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嗎?記得點擊上方紅字關注我喔~
大家應該都看過韓劇,韓劇裡的女主人公一旦熬夜、失眠,第二天她的臉上就會出現一個快要掉到下巴的大黑眼圈。這其中雖然有些影視劇的誇張成分,但熬夜和失眠確實會導致黑眼圈的產生,但這並不是唯一原因。其實黑眼圈分為三類,每一類產生的原因都不同,與熬夜有關的只有一小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去除顏值公敵黑眼圈。
1、血管型黑眼圈
就好比我們的手背能看到血管一樣,如果你天生眼下脂肪少、皮膚薄,血管的顏色透出來就成了黑眼圈。所以,這類黑眼圈一般呈青色或暗紅色。加上如果經常熬夜,平時作息不規律,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多,原本青色的黑眼圈發紫,就顯得更加嚴重。
2、色素型黑眼圈
這種黑眼圈是色素沉積導致的,和日曬、黑色素有關,一般呈褐色或深咖啡色。有部分色素型黑眼圈也會因疲勞、睡眠不佳而加重。另外,有人喜歡揉眼,摳眼下皮膚。眼周皮膚如果經常摩擦揉搓,也會導致色沉、變黑。因此要注意眼部皮膚的日常防曬,預防眼周的皮膚病。
3、陰影型黑眼圈
這類黑眼圈本質上是眼袋突出、淚溝凹陷後形成的陰影,是各種原因讓眼部有了陰影,看上去像黑眼圈。所以,這類黑眼圈一般呈灰黑色或黑色。隨著年齡的增長,眼下的眶隔脂肪突出、下垂,就會形成眼袋。眼眶下的皮膚變薄,脂肪變少,組織萎縮下垂,形成凹陷,也就是淚溝。這些眼周皮膚的改變,都會在眼睛下形成陰影,變成黑眼圈。如果你把眼下皮膚拉平,黑色就淡了,那就是明顯的陰影型黑眼圈。
如當情緒受到波動,工作壓力大等而出現肝氣鬱滯,氣機不暢,引致血液流通不順,微細血管的交換循環減慢,黑色素沉澱在眼瞼皮膚下,就會形成黑眼圈。表現為面部、眼眶周圍都有色素沉著。
據統計,大約有1/5的肝病患者面部和眼眶周圍會出現色素沉著。尤其是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者,黑眼圈會長期存在。慢性胃病患者的黑眼圈顏色就會比較深,呈淺藍色,範圍也較大。各種腎病如腎炎、腎結石等,高血壓、糖尿病等可能引起腎功能衰竭,從而導致黑眼圈,表現為雙目無神,眼圈發黑。
另外,如果出現黑眼圈,且不時地感到呼吸困難、心前區刺痛,應立即就醫並進行全面的心電圖檢查及化驗,觀察是否由於過度疲勞引起心肌肥大。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痛經是氣血運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氣血運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現。平日應多喝熱水,注意保暖,若長期月經不調,要及早去醫院檢查。
黑眼圈如果伴隨其他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而因為不良習慣引起的黑眼圈,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改善生活方式。
(1)告別熬夜:睡眠不足是導致黑眼圈的主要原因之一,想告別黑眼圈,第一步就是要「戒掉」熬夜。晚上儘量在11點之前入睡,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注意多仰睡而不是俯睡,儘量使用柔軟的枕頭。
(2)注意防曬:日常做好防曬特別是眼部的防曬,來預防黑色素形成、延緩眼部皮膚的衰老。陽光中的紫外線,會破壞眼部毛細血管,讓皮膚黯淡無光,色素沉著,導致黑眼圈。因此,晴天出門最好戴有防紫外線效果的太陽鏡,但不要選擇鏡架較重、較大的眼鏡。
(3)使用含有美白功效的眼霜:比如煙醯胺、熊果苷、VC等成分都可以美白淡斑,堅持使用或多或少都可以緩解一些,但這種方法只適合色素型黑眼圈,對血管型、陰影型黑眼圈不起作用。
(4)讓眼睛休息:有研究表明,小孩的視疲勞極限是35分鐘,中學生為40分鐘,成人為45分鐘。所以,看手機、電腦一段時間後,一定要多眨幾次眼睛,給眼球「安裝」一層新的淚膜。最好站起來活動一下,眺望遠處,不僅能讓眼睛休息,還能活動身體。
總之,黑眼圈不一定是熬夜引起的,過度勞累、不注重眼部防曬等也可能引發黑眼圈。另外,黑眼圈還可能是疾病預警。因此,大家需要引起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