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
金秋九月,我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途,旅途遙遠,我卻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在邁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化作了喜悅。曾記得高三時晚上十二點依舊在複習的我,總是抱怨日子太苦,前方似乎是一片迷霧,只讓我感到迷惘,一次次大考的壓力讓我透不過氣來,像是魔鬼般一樣的日子,十分難熬。最後高考如約而至,七月份的考場安靜得出奇,我的心情也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的緊張。時鐘走過了兩個日子,高考就那樣平淡的結束了,沒有美文小說裡的轟轟烈烈,我的青春在無數的試卷中悄無聲息的,告一段落。
兩個月後,我拉著行李箱,小心翼翼的敲開宿舍門,探出一個小腦袋,笑著和陌生人打招呼,又將開始一段屬於我的四年青春時光。
進入大學,新的環境讓我感到喜悅。秋天的校園裡有一棵金光閃爍的樹,第一次遇見它的時候,我十分驚訝,原來,真的有如此一顆布滿金葉的樹,不是枯黃,也不是普通的黃葉,而是燦爛的金黃。在陽光的照耀下,葉子熠熠生輝。每次上課經過那兒時,我都停下腳步,一次次感嘆它的金黃。
大學裡還有許多新奇的東西,身為一個南方人,我對暖氣的模樣感到陌生,也領略了北方真實的乾燥,原來幾個月不下雨也是真實存在的。當然,我尤其對澡堂感到無所適從,記得第一次去澡堂,我忘記了穿拖鞋,就那樣傻傻的端著一個臉盆,裡面只有幾件衣服和洗漱用品。在澡堂的衣櫃前,我手足無措的樣子,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十分尷尬。
大學裡的食堂,遠比高中時候精彩得多。聯大有三個食堂,南院食堂是最大的,也是人流量最大的,這裡每一層的菜品都不一樣,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校園美食都嘗了個遍。入口柔軟的過橋米線讓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南方,湯與粉的味道十分正宗。二樓香氣誘人的辣子雞讓我直流口水,三樓美味的甜點點心也使人回味無窮。清晨趕早課的時候,順路去食堂一樓帶上一杯熱騰騰的豆漿,滲入手掌的溫暖足以抵擋冬日的寒風。
早在高中日復一日枯燥學習的時候,就曾聽聞大學裡的「社團風雲」,會讓你的生活充滿各種樂趣,那時候便覺得十分嚮往。等到自己親身體驗之後,才發現一點兒沒說錯,我們聯大舉行了社團的「百團大戰」,那熱鬧歡慶的場面我至今記憶猶新。平常課餘時間或是周末的時候,社團會經常舉辦活動,我們大學生的課外生活便就不局限於寢室內了。從這些活動中,我學會了許多新技能,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自己喜歡的圈子,這些確實是值得開心、珍惜的事情。也許畢業後這將是大學裡最美好的回憶。
大學宿舍中的與人交往,使我學會了包容他人。高中三年,我都是走讀生,沒有體驗過與他人同在一個房間裡相處過,第一次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生活在一個小空間,沒有摩擦是很理想化的狀態。但是,隨著與舍友之間的交往深入,我的心態在不知不覺間轉變了許多,宿舍是一個集體,是靠每個人的付出支撐起來的,一味索取的行為只會讓別人覺得反感,也是情商低下的表現。大學教會我的第一堂課,就藏在這小小空間裡你來我往的相處之中。
大學裡的建築,也遠比高中時大氣得多,聯大的綜實樓,由三棟高樓組成,外表裝飾乾淨利落,內部的空間設計精緻,使整棟樓顯得十分宏偉氣派,與其說它是學習的地方,它給予我的感受,更像是精英人士辦公的場景。一日清晨,偶然的機會我在綜實樓值班,透過玻璃向下俯瞰,馬路上人來人往,天橋上車水馬龍。我第一次切實的感受到了北京城的繁華。而辦公室裡安靜的環境下,老師在電腦上按下鍵盤的聲響,無意間讓我窺見了日後步入職場的一角。
大學裡充滿著機會,開始我們人生中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我坐在大教室裡近距離地聽專家教授們的講座,真正學到了一些課堂之外的人生哲理,拓寬了我中學時代狹小的視野;第一次,我參加了志願者活動,在北京的地鐵站為陌生人服務,親眼見識了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初步了解了社會的真實面貌;第一次,我一個人去圖書館裡安靜的學習了一個下午,自己查找資料,翻閱各種圖書,獨立完成了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作業……
莎士比亞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對於大學來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所不同的大學,而我眼中的大學,是我們終將要成長,蛻變,成為小孩們眼中的大人。我們學會相處,嘗試著獨立,開啟人生中的許多新篇章。我們不斷的遇見困難,一次次的碰壁,流淚之後再努力堅持著行走下去,帶給自己新的信心和希望。人之所以成長,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 ,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終將要這樣消逝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我們,也終將隨著大學四年時光消逝中得到蛻變。
作者:朱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