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是有錢人的遊戲,而是每個人追求精神富裕的必由之路。收藏也是一門事業,並不是在家裡隨隨便便擺兩個舊瓶舊罐,就可以叫作收藏家。收藏有哪些經驗之談,今天就給大家談談如下四條:
1
學習精神
每一類藏品,都是一門獨立的學問,可以被我們去學一輩子。譬如書畫,其學問就很複雜了,每一個年代都有無數的藝術家,而且不同的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特長,甚至同一位藝術家,其不同時期的作品也大有區別。書畫的贗品在市場上是非常泛濫的,不僅古代書畫存在這個現象,當代書畫也同樣會出現這個問題。我們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而是僅憑自己的眼睛,怎麼能看出個所以然來?
因而,收藏家首先就要有學習精神。踐行走到哪、學到哪的原則,就算自己的藏品就別人多,財力比別人雄厚,但是,有很多東西還是要向別人學習。一個人的認知力是有限的,在某一個領域就算自己已經成為專家,也還是會有疏漏的。儲備多一點知識有益無害,只是說,這些知識什麼時候能夠發揮效用,那就要看時間了。
2
投資意識
玩收藏從來沒有因為要賺多少錢而去買一幅字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收藏就應該毫不考慮一件藏品未來的價值問題。如果你收藏了幾件東西,20年後被證明是一堆垃圾,那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所以,就算是為自己的興趣去收藏,也必須有一定的投資意識,這也是一種做多價值的方法。我們通過自己的收藏,在實現了精神富裕的同時,也獲得了物質上的富裕,這種「雙豐收」的結果不是更好嗎?
帶著投資意識,我們會更慎重地去決定自己的購買對象。有了投資意識後,我們就會拿多一道標尺來衡量它,會去考慮行家的眼光怎麼看,大眾的眼光怎麼看。越是多人認可的東西,將來自然會有越多的人來接盤。買的人一多,價格自然就會上去。
3
精品意識
人的精力再旺盛也是有限的。做雜家其實是不好的,必須要在某些領域儘量往專家靠。譬如,在某一個石種上面,鑽透吃透它,只有當你的某一類藏品成了一定體系,你在業界才會有影響力。
一條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有精品意識。同樣是一件東西,精品是庸品價格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從長遠來說,精品的升值空間也會更大。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齊白石的畫,有的賣到上億元,有的只賣幾百萬元。這就是精品和普品的區別。精品不僅代表著稀有程度更高,其容納的藝術含量和文化含量也更高。
4
求實精神
對於玩收藏的人來說,求實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實事求是,說白了就是要誠實。不管是對於自己的藏品,還是對別人的藏品,都要客觀去描述其真實的狀態和價值。有些人收藏的東西,其實在行內人看來很平庸,但是,他自己卻把它吹得神乎其神。
一定要有求實的精神。在收藏這個圈子,很多朋友礙於面子,有時候不一定會直接提醒自己。這就要求我們自己要自知。不要不懂裝懂。沒有求實精神,是很難收藏到好東西的。因為在沒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搞收藏,憑的就是運氣。就算有別人幫你當參謀,也還是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