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經過艱苦努力,「十三」規劃目標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重大戰略的變化,對區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各地立足新發展階段謀劃未來,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在新發展格局中找準自己的定位。目前,多數省市的黨委都已經對外公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規劃建議,部分省市已經在規劃建議中明確了自己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
上海: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上海是我國第一大城市,也是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2020年5月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的重大戰略後,上海很快明確提出要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12月,上海市委將「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指導思想。
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廣東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2019年GDP超過10萬億元,比澳大利亞一國還多,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廣東省委在其「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
天津: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天津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近年發展乏力。天津市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
浙江、山東:建成(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浙江和山東都是經濟大省,但是一北一南,近年發展形勢大有不同,可謂南北分化的鮮活案例。面對「十四五」,他們都提出了一樣的新發展格局發展定位。11月22日,浙江省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總體要求中明確「基本建成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12月2日,山東省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明確「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湖北、四川、湖南等地也明確了自己在新發展格局的地位。
湖北: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四川:建強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湖南:打造成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江西:打造成為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廣西: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