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童話大王」鄭淵潔在社交媒體上火了。
鄭淵潔。圖@童話大王雜誌社
他因為網上衝浪的一系列神回復,頻繁登上熱搜。
話題閱讀量都很高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童話作家之一,鄭淵潔的童話深刻影響了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五代人的童年。
出生於1955年的鄭淵潔,小學肄業,1978年開始童話寫作。
他的一個創舉是,一個人寫一本期刊,而且一寫就是三十幾年。
這本期刊就是《童話大王》。
1985年,只刊登鄭淵潔一個人作品的《童話大王》雜誌創刊。
1986年,《童話大王》每期發行量突破100萬冊。
直到2021年的今天,《童話大王》仍在出刊(訂閱代號:22-89)。
也仍然是鄭淵潔一人在創作。
30多年來,《童話大王》累計發行2億冊。
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大灰狼羅克,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朋友。
鄭淵潔的童話,照拂了無數人的童年。
只是隨著紙質出版時代的落寞,以及兒童閱讀市場選擇的多元化,鄭淵潔的童話故事不再具備那種壟斷性的影響力。
這一次鄭淵潔的意外走紅,倒也成為一個契機:讓成年人再次重溫童心,也讓不那麼了解鄭淵潔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感受到童話大王的魅力。
他的回覆,有一種老派的嚴謹和認真,就像木心說的,「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
比如有讀者說自己要考研了,請鄭淵潔給自己加油。鄭淵潔回復道,「祝你考研成績全國第二」。為什麼是第二?「我在抖音祝過一位讀者考研全國第一。」最後還誠懇地說了句,「抱歉」。
只能祝「第二」
當讀者問,從舊單位到新單位要注意什麼,要怎麼跟舊同事告別。鄭淵潔說了充滿智慧的金句,「除了口碑,什麼都別留下」。
「除了口碑,什麼都別留下」
有讀者說自己馬上三十歲了,渴望早日脫單,這樣孩子才能看鄭淵潔的書。
鄭淵潔並沒有「糊弄」式地給個祝福,而是強調自己有底線,「寧願童書再無市場」,「也不能祝沒有緣分的人脫單生孩子」,「與其同床異夢生不如死不如孤獨求敗傲視群芳」。
祝福不會隨便派送
看看,這觀念既科學又開明。
雖然年過花甲,但鄭淵潔一直與時俱進,網絡流行詞、社會熱點可一個都沒有錯過。
當讀者問到,「舒克和貝塔是怎樣生後代的」。鄭淵潔回答,倆人「不是好基友而是好戰友」,生育後代的方式是組建各自家庭。但鄭淵潔最後還補上一句,「有了離婚冷靜期,他們現在對於組建家庭比較慎重,不會草率」。
組建家庭要慎重
跟鄭淵潔的童話一樣,他的回覆有童心、童趣和想像力,給人帶來出乎意料的笑果,讓人會心一笑。
就像他說的,「心理年齡可以永遠不增加」。
鄭淵潔的回覆能夠登上熱搜,引起大家討論,歸根結底是真誠——把讀者放在心上,從讀者的立場考慮問題;認真傾聽讀者說的話,呵護讀者的真心。
鄭淵潔此前一些對讀者貼心的細節也被重新翻出來。
有一次他與一個小讀者偶遇,小讀者在讀他的書,鄭淵潔就站在小讀者對面,但並未提醒小讀者。
偶遇小讀者
有人說,「我要是那女孩不得哭死」。
鄭淵潔回復,「我之所以沒有和這位小讀者在地鐵上交流,緣於我判斷她是自己放學回家,四周沒有監護人。一個成年人突然以作家身份和她交流並且是真的,易對孩子今後在獨自外出遭遇陷阱時造成隱患。」
評論底下一片讚許。只有一個了解兒童、從兒童心理和認知角度出發的大人,才會想得這麼周到。
讀者們也都很高興自己沒有喜歡錯人
雖然公眾人物千千萬,也有不少人會回復粉絲的話,但的確鮮有像鄭淵潔這樣的,回復得認真、有趣、有智慧。
無論是提問者還是普通潛水網友,都可以感受到回覆中的一種交流氛圍。
不是把讀者當「韭菜」,也不是出於「討好」粉絲的心態,而是一顆真心對另一顆真心的呵護。
有一個讀者留言說道,自己的媽媽初中時給鄭淵潔寫信,鄭淵潔還回過信。
鄭淵潔說,「告訴你媽媽,她小時候給我寫的信,現在住在我的房子裡,風雨無虞。請放心。」
不同於現在有些明星從不看粉絲的書信,「嫌棄」粉絲送的書信或小禮物,鄭淵潔始終是以畢恭畢敬的心態對待讀者來信。
此前坊間傳聞,鄭淵潔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買了10套房,用於存放小讀者的來信。
是傳聞嗎?
鄭淵潔後來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是真的!
當時鄭淵潔每天收到大量小讀者來信,以致於北京市郵局為他設立了專門的郵箱。最多的時候,每天的小讀者來信數以千計,家裡根本沒地兒放了。
鄭淵潔說,「我僱了好幾個人幫我拆信,然後歸納出來,每天給我看二三十封,也回一部分信。後來,信越來越多,家人就說,這些信你得處理掉,它們跟人搶地方了。我說,一封信都不能扔,因為這是孩子們對我多大的信任啊,我得買房子給它們住。」
那時北京的房價是每平方米1400元,鄭淵潔一口氣買了10套房子讓信「住進去」。
「這十套房子從來沒住過,從來沒出租過,從來沒出售過,都還在,信也住在裡面。這件事情給我的感受就是要善待讀者,一是把作品寫好,讓讀者看完有收穫;二就是善待讀者的來信,和他們籤名合影什麼的,有求必應。我從來不理財,不會買股票,不會買理財產品,從來都不會。現在這些房子都是『學區房』了,現在一想,這就是最好的理財。」
鄭淵潔昔日買房存放讀者來信,並不是出於功利的目的。但恰恰是把讀者放在心上,無心插柳柳成蔭,好心有好報。
對於其他行業何嘗不是如此?明星與粉絲之間的關係何嘗不是如此?真誠的照拂,會讓人始終銘記,這是藝術生命力永恆之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