事,滄海印社社長。他從貧苦的鹽鹼地上走來,命運多舛,經歷坎坷。他痴迷篆刻藝術五十載不離不棄,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給滄州乃至河北的篆刻藝術帶來了空前的繁榮。
  • 西泠網拍三月月拍 · 今晚結標 | 現當代油畫、名家篆刻、珠寶玉雕等6個專場
    00  威士忌佳釀專場19:30  紙幣·機制幣·古錢幣專場19:30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20:00  現當代紙上藝術專場20:30  首屆女性珠寶設計師專場21:00  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無底價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