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腦顯示器的基本要素
尺寸24、27、32寸那種大小更合適?解析度 1080p、2K、4K區別在哪裡?60hz、144hz、165hz、240hz響應時間: 1m、5ms、12ms色域:100%SRGB、75%NTSC色深:8bit、10bit色準:ΔE/JNCD(顯示和真實差距)屏幕亮度和對比度HDRTN、VA、IPS面板那種更好?二、顯示器的進階知識
G-Sync、Free-Sync 幹啥用的?VGA、DVI、HDMI、DP、Type-c顯示器如何才不傷眼睛?顯示器支架升降、旋轉和護板三、電腦顯示器推薦
如何根據需求選擇顯示器?辦公、電影顯示器遊戲(FPS、MoBA類型)顯示器專業顯示器推薦電腦顯示器得益於手機屏幕技術進步,這幾年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也逐步提高了使用者對屏幕的要求,一臺好的顯示器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遊戲體驗,那麼作為消費者應該如何選購一臺顯示器?
電腦顯示器推薦(2020年100款顯示器速查)
zhuanlan.zhihu.com
一般我們在選購顯示器的時候會看到以下常見選項:
是不是很混亂?這篇文章將以最簡單的方式讓你快速學習顯示器相關知識。如果你只想看顯示器推薦,可以直接移步:
辦公顯示器 : 辦公和看電影遊戲顯示器 : 遊戲電競篇一、電腦顯示器的基本要素
1.尺寸:24、27、32寸電腦顯示器那種大小更推薦?
跟電視不一樣!顯示器不是越大越好!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測試了工作效率與不同電腦配置的關聯性。他們讓受訪者完成同樣的工作(如編輯一個文件或在不同的電子數據表格中複製數據等),具體的研究報告在這裡(PDF):
同樣的任務,用24寸顯示器比用18寸顯示器的速度提高52%;用兩個20寸顯示器的速度比用單個18寸顯示器提高44%;當顯示器尺寸提高到26寸的時候,工作效率開始下降。這篇文章主要根據歐美人的身高和辦公標準進行統計,但是對於亞洲人來說也適用,顯示器不是規格不是越大越好,一來和每個人身高有關(身高手臂長),二來和顯示器的解析度有關。一些32寸看似顯示器巨大,解析度只有1080P.
對於以上的結果,以及親身經歷的感受看確實存在,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眼球聚焦範圍有限,而同時又要照顧到一定的工作區域,對於大部分而言:辦公24寸16:9比例的顯示器最合適,競技24/27寸都可以,一來是容易買到,二來是顯示器這個區間段供應充足,價格相對便宜。這當中還會由於解析度像素密度,我們在下面的解析度部分會提到。一些特殊行業需求:比如炒股需要多屏顯示,一般可以考慮24寸X4屏,減少切換,也可以直接使用 31寸,取決於軟體的設計和顯卡硬體的輸出支持。
2.解析度:1080p、2K、4K區別在哪裡?
為什麼蘋果的產品看起來很細膩?
目前主流的分辨和顯示器大小的規格分為三種:
1080P/FHD:1920*10802K/QHD:2560*14404K/UHD:3840*21608K/UHD: 7680*4320
高解析度的顯示器效果更加細膩,不會丟失太多細節——這是為什麼顯示器不是越大越好。在同樣的24寸下,2K顯示器可以顯示更多內容,同時看起來文字圖標更加細膩,4K顯示器因為windows的縮放問題,經常要放大到150%,實際使用效果和2K差不多。在顯卡資源消耗上,2K比1080p要消耗更多的顯卡資源,4K/8K更高,而對於高刷新率的遊戲而言,消耗恐怖,目前沒有多少顯卡可以支持4K*60HZ運行(3000系列顯卡)。
鑑於大部分顯卡包括都可以帶動2K解析度常規辦公使用,1080P並不建議,如果你購買24寸/27寸建議2K顯示起步,像素密度高,可以有更大的展示區域,看起來也非常細膩,有些奸商30多寸的使用的是1080P解析度,看起來便宜,但用起來顆粒感會非常嚴重,這點要非常注意。如果打遊戲,特別FPS遊戲需要高刷新,如果你電腦不是太好,那麼為了減少顯卡負擔,追求高刷新,是可以降低到1080P。
3. 刷新率60hz、144hz、165hz、240hz
刷新率是指電子束對屏幕上的圖像重複掃描的次數,可以理解為1秒鐘內,屏幕被刷新了多少次,換了多少副的圖像,刷新率越高,所顯示的圖象(畫面)穩定性就越好,中間的過渡越自然順暢,這個在液晶時代對於視覺的感受體驗提高尤其重要。
簡單的說,每秒鐘刷新的畫面數量,常規的60hz顯示器在顯卡可以提供足夠支持的情況下,會跳幀,對於遊戲玩家很不友好,特別是FPS玩家,丟失最佳射擊的機會,一般建議144hz(還有超頻後的165hz、170hz、185hz)比較友好,對於電競頂級玩家甚至可以達到240hz、280hz或者360hz,不過價格很貴,或者使用比較差的TN面板,我們後面在面板部分說這個問題。
3.響應時間: 1m、5ms、12ms(拖影)
這個指灰階響應時間,早期的液晶顯示器有明顯的拖影,主要是響應太慢,像素點的顏色灰階切換太慢,現在的顯示器響應已經不是醫療領域單純的黑白黑轉化,因為屏幕顏色多,深淺不一,都是在做灰階轉化,真的響應速度指的就是灰階響應。因為人眼有暫留作用,即便將顯示器的響應時間不斷降低,殘影其實都是存在的。
如果一個高刷顯示器沒有更快的響應時間,會出現模糊,所有的買高刷顯示器,也要看具體的響應時間情況,這點廠家經常混淆概念。
廠家如果提高響應時間?
有些廠家採用了一種叫MPRT的技術,原理是在相鄰的兩幀圖像之間插入黑幀,減少視覺殘留,這跟手機PWM調光對眼睛的傷害類似,欺騙檢測儀器,MPRT的名字變種很多,比如華碩說的EMLB,BENQ的DYAC,宏碁的 VRB,ULMB等等。
正常要看GTG:灰階響應時間,一般的IPS屏很難做到GTG在4ms以下,只有Nano/Fast IPS屏可以。一些廠商也經常虛標,1ms可能其中幾種顏色切換,而不是所有顏色,有的可能是5ms切換。所有的MPRT響應都是混淆概念。
電競的液晶顯示器能做到1ms,主流電競顯示器響應時間在2ms-5ms之間,OLED可以做到0.1ms……TN屏因為色彩少,響應也比VA和IPS更快,響應快的顯示器可以大幅度減少拖尾模糊和殘影,提高動態畫面的反應速度和流暢性。一般湊合達到5ms都很優秀,沒有必要追求1ms的響應。
特別說下,解析度越大的顯示器,同等技術下響應更慢,比如帶魚屏。
4.色域:100%SRGB、75%NTSC
主要指顯示器的呈色範圍(照片也有)。覆蓋全區域是人眼可見光譜,當然有的人可能對於紅色和綠色分不清(色盲),跟音樂領域的聽力一樣,專業人士對於色彩的解析度也高於常人。因為用途不同也分成了許多不同標準:
sRGB:由微軟和惠普起草,WINDOWS作業系統和軟體常用NTSC:電子電視屏幕色彩標準,覆蓋100%sRGB約等72%NTSCAdobe RGB:覆蓋sRGB+CMYK色彩空間,主要是作圖設計標準DCI-P3:於數字影院的比較新的色彩標準,以人類視覺體驗為主[1]
深入理解 sRGB\Adobe RGB\NTSC\DCI-P3\REC.2020\ProPhoto RGB 色域
hexingxing.cn
此外,還有REC.2020REC.2020\ProPhoto RGB 色域,範圍覆蓋更大,目前大部分顯示器都採用100%SRGB(等效於75%NTSC),一些老舊顯示器只有45%NTSC(TN屏),看上去會比較泛白,或者蒙上一層灰,當然還有60%NTSC的奇葩色域(比如部分2020款Thinkpad)。對於大部分人來說,100%SRGB比較合適,也比較經濟。
5.色深:8bit、10bit
為什麼蘋果的IPad和電腦看起來很舒適?
除了常規的高解析度,蘋果目前大部分設備都具備更高的色度有更好的過渡,8bit=1670萬色,10bit:10.7億色,色深好的視覺過渡非常絲滑自然,沒有明顯的分界線。
比如下面的天空漸變:
一般VA面板最高只能到達8bit,而IPS面板可以到達10bit,而有一些顯示器廠商,提供了更大的模擬晶片,比如14BIT混色精度,提高色彩準確度,有更好色彩過渡。大部分的顯示器1670萬色基本可以良好過度,IPS有10.7色深。
6.色準:ΔE/JNCD(顯示和真實差距)
為什麼實際顏色和顯示器差別很大?
廣告和服裝設計師最關心的色準問題,會極大的影響最終交付客戶的色彩呈現。圖像設計用途(各種影視處理工作站——動畫,影樓等),對於屏幕的真實色彩展示有很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更大的工作區,可以有效提供工作效率。
關於Delta E(ΔE)
Delta E表示色彩的準確度,數值越小,色彩越準確,為滿足專業攝影師\圖像工作者的嚴苛要求,一般要求顯示器Delta E≤2(平均值),如果Delta E過大,顏色會失真,需要專業校色。顯示器不是越濃豔越好,要看跟真實的區別,一般小於3比較正常,好一些小於1.5。
聊聊關於色準:Delta E、色溫、γ曲線這三個指標
www.cn-tianji.com
但是色準方面,不要太依賴廠家,一般也可以通過後期校色儀校,可租用校色儀,比如紅蜘蛛屏幕校色器(Datacolor Spyder),一般非專業人士用不到這個。
7.顯示器屏幕亮度和對比度-HDR
屏幕亮度通過尼特這個單位衡量,因為跟手機不同,顯示器大部分因為室內使用,一般300尼特已經非常亮了,部分的顯示器峰值亮度高達600尼特,均值350尼特,最低可以到0.1亮度。
亮度不是越高或者越低宇浩,只要人眼舒適即可,屏幕的亮度主要影響因素背光板和增光板,如果你的顯示器在窗邊,過低的亮度會導致屏幕過暗,當然,過亮的屏幕對眼睛也不好。
但是高亮度的顯示器,有著更好的調整空間。
特別提醒:許多低亮度顯示器採用PWM調光,亮度低對眼睛有傷害。
關於HDR,高對比度的屏幕可以更好分出暗部細節,不然會顯得比較灰暗,特別在一些遊戲場景比較黑的情況下,有更好的表現:
顯示器專用的DisPlayHDR,可以在官方認證機構查詢到相關的等級,一般入門基礎就是HDR400,還有一個模糊的概念*(HDR10+),其實要買的更高級別的HDR會有更好的表現,HDR500/600會比較經濟。
Certified Products - VESA Certified DisplayHDR
displayhdr.org
8.TN、VA、IPS面板那種更好?
顯示屏屏幕比較[2]:
色彩、色準:IPS > VA > TN響應時間:TN > IPS > VA可視角度:IPS > VA > TN對比度:VA > IPS > TN屏幕材質較量:
TN屏:響應快、遊戲電競的好選擇,顏色不準VA屏:高對比度,黑色更純粹(現款質量提高了)[3]IPS屏:視角廣、色準強 圖像工作的首選,漏光普遍顯示器的液晶面板目前最常見是VA和IPS,像TN這種面板因為過於灰暗,基本被淘汰了。最近還有新出的少部分和手機一樣的OLED屏幕,像素光源,技術很先進,但是在使用壽命上遠不及VA和IPS,國外著名的液晶評測網站RTINGS專門出了一起關於三種顯示器老化實驗,這是三種(OLED/VA/IPS)三種老化測試效果,在50周之後,OLED已經出現老化,IPS產生漏光汙染,只有VA還能保持穩定的顯示質量,雖然顯示一直對比度不準確,可以原文查閱。
所以一般情況下顯示器主要有VA和IPS選擇,更早期還有TN屏,在色彩表現上IPS能有更加鮮豔亮麗的顏色,而且目前已經可以做到10bit色深(商家有時候也標識為色數10.7億色數),超廣色域(準確顯示出顏色)+ΔE<2(設計要求不偏色),而有非常大的可視角度:178°/178°(CR>10),對於靜態畫面而言,有著極佳的表現。
VA較為便宜的成本成本,而IPS和VA面板是原生起步8bit,是2的8次方是1677萬色,相對10bit的IPS,而言VA比較平淡1670萬色深,感覺蒙了一層白紗,而且VA的可視角度 太小,角度不對就變成很暗,所以在設計上,使用曲面可以讓眼睛可以好捕捉到垂直光線,所以我們看到VA的更多適合出現曲面屏上,這也是為什麼電視很少用VA的緣故。
IPS屏:視角廣、色準強 圖像工作的首選,長期老化會漏光VA屏:高對比度,色彩淡,屏幕可視角度插,遊戲低價首選[4]OLED:無背光顯示器,色彩最為純粹,像素點老化嚴重
但是從技術進步看,以上情況也不是絕對的,IPS的發光背板漏光得到改善,VA的顯示器色彩也在被加強,雙方的差距在減小,不同價格級別表現不一樣。一般來說IPS顯示器(目前主流AH-IPS/最新Nano-IPS/Fast-IPS)。
要不要選擇VA曲面屏?
曲面屏主要因為VA視覺角度不夠才做的設計,並非廠家宣傳眼球視覺變形,而且曲面屏很佔用桌面空間。如果不喜歡曲面屏的可以選擇IPS屏幕144高刷新的。
二、顯示器進階知識
1.G-Sync、Free-Sync 幹啥用的?
對於遊戲而言,顯卡的輸出模式如果沒有同步,畫面會產生撕裂,雙重影子,所以還增加了動態刷新同步技術,這項技術可以有效防止畫面撕裂,這對於大分辨高畫質尤其重要。和響應時間的物理反饋不同,刷新率跟影響視覺系統(人腦)的圖像刷新。
目前顯示器同步技術主要有2種加一種FreeSyn變種:Adaptive-Sync
FreeSync(AMD顯示器同步技術)# AMD官方可查品牌支持G-SYNC (Nvidia顯示器同步技術)#NVIDIA官方說明Adaptive-Sync(FreeSync/G-SYNC 通用)通過DP接口,N卡也可以支持FreeSyn顯示器#啟用參考2.VGA、DVI、HDMI、DP、Type-c
VGA:最古老的接口,主要1080P解析度,理論上可以達到2048x1536,容易受幹擾
DVI:解析度到2K以上,但是刷新率只有可憐的60hz,色域支持到8bit而已
HDMI: 目前最新的規格是HDMI2.1,HDMI 2.1標準已經能夠支持4K 120Hz及8K 60Hz,支持高動態範圍成像(HDR),可以針對場景或幀數進行優化,向後兼容HDMI 2.0、HDMI 1.4,而且這個接口非常小巧,可以對音頻進行同步傳輸,幾乎是智能電視的標配,電腦上的顯卡一般也都有配備。
另外特別注意下,HDMI 1.4帶寬有限,最高只能支持1080p@120Hz、1440p@60Hz、2160p@30Hz,三種規格,也就是說你如果買的遊戲本計劃外接電競顯示器,比如外接顯示器為2k/144hz,就會很尷尬了,刷新跟不上。
DP: 主要有DisplayPort接口和蘋果開發的miniDP接口,具備超大的傳輸帶寬,可以支持超高解析度和30bit的色深,接口小巧,DP線的直徑也比其他的線路都要精細,成本低廉,是目前主要的電腦顯示器傳輸接口。DP1.4支持4K,60-240H是目前顯卡支持最廣泛的接口。
TYPE-C/雷鳥:TYPE-C和HDMI1.4規格差不多,但是蘋果強化的雷鳥接口可以支持5K視頻和最多八聲道音頻同步傳輸,非常強力的傳輸,一般高端版的顯示器會採用這種接口,接口參考:[5]
顯示器的 VGA、HDMI、DVI 和 DisplayPort 接口有什麼區別?
www.zhihu.com
一般來說,支持HDMI2.1+DP1.4接口足夠,但是新增的,比如雷電或者DP菊鏈連接,越新越好,可以兼容更高的技術參數,支持更多的新設備,目前很多顯示器已經開始支持手機快充。
特別說下,通過DP菊鏈連接——顯示接口串聯,可以在有限的接口空間,連接更多的顯示器(最高1080p*4),尤其是筆記本的外接。目前聯想和dell,lg都有。
4.顯示器如何才不傷眼睛?
顯示器對眼睛的傷害主要兩個方面: 藍光和頻閃
藍光過濾:許多廠家通過調整屏幕藍色顯示或者色溫,這並不能解藍光問題,反而導致色準偏差,一般通過屏幕玻璃塗層進行過濾,只有硬體才能真正防藍光,一般也會通過萊茵愛眼認證:
頻閃:主要是因為調光PWM調光引起的,在手機拍照的時候會出現條紋刷新,很傷眼睛,不過現在的顯示器採用DC,都很好很多。對於長期使用顯示器一定要注意。
4.顯示器支架升降、旋轉和遮光罩
因為每個人的工作習慣不同,顯示器各種調整有利於我們保持良好的身體坐姿不疲憊。尤其是身高較高的人士,顯示器高度可調,角度可調非常重要。
另外,還有一些顯示器增加了遮光罩,可以減少周邊的光線反射影響作業和遊戲。
九、電腦顯示器有哪些品牌?
常見老牌一/特別貴
Samsung/三星Philips/飛利浦 (被冠捷收購)Dell/戴爾HP/惠普EIZO/藝卓LG常見老牌二#出貨量之王
ASUS/華碩Benq/明基Acer/宏碁AOC /冠捷ViewSonic/優派HKC/惠科國產新勢力/性價比之王
Skyworth/創維Amoi/夏新SANC/三色微軟之星TCL長虹熊貓ZEOL電競品牌:
MSI/微星雷蛇ZOWEI三星/LG曾經是國內液晶市場最大的市場佔有者,但是這幾年,像AOC的強勢崛起,三星/LG市場大幅度萎縮,差不多跟DELL一樣,專心做專業顯示器了。福建冠捷吃下了飛利浦,還打造出一堆新品牌:長城(GreatWall)、易美遜(ENVISION)、瑪雅(MAYA)、拓普威(TOPVIEW)、夢想家(imagic)等等,幾乎是真正的大龍頭,打起市場價格戰毫不含糊,但是再慘烈,國產新勢力也是要進來分一杯的,比如過去家電老巨頭。
另外一個很多人經常忽略的是HKC-惠科,早年我也以為這個是雜牌,然而HKC惠科是全球十大顯示器公司,2018年的出貨量是全球第六,而且這家公司從1997成立到現在已經22年了,實打實的隱藏大佬。EIZO也是一家日本老牌公司,早年叫NANAO,早期一直在做專業圖像顯示器,這幾年主攻醫療市場顯示市場,專業顯示器價格非常昂貴。
DELL顯示器目前在圖像設計領域的口碑一直很好,在2016之前色彩展示在業內屬於一流水平,價格當然也非常的貴(跟EIZO比就不貴了),不過現在隨著IPS 10bit面板的大量生產DELL的優勢基本沒有了,省下就是一個貴。
國產的新勢力裡面,超過一半是做彩電的,這些公司的顯示器的液晶質量確實還是差點(材料大部分來自過剩生產線的),不過價格比起三星的低端產品,一點問題也沒有,甚至還更好,也是作為普通家用,低預算情況下非常便宜的臨時過渡品。這兩年微星,小米,甚至雷蛇也開始做了,不過貌似不怎麼成功,出貨量非常有限。
顯示器液晶面板廠商和主控
液晶面板目前用途極為廣泛,從最差的商場廣告屏,到智能顯示器,再到電腦(含醫學影像),最後到現在的手機屏幕,技術上也不斷開始突破。這幾年液晶面板的大幅度降價,主要得益於手機屏幕的發展,讓渡過時生產線給到要求較低的場景。由於廠商數量居多,有興趣可以看看全球十大液晶屏生產廠家排行(材料有些過時)[6],裡面其實已經有很多收購與合併,比如富士康的群創奇美電子、統寶光電合併,還有奇美,友達等,日系的夏普等。大部分臺灣系企業出貨給液晶電視更多,而國內的華星光電這些企業主要以手機顯示器為主,目前電腦顯示器領域面板的老大主要是韓國LG+三星,國內最大的是京東方。
友達光電崑山第六代LTPS液晶面板廠
在顯示器品牌上,大廠小廠都能做,只要液晶面板一線廠商供貨(三星,LG,夏普,京東方等),加上供電模塊和主控模塊(主控晶片三大廠家:MSTAR(晨星),REALTEK(瑞昱)、GENESIS(捷尼)),固定支撐框架,就能造顯示器,大多有能力生產手機的企業都有技術可以生產液晶顯示器,畢竟技術下放,只是電腦顯示器這個市場太小,跟手機市場差距太大。小廠因為節省成本,電源和主控電路,可以看看拆解[7],但是不要迷信大廠,因為大廠有的型號可能用最垃圾的面板。
三、電腦顯示器推薦
如何根據需求選擇顯示器?
辦公、遊戲、專業人士所使用的顯示器有一定的偏向,辦公下顯示器一般照顧眼睛多一些,但是電腦遊戲配置,只用辦公顯示器很容易導致遊戲體驗不佳,浪費了硬體,而很多很貴的專業顯示器打遊戲效果不如遊戲顯示器,而很多遊戲顯示達不到專業顯示需要的色域和色準,所以購買顯示器根據自己的需求。
1.辦公、電影顯示器推薦
一般來說普通辦公,大部分千元級別的顯示器都可以,解析度高點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PS/作圖設計之類的顯示器,會對色域表現、校色表現有一定的要求,遊戲用的顯示器會對刷新頻率、響應速度,HDR有一些要求。
但是不太建議1080P的解析度,因為現在大部分電腦的輸出,在60hz下都可以輕易超過2K以上,2K可以帶來更大的屏幕展示,可以同時看著Word和網頁,價格也不會太多。但是像長虹31.5寸FHD(1080P)就不要買了,跟電視顆粒感一大。另外,24寸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方便聚焦,對於工作的提升有幫助。
辦公顯示器比較推薦:
解析度2K(2650*1440)高色域和支持HDR尤佳護眼認證過濾藍光最佳電腦顯示器推薦:辦公和看電影
zhuanlan.zhihu.com
最為推薦的顯示器:
優派24寸2K顯示器是目前千元價位當中最值得推薦的2K顯示器。
優派 23.8英寸IPS顯示器 2K解析度 愛眼不閃辦公設計
京東
949.00
去購買
HKC 24寸的高色域顯示器,也是本價位第二推薦。
HKC/惠科 23.8英寸 2K高清廣角屏 IPS窄邊框直面
京東
949.00
去購買
Dell 24寸,產品做工優秀,是本價格第三款推薦。
戴爾(DELL)23.8英寸 2K IPS 旋轉升降 愛眼低藍光
京東
1399.00
去購買
2.遊戲(FPS、MoBA類型)顯示器推薦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特別是競技遊戲,更加注重的是屏幕的刷新頻率144hz以上,屏幕響應最佳的1-4ms,MPRT/GTG都有,同時支持顯卡刷新同步防止撕裂是主要考慮,不過對於一些超高刷新的顯示器因為TN屏幕的使用,色域和色深都比較差,所以色域一般滿足100%SRGB即可,解析度主要看自己的電腦配置,最推薦的是2K,因為4K+144很多電腦硬體帶不動,而且window需要調整縮放,實際和2K沒有多大區別。顯示器考慮24/27寸都可以,不要太考慮帶魚屏,因為尺寸越大,參數越差。
遊戲顯示器比較推薦:
高刷新沒有必要追求極限,144hz以上沒有問題響應速度:儘量GTG 1ms/4ms,而不是MPRT面板材料:VA最便宜,但是IPS的色彩高級感解析度2K以內更加合適遊戲(4K很多顯卡帶不動)24/27寸皆可,不建議帶魚屏(參數更差)MaxSam:電腦顯示器推薦:遊戲電競篇
zhuanlan.zhihu.com
遊戲顯示器推薦:
華碩TUF27寸是目前銷量最大的2K 144HZ顯示器,雖然不是GTG,但是產品質量過關。
華碩TUF Gaming VG27AQE 27英寸 144Hz顯示器 超頻155H
京東
2499.00
去購買
優派採用NanoIPS的顯示器,產品做工優於LG的產品。
優派黑豹27英寸nanoIPS 顯示器2k 165Hz電腦顯示屏
京東
3299.00
去購買
雙十一性價比最高的NanoIPS是飛利浦的新款,1MS響應,170刷新的2K,目前定金可以抵扣1000,11月尾款,到手1999(實際上還有個50元優惠券,不知道到時候能不能用),很推薦,已上車。
飛利浦猛騰 27英寸2K Nano IPS 170Hz 1ms HDR 可升
京東
3499.00
去購買
遊戲帶魚屏顯示器推薦:
微星 MSI 30英寸 144Hz最高200Hz 超寬帶魚屏曲面屏
京東
1999.00
去購買
優派準4K顯示器,高達144hz1ms響應,性價比極高
優派34英寸準4K顯示器IPS窄邊21:9平面帶魚屏電競
京東
2999.00
去購買
3.專業顯示器推薦
一般來說,電影、視頻、圖像領域都要求比較高的色準。
相比於一般的辦公,設計師對於顯示器的要求會更高一些,除了更高的色域覆蓋,甚至要求達到4K要求,同樣喜歡用顯示器看電影的用戶,也非常建議採用這類顯示器,並加入HDR的動態高對比需求,可以更好看清顯示器的暗影部分。
如果覺得不錯,別忘了點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