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凡學」文化研究:你是「凡人」嗎?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文 | 網際網路圈內事

最近網絡上關於「凡學」的討論很多,凡學儼然已經成為了一門新興的網際網路顯學。凡學,全稱凡爾賽學,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高級且隱秘的秀優越感的表達方式,深諳此道的人被稱為「凡爾賽人」,簡稱「凡人」。比如我們熟知的「悔創阿里傑克馬,普通家庭馬化騰」,這種蘊含了淡淡的憂傷、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表現,都可以稱之為凡爾賽。

凡學創始人、微博大V@小奶球認為,「凡爾賽是一種精神,它不跟金錢和地位掛鈎,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凡爾賽人」。在網際網路這個大廣場上,每個人的表現欲都被最大程度的激發,大家爭奇鬥豔,你方唱罷我登場,凡學廣泛存在於網際網路的每一個角落。在眾多網絡社區之中,小紅書、脈脈和知乎,被普遍認為含「凡」度過高,三者依次代表了女性凡爾賽、職場人凡爾賽以及精英凡爾賽,且各有各的「凡」法。

在來自四面八方的膜拜或爭議聲中,「 凡人」們通常只是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留給圍觀者們的,只有無盡的回味和詫異。目前網絡上最大的凡學研究基地是豆瓣的凡爾賽學學習小組,該小組在簡介中明確表示:研究凡學的目的不是嘲諷,而是真誠的享受凡學帶給我們的快樂。

凡,是一種態度;凡,是一種需求。只要功夫深,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成為最高貴的「凡爾賽人」。

1. 凡學現象

標準的凡爾賽有三要素,分別為: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在小紅書、脈脈和知乎上,你會發現遍地都是深諳此道的「凡學家」。

小紅書是女性們爭奇鬥豔、發揚凡爾賽精神的舞臺。在這裡,各路女性的凡爾賽主要體現為物質上的凡爾賽。女性群體喜歡購物,你買得起的我咬咬牙也買得起,因此對秀優越這種行為通常免疫力較強。女性們在小紅書秀優越的時候面臨著不謙虛會被吐槽,不高調又無人知曉的窘境,所以廣大女性們在秀優越的時候,會在謙虛和高調之間尋找一個微妙的平衡。

最近電視劇《三十而已》中貴婦們的愛馬仕社交橋段引起熱議,於是乎,小紅書上的貴婦們也紛紛跟風,曬出了自己的愛馬仕。其中,居於合照C位的愛馬仕喜馬拉雅鉑金包成了曬物首選。

一位小紅書博主在曬出自己的喜馬拉雅鉑金包之後,還強調道,自己不捨得經常背,可能還是太窮了,沒法把這個包當日常的包用。必須知道的是,喜馬拉雅是愛馬仕鉑金包中最珍稀也最貴的一款包,裸價至少45萬元人民幣,相當於三線城市的一套房。即便如此,博主還貼心強調了自己的「窮」,明貶暗褒,不可謂不凡爾賽。

但是物質上的凡爾賽,看多了未免覺得低級和拙劣,只能算作初級段位的凡爾賽,想要了解更高一級的凡爾賽,就要多去逛逛脈脈的職言版塊。

在凡學造詣上,職場人往往沒有小紅書上的貴婦們那樣簡單粗暴,而是半遮半掩,欲拒還休。這種含蓄,也正是其高明所在。在脈脈職言區,職場人經常通過自曝身價、房產或理財成果,以表達對未來的憂慮,在平臺上求鞭笞求激勵,求一個迷茫之中的清醒。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在看到樓主所曝出的財產之後,往往感覺自己才是被激勵的那一個,又或者是直接揶揄樓主在吹牛。

除了財產情況,職級情況也是脈脈上常見的凡爾賽行為。有樓主滿懷憂傷氣息地吐槽:「老公32(歲)才升p8,我太難了。」要知道,即便是阿里,35歲以上的p8也是大有人在。見慣了這種凡爾賽大場面的脈脈用戶們,並不勸慰樓主去了解老公有多優秀,而是微微一笑,勸樓主趕緊離婚。

脈脈的樓主們,總是能夠通過引發眾人反思自身,達成了一次高超的凡爾賽行為。有趣,而又不失凡學水準。但這也只能算是中級段位的凡學,要論最高段位的凡學選手都在哪裡,無疑是野生slogan為「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知乎。

知乎由於凡味兒過重,被凡爾賽學學習小組尊稱為「凡學聖地」。而知乎也絕對不讓大家失望,以層出不窮的實際案例告訴大家,誰才是凡學界的扛把子。

知乎的「凡」,是超凡脫俗的「凡」,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凡」。不同於小紅書和脈脈對於財富和職級的隱晦炫耀,知乎用戶往往會注重精神世界的「凡」。最近一位題主結合時事,就最近飽受爭議的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發出了自己的靈魂質問,好奇為什麼有人看不懂,最後反問「難道自己是個天才?」這一表現,活學活用了「自問自答」這一凡學要點。

在知乎問題「出生在有錢人家什麼感覺?」下,一位回答獲得3.2萬贊同的答主並沒有直接說自己是什麼感覺,而是講述了自己被一個在夜店認識的縣城女孩表白的經歷,側面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外型上的優越。這招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無疑是掌握了凡學精髓。

該答主又通過和女孩的對話,展現了自己的學歷、人脈圈層以及家庭實力。即便不斷有評論質疑:「你貌似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但毫無疑問,這個答主已然是凡學中的優等生。

但要是論凡學中的大師,就不得不提到已經成為江湖傳說的知乎答主@海賊-王路飛。2017年3月,海賊-王路飛被知乎永久封號,自此,這位傳奇人物的傳奇故事畫上了句點。

在此之前,海賊-王路飛曾經在244個回答下留下過「精彩」的回答,且每個回答中,他都是不同的身份。這位神奇的答主,時而是民警,時而是戰地記者,代表國家徵戰過奧運會,也是某公立醫院的心室科主刀醫生……王先生在二百多種身份之間無縫轉換,且每次都能描述得頭頭是道,外人很難看出破綻。

海賊-王路飛和前述的答主、博主們不同,如果說其他人還有可能是基於自身真實情況的闡述,那海賊-王路飛未免假得有些拙劣。此外,他不僅創作了各種秀優越感的回答,也虛構了不少經歷悲慘的回答,但總體還是炫耀的成分更多。

針對這位傳奇答主,網友們有些別樣的看法,有人說他的部分回答是針對某些不良現象的高級黑,也有人說他是網絡上不拘一格的行為藝術家,有人說他用親身假扮244個不同身份或職業的人來向世人證明,網絡世界是多麼荒誕和可笑。即便是使用了諸多假的身份,也不可否認海賊-王路飛確實是一位卓越的凡學大師。

2. 平臺措施

凡爾賽人在各個網際網路社區橫行,也給各個社區帶來了一些負面評價。比如小紅書,就經常被指責宣揚消費主義、拜金主義。而脈脈和知乎則多被指責釣魚帖子/釣魚提問太多,裝X之風盛行。針對這種外界的指責,各個平臺也推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

小紅書不能阻止用戶曬東西甚至炫富,但是可以阻止部分虛榮的用戶盜別人的圖篇來曬。小紅書最初並不允許用戶保存他人的筆記配圖,後來開放了用戶保存他人筆記圖片的權限,但是卻默認設置保存的圖片帶有原博主水印,且用戶無法設置保存圖片無水印。

除了那些真的炫耀得起的用戶,就算是虛假炫富的人,也不會簡單粗暴地使用他人圖片,因為盜圖實在是太過容易翻車。目前來說,曬高仿的東西,是比較保險穩妥的虛假炫富方式。在愛馬仕喜馬拉雅鉑金包的相關帖子下面,就有評論不解道:「全世界僅有幾隻鎖頭鑲鑽的喜馬拉雅,怎麼我在小紅書就看到了不下十個?」

小紅書是種草社區,對於能夠刺激消費欲望的帖子,管得太嚴並不利於平臺自身的發展。再者說,小紅書作為種草社區,本身就難以避免成為一個物慾橫流的網絡沼澤,「凡爾賽人」橫行,也是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很多品牌方會給小紅書投放廣告,然後小紅書會給帶有品牌關鍵詞的帖子進行導流,大量曝光,因此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用戶會看到小紅書上那麼多的「凡人」了。

此外,小紅書筆記的分發也基於用戶的瀏覽習慣。如果你平時多點了幾個「凡爾賽人」發的帖子,之後會看到越來越多「凡爾賽人」發的帖子,最終直到「凡爾賽人」佔滿你的小紅書主頁。

至於脈脈,由於職言版塊是匿名發言制,因此大家對於各類凡學帖子也見怪不怪,畢竟匿名吹牛是不需要打草稿的,也不必擔心翻車,太過認真你就輸了。

職言區有一小有名氣的樓主,暱稱王宏八志,經常以凡學標準模板式的帖子,驚呆一眾網友。例如5月份,王宏八志「無不謙虛」地分析道年薪百萬的自己和年薪三十萬的網友們是如何的「生活品質無差別」,引發一眾網友調侃。類似言論,王宏八志已經發表多次,由於在職言區太過於出名,甚至有網友質問王宏八志是不是脈脈官方運營,通過故意發表凡學言論,引起爭議,以提高社區活躍度。

知乎和前兩者有所不同,由於支持長圖文,用戶擁有了更大的表達空間,對於「凡人」們來說,則有了更大的表演空間,但是空間越廣,翻車的機率也就越大。

2018年10月,知乎熱榜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下,答主@矮個芝麻的僅有幾句話的回答在一眾長篇大論中顯得有些特別。

該答主沒有回答問題,而是凡學大師附身,直接吐槽道:「這個問題大而無當,只能泛泛而談,喜歡這樣提問的,一般是在校的大學生,缺乏企業實際經營經驗。建議先踏踏實實工作幾年,像答主一樣拿到20萬年薪,再回頭看你問的這些誇誇其談的問題,會覺得很慚愧的。」

要是在其他問題下,這個答主的回答方式或許沒什麼不妥,畢竟知乎上不好好答題、直接開始凡學表演的答主大有人在。但是這個問題不一樣,這個被吐槽「泛泛而談」的問題,是知乎 2018『網際網路洞見者』十個提問的第一問,至於被答主推測為在校大學生的提問者,其實是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

面對這樣嚴重的「翻車」事故,該回答的評論區成了歡樂的海洋,調侃答主「好大的口氣」。但即便後來答主強調自己是「抖個機靈」,這個回答依然因「不符合問題的限定範圍」而慘遭摺疊。翻車也好,抖機靈也罷,都不能否認知乎上不符合問題限定範圍的回答其實有很多,凡學家們在回答問題上可能不甚擅長,但他們會抓住一切可能,秀出自己的凡。

對於各種真真假假的「凡人」,知乎也頗為頭痛。比如前述的海賊-王路飛,雖然身份造假,但是部分回答也確實得到許多網友肯定,具有一定價值。同時,知乎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腦洞式問題,需要進行虛構創作。

後來,知乎在創作聲明中加上了「虛構創作」選項,供用戶對回答進行標明。這樣一來,也保障了虛構創作的價值。但是這項改進,能對海賊-王路飛這種疑似搞笑又疑似高級黑的答主起到保護作用,也對用戶起到提示作用,但是要是對於人設始終如一的「凡人」答主就無可辦法了。

例如知乎早些年的「童瑤案」,是較為嚴肅的凡學翻車事件。一男子虛構了復旦美女學霸童瑤這一人物,並通過小言(人設是童瑤男朋友)、ck小小(人設是一位患心臟病女生)兩個帳號,立起了童瑤這一人美心善的女神形象,後來該男子利用童瑤身份賣慘騙錢,最終被一知乎網友率先發現是騙局,事情才敗露。「凡人」無罪,但是造假且以此牟利的「凡人」,就太過令人不齒了。

3.原因探析

面對各個平臺「凡學家」大行其道的現狀,人們不禁要問:網際網路社區發展到後期,都會是凡學昌盛的景象嗎?

除了上述的3個典型平臺,作為社交主陣地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也是凡學戰場,只是由於基本盤太大,內容被稀釋,因此顯得沒有小紅書、脈脈職言、知乎這三個社區典型。但無論是社交還是社區,本質都是信息交流。而社區類產品又是以內容為中心,側重於用戶的個人表達。在這種情況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第四層尊重需求便凸顯了出來,人們表現「我很幸福」「我比你強」「我比你有錢」的欲望被激發了。馬斯洛指出:「期盼社會對自己的尊重,是個人天性的需要。」而在網絡社區中,秀優越感成為了滿足這種需求的途徑。

網絡環境一直在變化,槓精、檸檬精這兩個網絡物種的出現也使得人們發表個人言論時不得不瞻前顧後,過於直白的炫耀會使得自己招致一些令人氣憤的評論,因此大家不得不放低姿態,即便很清楚自己有資格秀優越感,也要自嘲「窮」「喪」「難」,從而助力了「凡學」的誕生。

另一方面,在人民生活日漸富足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出現,奢侈品咬咬牙誰都買得起,出國遊努努力誰都能承受,這讓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的人們,深感越來越難以和其他人拉開差距,同時也怕被比自己還優越的人拆臺,因此在秀優越的時候,還是「謙虛」一點更為穩妥。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網友們從被戳穿是「凡爾賽人」,到主動接下這個名號,進行自我的二次解構,僅用了非常短的時間。小紅書的女性們已經開始樂此不疲地跟大家分享,自己看似精緻的一張張照片背後,是怎樣的一番做作,自己是怎樣努力讓奢侈品在照片角落很不經意的露出,又要在文字中努力表現得溫良恭儉,人畜無害。

新一代年輕人經歷過佛文化、喪文化,自嘲意識濃厚,從不害怕直面他人對自身行為的解構,甚至會主動加入解構大軍。許多年輕人在了解到「凡學」之後,第一反應是檢查一下自己過往在網絡上的種種言論,要是找到凡爾賽氣息濃鬱的文字,還會進行自我解構,和他人分享,最後再調侃或反思一番,樂此不疲。

人都是孤獨的動物,許多人在人生的大多數時間裡,都在尋求他人的認同。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切莫讓虛榮和物慾奴役了自己。要知道,成為精神貴族,才是凡爾塞的終極奧義。而網絡凡學,必定會繼續下去。

相關焦點

  • 「凡學」過後,一片狼藉,你身邊的寶媽還在「凡爾賽」嗎?
    網友還總結了身處網際網路大廠的打工人凡爾賽圖鑑那在寶媽圈又有哪些凡爾賽親媽呢?全面發展倒是沒錯,可在一個剛付完尾款的「吃圭人」面前凡式炫富真的好嗎?凡爾賽親媽式「勸生+秀恩愛」自從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後,那些趕著潮流生了二胎的「凡媽」也來了。
  • 如何靠「凡」學,讓網際網路大廠直呼網易食堂「不講武德」?
    叫獸作為一個浸淫網絡文學20年  不放過每一個熱梗的網際網路打工人  我覺得,今天我們有必要追一下「凡爾賽」  學之光  衝破雲層照到了兄弟的頭上  豬廠食堂這麼高調  大概也不怕各網際網路大廠說他們「不講武德」
  • 凡爾賽體談抑鬱,拆穿凡學的假面|醫生說No.27
    凡學」。簡單來說,「凡學」就是一種高級且隱秘的秀優越感的表達方式。如此noble and elegant的「凡學」和抑鬱症有什麼關係呢?根據作者——一名精神科醫生的長期臨床觀察,彰顯「凡學」氣息的言論並不新鮮,那就是大眾對抑鬱症幾個常見誤解。今天,我們就逐個拆穿幾種凡言凡語,還原一個客觀真實的抑鬱症。
  • 火爆全網的「凡學」偽集體歡騰:造梗玩梗,朝梗夕死
    作為「秀炫曬」的升級版本,「凡學」愛好者的朋友圈總是秉承著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的寫作套路,自(zi)誇(ren)於(wei)無形之間。熟練掌握「凡學」的人,則被稱為「凡人」,或「凡學家」。  直接觀摩下此次微博「凡爾賽文學」浪潮的源頭——@蒙淇淇77 的微博。
  • 豆瓣組學:一個亞文化發源地的主流「躍遷」
    文 | 赤木瓶子 今年5月始於豆瓣「凡爾賽學研習小組」的「凡學」,在11月由多重網際網路媒介二次引燃,一時間,影視綜藝均被凡學席捲,網友見面皆要率先問上一句,「今天你『凡』了嗎?」
  • 《凡人風起天南》片尾曲MV公布 段奧娟完美演繹凡心仙緣
    《凡人風起天南》片尾曲MV公布 段奧娟完美演繹凡心仙緣 新聞 官方 ▪ 2020
  • 今天突然流行起來的「凡學」,究竟是什麼學問?
    奶球說:凡學,也死了。」這一系列你可能沒太看明白的言論(還沒聽說過它怎麼就死了?),歸根到底其實就一件事——「凡爾賽文學」上熱搜了。小奶球在視頻中給網友畫出了「凡學」三大重點,還舉一反三,拿出反例供大家思考。簡單來說就是,以往那種非常直白的炫耀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社會需求了,「凡學」的精髓在於讓你的炫耀不再咋咋呼呼,顯得沒見識。
  • 《凡人風起天南》發片尾曲MV 段奧娟演繹凡心仙緣
    段奧娟深情獻唱 空靈嗓音完美演繹凡心仙緣這支片尾曲由前火箭少女101成員段奧娟深情演繹,段奧娟的嗓音歷來被贊為空靈清澈,宛若天籟,與凡人的仙俠世界可謂完美契合。不同於片頭曲《不凡》的慷慨激昂,片尾曲《凡人》更多呈現了韓立從凡人到強者的心境轉換,如歌詞中所寫:「半生浮沉,莫問那舊事前塵,願這一雙手,也能摘下星辰」,韓立拋卻紅塵往事踏入仙門的複雜心境被段奧娟宛轉唱來,再配上MV中告別雙親幼妹、獨自踏上徵程的畫面,可謂是如夢似幻,亦仙亦凡,使人不由得隨之進入到那個充滿奇遇與冒險、遺憾與喜悅的修真世界。
  • 當「凡」學遇到青浦……
    最近,新網絡文體「凡爾賽文學」橫空出世,在「打工人」文學後再次掀起了網絡狂歡更是抓住2020年的尾巴以黑馬之姿擠入《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這年頭,不會說幾句「凡」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衝浪達人在網友們的潛移默化中,小編也不知不覺,成為了一個「凡」學愛好者……作為一個青浦人真的沒什麼好自豪的不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嗎
  • 《凡人修仙傳》動畫連續劇定檔,能否超越鬥羅大陸?凡迷:沒白等
    但自從《凡人修仙傳》「人靈」兩界結束之後,忘語卻失去了凡人靈感,隨後分別創作出《魔天記》與《玄界之門》兩部作品,但大體卻都是反響平平。後續創出《凡人修仙傳》續集仙界篇,開始的時候倒是有著無窮無盡的洪荒之力,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凡人修仙傳仙界篇慢慢的走向了下坡路,最後甚至有些情節都是一筆帶過,這部為了完成使命一般的凡人流走向了終結。但忘語這部處女作《凡人修仙傳》卻始終被凡迷們銘記於心,粉絲們也都期盼著《凡人修仙傳》能夠向國漫第一寶座進軍。
  • 網際網路時代文化類電視節目研究綜述:2013—2017
    【摘要】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傳播生態的變革,推動文化的傳播交流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人們的喜愛,優質的文化類電視節目橫空出世。通過對受眾的考察、節目內容形式的創新等方面研究,樹立起《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國家寶藏》等一大批優秀節目代表,並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上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 OFFWAY-很潮 網絡爆火的凡爾賽學,誰才是真正的凡學大師?
    你的朋友圈有「凡爾賽文學」嗎? 凡爾賽文學也稱"凡學",可以簡單的解釋為通過先抑後揚/自問自答/第三人稱來透露炫耀線索的寫法手法和精神內核。 為什麼要叫做凡爾賽呢?創始人@小奶球解釋道:我們說起貴族一般都會想到法國,而凡爾賽宮無疑是貴族的代表,因此凡爾賽一名便由此而來。
  • 朋友圈掀起「凡學大賽」…尷尬得腳趾摳地
    掌握這三個「凡學」要素 你也可能成為「凡學大師」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細細研究
  • 凡學鼻祖,假面後的他真的脆弱嗎?
    現場沒有人戳破他可能讓凡學大師郭敬明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大導演。除了趙薇之外,另外兩位在拿遍國際國內大獎的導演都是擔任過編劇的;而趙薇導演的《致青春》也拿過金像獎。除了在節目中凡學金句層出不窮,在郭敬明的作品中,凡學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料。在《小時代》的原文描述中,各種層出不窮的輕奢不加詮釋的直接出現品牌名,恨不得貼上一個巨大的LOGO。
  • 「凡學」席捲母嬰圈?凡爾賽十級媽媽大盤點
    近期,朋友圈突然被「凡學」刷屏了!  凡爾賽文學,亦稱「凡學」,近期流行於網絡的一種「文學流派」。    蒙淇淇自述是從三線小城市到北京打拼的女生,吃到了網際網路紅利,有幸在北京落地生根,從租房到小戶,從小戶到別墅,從人均100元的飯館,到人均幾千元的高檔餐廳,字裡行間洋溢著優越感和瑪麗蘇。  比如從朋友詫異的語言中,說出換房子的無奈:
  • 劉家豐:打造網際網路時代文化巨輪
    在「2012(第14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的專家審評會上,中文百科被譽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化航母、網絡(電子商務)世界的經濟航母」。而為這艘航母導航的正是中文百科創始人、中文百科在線國際網絡中心董事長———劉家豐教授。
  • 蒂露的加班時間凡人的憤怒…
    但是也正是這種恐怖的壓制以及不同宗教之間的鬥爭給凡人帶來的災難,使凡人中的反抗力量也空前團結,最終最強的抵抗組織『凡塵之眼』應運而生。 在東方,從五胡亂華到蒙古橫掃世界,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農耕民族之間的周期性對抗,背後都有著凡人組織反抗超凡者勢力的身影。
  • 社交app上的「凡學」:有人的地方就有攀比?
    打開你手機裡的「大眾點評」,在首頁推薦裡隨便點開一篇,就是值得深度鑑賞的凡學佳作。那麼,大眾點評是如何在這股炫富大潮中淪陷的?在瀏覽了如此多篇優秀範文後,相信你已經對如何在大眾點評美食區留下一篇自己的凡學大作有了靈感。看,連法國友人都來大眾點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了。
  • 傳媒觀察丨網際網路時代與小眾文化的顯性化
    編者按:小眾文化在當下受到了廣泛關注,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小眾文化卻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為什麼在網際網路時代小眾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與之後的小眾文化有何變化?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吳斯在《傳媒觀察》2018年第4期刊文認為,小眾文化顯性化經歷了從「潛在」到「可見」,又由「可見」到「顯性」的過程。
  • 傳媒觀察 | 小眾文化何以在網際網路時代顯性化
    編者按  小眾文化在當下受到了廣泛關注,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小眾文化卻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為什麼在網際網路時代小眾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與之後的小眾文化有何變化?  「顯性化」是使事物明晰、外顯的過程,小眾文化在社會中可謂經歷了一個由不明晰到明晰、由不受關注到外顯的過程。因此,我們的研究問題更為學術的表達方式為:為什麼在網際網路時代小眾文化得以顯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