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上海的城市規模已經非常大了,上海的土地面積其實並不算太大,但上海對周邊的輻射很強,比如蘇南地區;接下來上海的發展有很多方向,可利用的土地基本上就是遠郊區和上海周邊,周邊主要方向是南邊,因為上海東邊是海,西邊有太湖的限制,北邊蘇南地區已經充分利用。
北向發展線路
由於很多原因的影響,蘇南地區受上海的輻射最大,產業協調得最好,這就是所謂的北向發展線路。
上海北邊和江蘇接壤,南邊臨浙江,但上海一直以來都是和江蘇的關係更好,一直以來都是江蘇和上海配合得更好,上海主打港口、貿易、金融和產品,蘇南地區配合產品製造,也包括一部分產品研發,在此基礎上上海成了很多外資企業在華總部的首選,可以在蘇南地區設廠,上海搞研發、設計和銷售,也可以把一些設計研發放在本國,最終一方面可以銷往中國大陸,一方面也可以在上海直接出口。
上海的交通很發達,所以銷往國內任何地方都很方便,而且上海本身也是一張名片,在國內象徵著高端,會讓人有著比較強烈的產品認可,並且也可以憑藉上海吸引很多人才;對於出口來說,上海也很方便,上海有著優良的港口,產品在蘇南地區組裝完成銷往全世界,依靠得正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而且中國人很勤奮,很聰明,很能吃苦,是性價比非常高的勞動力。
之前有很多企業也想擺脫中國,將廠遷往東南亞、南亞,目前來看,這些地區的人工成本確實很低,但技術能力太差,所以性價比並不高,而且中國是「世界工廠」,這種配套也是在其他國家找不到的,並且你會發現無論哪個行業,中國人做得最多的一個環節都是技術層面,歐美人更多地去投資,亞洲發達國家去管理,歐美人也會直接管理,中國人做技術,其他落後國家做苦力,當然中國人也會坐苦力,所以,中國人是性價比最高的。
上海的北向發展線路主要就是依靠這個,蘇南和上海配合,主打對外貿易。
南向發展線路
其實,南向發展線路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成型,但已很緊迫了,南向去寧波交通不方便,所以,這裡指的南方發展線路是通過嘉興到達杭州,甚至連帶湖州和紹興。
南向發展應該更多地針對內部消費,由於疫情原因以及未來的趨勢,中國會大力發展內部市場,中國有十幾億人口,並且中國人也逐漸開始有錢了,完全可以去發展內部市場,目前中國是第二大市場,但考慮到價格因素,中國實際上很可能是第一大消費市場。
所以,內部市場發展很緊迫,對於全國各個地區都是一個機會,對於長三角和上海來說是機會更是挑戰,上海原本佔據發展首位,內部市場的壯大能不能改變國內格局也未可知,理論上是可以的。
所以,上海南向發展線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果把港口看作是對外貿易的窗口,那麼國內貿易的窗口就是電商就是商品產業基地,雖然電商是線上,但事實上電商發達的地區會漸漸地成了內部市場的窗口,畢竟這些地方電商氛圍濃厚,營銷水平更高,各種配套更完善,信息更快捷。
目前來看,浙江杭州、金華等地是電商比較發達的地區,但上海也不會放手這個機會,上海不太容易能左右杭州,畢竟杭州的級別很高,北線的發展得益於北線城市行政級別低,距離南京較遠,但南線似乎不會這麼順利,杭州歷來不是一個喜歡低頭的城市,像杭州馬總一樣。
所以,對待南線,上海要再想辦法,就近發展嘉興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嘉興很難和杭州抗衡,所以,上海首先要發展自己內部腹地,也就是閔行和松江地區,甚至完全可以把金山的石化遷出到浙江,金山也充分利用起來,遠期再連接嘉興,而且石化遷出到浙江,對浙江也是一個限制,可謂一箭雙鵰。
總的來說,目前上海發展的南北兩條線都應該已經開始了,北線相對穩定,而且業務也不錯,南線還差得比較多,但杭州的發展迅速,野心很大,因此,南線的發展必須加速,就目前來看,南北兩線顯然南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