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傳播歷史:風土與文化,還是資本

2020-12-16 鴻客行文史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人爭戰幾人回。

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以葡萄美酒開篇,可見在唐代葡萄酒,已廣泛飲用,代表著濃烈的西域風情。試想,釀造的技藝和西域獨特的風土,令葡萄酒具有了獨特的風味。

《流浪的葡萄樹---- 一部葡萄酒文化史》作者尼娜.卡普蘭,擁有豐富的葡萄酒知識,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親的影響,她在書中以遊記的形式,將歐洲各大葡萄酒產區的風土人情、釀造技藝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當今以工業品為主的社會化大生產中,葡萄酒是少數無法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的產品之一,原因在於風味,聽起來很玄妙的一個詞。可是這個詞在國際品酒界,是具有實際標準的詞。

風味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葡萄的品種、質量,以及釀造和儲存的技藝。借著拉普蘭的足跡我們得以走進歐洲著名酒莊,很多酒莊都是家族經營傳承的,有自己的葡萄種植園,釀酒工廠,按照不同要求有手工和半機械的,更為重要的是儲酒室,地下、山洞不一而足。儲酒以後並非什麼都不管,發酵以後會有渣滓凝結在瓶壁,需要手工旋轉震動,讓其充分發酵。葡萄酒莊園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一個經營綜合體,酒店等設施一應俱全,可謂是一個全面的業態。

葡萄酒的歷史與風味

葡萄酒的歷史要和羅馬人發生必然的聯繫,可以說葡萄酒始終伴隨著羅馬人的發展而發展。在早期羅馬,伊比利斯半島盛產優質葡萄酒,以大口雙耳瓶釀造的葡萄酒,成為了羅馬重要的採購物資。接著,羅馬人學習和改造了葡萄酒釀造,整個義大利半島也成為葡萄酒盛行之地。

葡萄酒成為了羅馬人宴飲的必備,歡樂的源泉。葡萄酒隨著羅馬士兵的步伐,進入了不列顛,進入了如今的德法日耳曼之地,法國葡萄酒也成為世界聞名的飲料,「香檳」也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作者對香檳產地記述非常詳盡,有一款香檳名叫「凱撒」,似乎是為了記述羅馬人帶來了葡萄酒。在此地,每個莊園主都會有獨特的傳承,種植和釀造,讓葡萄酒有了獨特的風味。

回到義大利

作者帶領我們,走了一圈環地中海葡萄酒文化帶,最終來到了地中海之上。多重的文化衝擊,地質變遷的衝擊,令西西里顯出與眾不同的重合性,也令葡萄酒具有不同的風味。多火山的地質,讓火山土壤變得多樣,葡萄品種有55個之多,12種不同的土壤,堪稱釀酒師的樂園。

西西里接近希臘,和希臘的文化淵源自不待言。

在巴勒莫作者筆下的義大利,別有一番情致,可以說這就是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原因之一,不單單是講述了葡萄酒文化,也結合葡萄酒產地的歷史與文化變革。

這本書兼容了遊記與歷史傳記的雙重特色,作者又具有散文式的寫作技巧和廣博的知識,可以成為葡萄酒歷史文化,學習開啟來看待。

相關焦點

  • 觀察|長城發布新戰略,本土葡萄酒如何融合中國文化、中國風土
    中糧酒業總經理助理周鵬對長城葡萄酒2021年的發展做了詳細規劃,強調了「品質、品牌和廠商共建」的新戰略。此外,在年會現場,長城葡萄酒還推出新品長城五星牛年生肖酒2021「牛轉乾坤」、長城桑乾酒莊新年份酒西拉2015乾紅葡萄酒。在介紹新品時,「中國文化」和「中國風土」成為兩大熱詞。
  • 《流浪的葡萄樹》:歷史、宗教、風土、人文,都濃縮在一杯酒中
    從《流浪的葡萄樹:葡萄酒裡的歐洲史》的原著名The Wandering Vine: Wine, the Romans and Me可以看出,作者在書中的重點有四個部分:葡萄樹、葡萄酒、羅馬人和我。葡萄酒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葡萄酒在很多中國人眼中依然是高雅、品質生活的代表,實際上,葡萄酒與葡萄樹在歷史與宗教中也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酒神賈葉推崇備至的風土品鑑法,完全刷新了我的品酒認知
    全世界葡萄酒界公認的風土理念領袖人物,勃艮第葡萄園風土世界文化遺產聯合會榮譽主席,羅曼尼康帝酒莊的掌門人奧貝爾·德維蘭先生(Aubert de Villaine)在為Jacky Rigaux先生的專著《風土理念的覺醒:勃艮第葡萄園風土的描繪與保護》題寫的前言中說:「勃艮第產區的風土理念和葡萄酒風土品鑑法是同源共生的,風土品鑑法把對葡萄園風土的理解和品嘗風土之味結合到了一起。」
  • 邂逅義大利純正MSTPOLO紅酒,品味葡萄酒風土氣息
    熱愛旅遊的小夥伴們一定都知道,義大利人對於葡萄酒天生的直覺是大家公認的有品味,義大利葡萄酒主要用本土原生品種釀造,數以百計的種類和名目,各具特色及風採。    葡萄酒,奔湧在義大利人身體裡的血液  如果說頂級的美酒要能夠反映出獨特的風土氣息,那麼最能反映義大利熱烈風土的美酒是什麼呢?
  • 報名 | 逸香海外產區遊——日本清酒風土文化之旅
    清酒起源於中國,傳到日本之後的兩千多年裡,融合了當地的風土與技藝,在釀酒職人不斷精益求精的改進下,逐漸發展成為日本的國酒。
  • 一杯葡萄酒裡的文化共情
    近年來,隨著世界葡萄酒消費的不斷增長和葡萄酒知識的普及,「葡萄酒文化」逐漸成為國內外領域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產區和風土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地理因素,文化則是辨識葡萄酒風格的人文標籤。讓-克洛德·貝魯埃認為,葡萄酒會根據自己的年份和類型,講述有關它的家鄉和葡萄的故事。
  • 葡萄酒偵探社網絡學院上線,品味葡萄酒由入門到精通!
    葡萄酒不是穿腸而過的雲煙,透過葡萄酒感知的是個人文化與內涵,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沉穩與典雅。除此之外,葡萄酒還有很多超越它本身的魅力,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產區的葡萄酒,都體現了當地的風土。有多少種葡萄酒,就有多少種旅程,多少種人生。大多數人對於從零開始學習葡萄酒,一籌莫展。
  • 從單一園和獨佔園看風土
    勃艮第對風土的重視是出了名的。在這裡,葡萄園被視為一切工作的根基,而不同葡萄園的風土優越程度,更是當地分級制度的直接參考對象。此外,我們現在常聽到的單一園(Single Vineyard)與獨佔園(Monopole)的說法,便源自勃艮第,都是因其異常珍視葡萄園而衍生出來的概念。不過,它們之間可大有不同。
  • 建立中國葡萄酒品質和價值體系 從最低位到重塑高峰
    今年可謂是國產葡萄酒近十年來最「衰」的一年。中國報告大廳的監測統計顯示:1-2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3.6萬千升,下降67%,這是多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歷史最低位。   但在不少消費者眼裡,依然認為國產葡萄酒性價比不高。同樣的質量,往往意味著比進口葡萄酒要掏更多的腰包。品質趕上來了,中國葡萄酒的價值體系如何表達,和進口酒相比是就高還是就低?
  • 對話波爾多的「少莊主」們,年輕一代刷新波爾多葡萄酒「新面貌」
    獨一無二的風土、天然純淨的種植,再加以世代釀酒者的熱情與堅守,每一滴波爾多佳釀都是天、地、人合契下完美平衡與精彩表達。2020年的波爾多,如今已然是新一代葡萄酒人的天下。對于波爾多的傳奇,他們虔誠地珍視傳承至今的精湛技藝與深厚文化,而對于波爾多的未來,他們更是躊躇滿志又多元創新,為這偏古老的葡萄園帶來從葡萄酒風格、生產技術、運營理念乃至營銷推廣等一系列令人振奮的變化。
  • 葡萄酒只知道82年拉菲?是時候探尋一下歐洲葡萄酒的歷史啦!
    看來啊,葡萄酒知識還是非常值得學習一二的,否則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鬧出笑話,貽笑大方還不自知,真是丟人丟到家了。作為一個葡萄酒知識幾乎為零的小白,我最近就花時間翻閱了尼娜·卡普蘭的《流浪的葡萄樹》,這本書不是純粹介紹葡萄酒的專業書籍,它更像是卡普蘭探尋葡萄酒的私人遊記,會比較有趣,閱讀的過程,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和作者一起拜訪了一個個酒莊,領略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
  • 愛上法國勃艮第葡萄酒的理由
    一、數百種風土說到勃艮第,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玄而又玄的「風土(Terroir)」。勃艮第可以說是全世界葡萄酒產區裡面詮釋風土最精準、最極致的產區。風土是一種氣候、土地以及人的結合,即天、地、人。正是複雜的風土,給了勃艮第酒百般變化——數百種風土讓單一品種葡萄酒產生了千變萬化的面貌。勃艮第釀酒大師Henri Jayer曾舉過一個例子來解釋風土,如果將來自智利和澳洲的霞多麗(Chardonnay)進行比較,或許對於一些普通愛好者來說,盲品很難區別出這兩個產地。
  • 法國南部的葡萄酒,是一首青春洋溢的歌
    還是那威嚴古樸的卡爾卡松城堡?作為歐洲人最重要的度假勝地之一,法國南部就是這麼一個滿溢著浪漫的生活情懷和繽紛色彩的地方,無時不刻給人以慵懶散漫的感覺。說著說著,我都沉浸到自己美麗的幻想中了,有機會真想去那裡看看吶!
  • 葡萄酒的望聞問切
    品鑑葡萄酒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從流轉於晶瑩玻璃杯的酒液中,感受各類水果、花朵的芬芳,解讀年份的風雨變化,探索隱含在酒中的風土、甚至是釀酒師的巧妙工藝,體驗時間帶給它的無窮魔力。那麼這一切是如何感知的呢?
  • 體驗異國的風土文化
    その國の祭りや活動などに參加して、その地域の文化や教養を身につけて、異文化を深く理解ができます。団體で活動をして、みんな元気で、なんか力が出てきます。向上心が高まります。頑張りたいです。最後までやり遂げます。參加了日本傳統的祭日活動、很開心。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加的。那天38度、真是超級熱。我平時邊學習邊工作、這樣的活動或者娛樂等等、是從來都不參加的。
  • 比法拉利還貴的葡萄酒,到底迷人在哪?
    勃艮第和波爾多,相信只要稍微懂一點葡萄酒,都對這兩個詞不會陌生。 那你知道葡萄酒為什麼這麼講究產區,而研究葡萄酒的人,都喜歡強調風土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兩個問題。
  • 宅家期間,請收下這份最新的葡萄酒書單
    知味今天的文章為大家精選出19本新近出版的葡萄酒好書和歷久不衰的經典,無論是入門還是資深,無論你喜歡哪個產區哪種葡萄酒,其中還有一些可以直接通過電子書閱讀,一定有一本適合你!de Tart)的前主管,也是愛好者常見的勃艮第風土地圖的繪製者,對整個勃艮第的風土和文化都有很深入的理解。
  • 十月底,喝一場Selosse的哲學風土
    Anselme1958年就購入這片葡萄園,這款單一園香檳酒則是混合了2002至2008年的葡萄酒釀製而成,年產600瓶。(檳客文化)一款葡萄酒所有的風土信息全都來自於葡萄園,在釀造過程中絕對不可以丟失,隱藏或者摧毀它。Anselme Selosse作為Selosse最受歡迎的香檳之一,Origine(本源)由兩塊特級田(les Chantereine 和le mont de cramant)的混釀。
  • 酒業風雲,美國葡萄酒的屌絲逆襲,堪稱傳奇
    40年前, 美國葡萄酒就是一個純屌絲, 估計連現在中國葡萄酒的地位都沒有, 現在久負盛名的napa 谷,就是姚明都在那投資酒莊的地方, 基本無人知曉, 只有一群默默無聞,舉步維艱的酒莊堅信偉大風土一定能釀出偉大的葡萄酒,跟我們在寧夏一樣。
  • 風土大會上挖掘出來的寶藏勃艮第,這兩支誠意推薦!
    這家酒莊的兩位創始人都是非常熱愛葡萄酒與風土的人,不僅讓酒莊名字裡帶著風土的字眼(酒莊原名Terregelesses,是風土(Terroir)和Savigny Les Vergelesses兩個詞的結合),而且從酒莊建立之初就已經清楚了自己想找什麼樣的葡萄園:要山坡高處的涼爽地塊,要有老藤,要大比例的石灰巖土壤,並且偏好使用老藤扦插種成新園的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