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年一度的金球獎各大獎項終於揭曉,最佳男主角毫無懸念地由華金·菲尼克斯摘下,而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則頒給了一部非常「戲劇化」的電影,她的主演,是因整容風波一度停止演藝事業六年的蕾妮·齊薇格;
它的主角,是一位年少成名,後半生卻令無數人唏噓的傳奇巨星——《朱迪》
朱迪·加蘭是誰?
奧斯卡、金球獎、葛萊美獎得主,AFI評選的百年百大女演員第八位,如果你還不知道,那她飾演的這個角色你一定知道:
經典電影《綠野仙蹤》中的小女孩桃樂茜。
朱迪是好萊塢最知名的童星之一,12歲時,她就被米高梅相中,開啟了自己的演員之路。但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外形稚嫩,心智懵懂的朱迪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劇組人員甚至給她取了個「小駝背」的外號。
直到1938年,米高梅籌備拍攝《綠野仙蹤》,由於秀蘭·鄧波兒沒有檔期,作為「替補人員」的朱迪幸運地得到女主角桃樂茜一角,不僅成就了一部影史經典,更因此一舉成名,醜小鴨變天鵝。
此後的朱迪,演藝事業順風順水,她憑藉純熟的演技和天賦過人的歌聲,迅速成長為好萊塢最具號召力的巨星之一,先後被授予奧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員獎、金球獎、葛萊美獎和託尼獎。
然而在風光背後,卻是異常殘酷的真相。
銀幕前,朱迪是人們心中靈動、可愛的美國少女代言人,但在她的公司米高梅面前,這個嬌小的女孩只是一臺永不停歇的賺錢機器。
與現在的明星一樣,唱歌、拍電影和跑活動充斥了小朱迪的日常生活,繁重的工作迅速壓垮了她的精神,才18歲,朱迪就需要定期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才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況。
更過分的是,為了維持桃樂茜纖細少女的熒幕形象,公司每天只讓朱迪進食黑咖啡和雞湯,每隔四小時吃一次控制食慾的藥,每天抽80根煙來維持體重。
而晚上失眠時,則粗暴地扔給她兩片安眠藥。
此時的朱迪還不知道,無節制的藥物攝入將持續折磨她一生,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比冷血的經紀公司更可怕的,是母親的操控。朱迪的母親埃塞爾·古姆積極支持她服用興奮劑和鎮定劑,甚至在朱迪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的時候,她甚至沒有陪伴在她身邊,也沒有見她最後一面。
母愛的缺失,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不僅摧毀了朱迪的身體,也影響了她的婚姻。
朱迪一生都在渴求家庭的溫暖,她前後經歷了五次婚姻,但卻仿佛受到詛咒一樣,每次都只留下難以彌補的傷害。
她的第一任丈夫婚後沒多久就出軌另外一位女演員並與之私奔,第二、三任丈夫除了給她帶來可愛的孩子們外,還有無數的家庭問題,即使是奧斯卡或艾美獎,都無法彌補這些傷疤。
人前的美麗輝煌,人後的千瘡百孔讓朱迪一生都飽受爭議,電影《朱迪》選擇以這位傳奇巨星的人生最後一場演唱會為主線,專注她如何一次次崩潰,又如何一次次把支離破碎的自己拼貼好的過程。
1969年,47歲的朱迪遭遇事業低谷,她因精神壓力被劇組開除,一塌糊塗的財務狀況讓她居無定所,只能靠帶著兒女走穴賺得每日的生活費。
糟糕的生活讓朱迪面臨失去孩子撫養權的危險,為了留住孩子,朱迪不得不前往倫敦進行巡演。
重回舞臺的朱迪備受壓力,酗酒和濫用藥物的痛苦也一直折磨著她。在正式表演前,瀕臨崩潰的朱迪把自己反鎖在房間內痛哭,直到她的助理闖進房間把她推上舞臺。
在後臺的老闆和工作人員,都以為朱迪一定會搞砸這場表演,但沒想到,走上舞臺後,那些如鬼魅一般纏繞著朱迪多年的問題瞬間都消失了,她重新變回了那個閃著耀眼光芒的一代巨星。
這場演唱會後,朱迪度過了危機,但可惜,童年遺留的服藥、失眠問題都是她走不出的陰影。在演唱會結束後的第六個月,她被第五任丈夫發現死在家裡的浴缸中,一代巨星就此隕落。
屍檢結果顯示,朱迪死於藥物過量,但是胃部檢測並沒有顯示她的腹中有任何藥物的痕跡。唯一的原因只能是經年累月的濫用藥品最終害死了朱迪,而這一切,或許都始於那枚年少時大人們遞給小朱迪的藥片……
在《朱迪》上映後,《衛報》影評人丹尼·利評論本片「更像一部真實的恐怖電影」,確實,與其說這是一部傳記片,不如說它更像是好萊塢童星的殘酷寫照。
16歲的朱迪就要承擔每天18個小時的工作量,更可怕的是,在她尚未成年時,就遭到過米高梅創始人路易·B·梅耶的騷擾,梅耶曾把把手放在她的胸前,對小小年紀的朱迪說:「歌唱要發乎心。」
除了小朱迪,遭遇過騷擾的還有更出名的秀蘭·鄧波兒,作為影史上最負盛名的童星,4、5歲的秀蘭·鄧波兒常常被安排和成年男性過於親密的劇情,甚至還出現過和監護人結婚的橋段。
當時福克斯的製片人曾公然要求秀蘭·鄧波兒的裙子必須高一點,讓她可以在銀幕上「不小心」露出內褲。
鄧波兒說過一句很出名的話:「6歲那年我就不相信真的有聖誕老人了,有一天,媽媽帶我到一家百貨商店去看他,可他讓我給他籤名」。
這句話聽起來是在戲謔,但仔細一想卻顯得殘酷而悲慘:一個在大銀幕前因童真浪漫而廣受追捧的,年僅6歲的小女孩,早就被成人世界消耗殆盡了所有童心。
在日劇《legal High》中,古美門曾提到過童星的成功模式:
「成功的童星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像玩偶一般被大人操控,成為可悲的賺錢機器;另一種是變成懂得察言觀色、頤指氣使的早熟毛孩。」
無論是哪種模式,這些童星都因過早地捲入成人世界,長期處於工作和壓力中而被摧毀心智。
比如憑《天生一對》一舉成名的琳賽·洛翰,吸毒、收監、濫交等負面新聞一堆,更被毒舌媒體評為「好萊塢四大放蕩女之一」;還有《小鬼當家》的主演麥考利·卡爾金,憑藉出色的演技成為了好萊塢最有前途的童星之一,後來卻捲入了醜聞中。
《ET》的德魯巴裡摩爾,《第六感》的海利喬奧斯蒙,《星球大戰前傳》的傑克羅伊……在這些曾經備受觀眾喜愛的童星中,能夠擺脫童星陰影的只有少數,更多的小孩,都在少年時突然開始叛逆,最終離開娛樂圈,消失在大眾視野裡。
而這一切的悲劇,與他們的年少成名不無關係。
像朱迪這樣精神和身體受到雙重傷害,像秀蘭·鄧波爾過去的遭遇,某種程度上算是好萊塢大製片廠時代的畸形產物。現代好萊塢的童星產業已日趨成熟,對未成年人有相當的保護機制。
而在我們國內,也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被推到聚光燈下,有像TFBOYS這樣被全民圍觀著長大的養成系愛豆,有像「小戲骨」那樣讓一群萌娃模仿成年演員談情說愛做IP,還有像《爸爸去哪兒》等用萌娃製造話題打造CP。
童星產業越來越火熱,卻始終沒有出現對童星工作時間、工作內容的詳細保護制度。
前年,國內發生了首例利用「招童星」的刑事案件,去年被媽媽虐打的童模妞妞也一度引起全網熱議。這些惡性事件之所以出現,除了有父母利用兒女變現的貪心,還有相關保護制度的不夠明確。
塑造童星,到底是為了保留鏡頭前的單純與天真,還是為了消費與獲利,娛樂圈說不清的東西,就需要法律與制度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