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珠是指在皮下(通常是指在男性生殖器皮下)植入珠粒的行為。與穿孔、刺青等類似,入珠是一種對身體的微整形。這種微整形所植入的珠粒通常用不鏽鋼、鈦、矽膠、聚四氟乙烯等材料製成,近來也有人使用珍珠、寶石、黃金等等。植入珠粒的形狀以球狀為主,但也有棒狀或其他形狀的。入珠有活珠和死珠之分,固定在皮下不能移動的為死珠,能在一定範圍內移動的為活珠。
入珠這件事情,中國內地沒有系統的調查,不過在臺灣地區有一些研究,我們可以藉此了解一二。
據臺灣地區研究稱,入珠這一行為在黑道、男性性工作者和有過服刑經歷的男性中最為常見。因此,「入珠」又稱「入龍珠」,「龍」與「籠」諧音,意味著牢獄之災(以為入珠是時尚的朋友,請三思啊)。
在調查中,臺灣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黃永杉採訪了10名有過服刑經歷的入珠者。他們入珠的動機大多是「好奇」、「從眾」、「增強性功能」和「打發時間」,其中「增強性功能」顯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幾乎每個人都承認在入珠之前他們對此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期望。
之所以會期望入珠提升性能力,是因為入珠後,在勃起時,珠粒會明顯凸起於生殖器表面,「視覺效果出眾」,因此很多人默認這些珠子會產生與浮點安全套類似的效果。搜索「入珠」一詞,搜索結果中也有很多含有「入珠能使女方更容易甚至輕而易舉地達到高潮」的內容。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很遺憾,調查結果完全相反。多數受訪的入珠者都表示,珠子對提高男女雙方的性快感基本毫無幫助,反而還很容易把女伴弄疼。儘管有個別人提出,只要潤滑充分,他的女友能接受入珠,但多數人還是想著如果為女友考慮的話,將來會去醫院做手術把珠子取出來。
……說什麼來著?
有一個更直觀的結果可以表明女性對入珠有多麼難以忍受:所有這些被調查的入珠者,都因為入珠被女性性工作者拒絕過。對此,研究人員採訪了女性性工作者,即便是身經百戰閱人無數的她們,也對入珠頗為忌憚,她們指出,之所以拒絕入珠者,是因為那些珠子很容易造成陰道擦傷,並引發炎症,甚至曾有姐妹因接待入珠者造成下體撕裂,被送急診。
即使不討論入珠到底能不能提高男性性能力,入珠所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是非常致命的。畢竟這是在男人的命根子上動手腳,出了問題,那可關係到一輩子的性福。
由於正規的大醫院不提供入珠服務,因此入珠者只得光顧非正規醫療機構,而這些非正規醫療機構的衛生條件往很成問題。儘管他們標榜自己有專利、技術高、無痛無危險,但入珠前皮膚與器材的消毒,以及入珠後傷口的處理常常不能做到萬無一失。因此,很多人入珠後都因為發生病變或感到不適(男方也容易因為 珠子的摩擦造成炎症),最後不得不又到正規醫院做手術把珠子取出來。
圖中所示為一種典型的入珠手術方法,90年代在臺灣地區監獄中,犯人會利用碎酒瓶,破瓷碗等材料因陋就簡磨製入珠,並用牙刷磨成尖棒來進行手術,因消毒不善(其實壓根就沒有),常會導致感染。
總而言之,對男人來說,入珠這事既不能提高性能力,又會招女伴的唾棄,弄不好還會因為各種感染廢掉命根子,雖然有一定的觀賞效果,卻完全缺乏實用價值。如此又痛又沒用的事情,何必去做它呢?
最後再說件入珠的軼事博君一笑:話說當年入珠的材料以金屬為主,於是某男在過機場安檢的時候,把能脫的全脫了,能摘的全摘了,但安檢門還是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