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就業「人崗錯配」:從年薪30萬到地鐵安檢員,不是身段問題

2020-12-15 SZNEWS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市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李弘2020年的工作比往年更加「燒腦」。她從業13年,面對的是越來越複雜的求職需求,今年尤為如此。

像李弘這樣的「首席」,全上海只有35人。疫情暴發以來,她為100多人提供了一對一的職業指導諮詢服務,為超過2000名大學生提供了入校職業指導。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

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職業指導師們發現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前來尋求公共就業指導服務的人,不再是那些只為找一份工作的低學歷、高年齡人群,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高學歷、高薪酬、對職業充滿期待和想法的年輕人。一撥年齡在35歲到45歲、具有15年以上垂直行業從業經驗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也找上門了。

有房有車有娃有貸,超級焦慮

「多數是80後,跟我一樣,工作了十幾年。有房、有車、有娃,有房貸、車貸、學費壓力,一個月沒有收入還能扛一下,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沒有收入,就超級焦慮了。」李弘說。

每每遇到這樣的服務對象,李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幫助對方緩解「超級焦慮」的心情。

焦慮之下,很多人會走上一條極不理智的求職路線,從而導致自己「備受打擊」,然後更加焦慮。

40歲的李潮(化名)原本在上海一家傳統製造業企業從事研發工作。受疫情影響,企業資金鍊斷了,老闆結完最後一個月基本工資後,宣布關門。

「一開始也並不是很著急,這家關門了去另一家,很正常。」李潮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以往換工作,大約1個月就能找到下家,並且會有獵頭主動聯繫他,「年薪30萬元基本是可以保證的」。但這一次,因為行業整體受到衝擊,他的職業真空期延長到了近6個月。

近6個月裡,李潮不得不像應屆畢業生一樣天天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工作機會,他甚至還用並不熟練的PPT製作技巧自製了一份簡歷,用於線上求職。過去,他匯報工作時的PPT有下屬給做,跳槽時,也會有獵頭為他安排好與HR面談時間。

但這一次,做了種種努力,他還是沒能找到工作。他真的慌了,再不工作,房貸就要還不起了。他開始胡亂投簡歷,想的是只要能有一些薪水也是好的。他列出的年薪期望值從30萬元降到20萬元再降到10萬元。最令他崩潰的是,他拿著漂亮的簡歷去應聘地鐵公司安檢員崗位,也被拒絕了。

「人崗嚴重錯配。地鐵安檢員要每天8到12小時站立時間,你行嗎?」李弘說,在人崗錯配的情況下,高學歷人群受挫是必然。

除了李潮,李弘今年還遇到過旅遊產品經理應聘做酒店前臺被拒的、線下教育機構中層管理者應聘做企業前臺被拒的。「有的人害怕跳出行業,有的就啥也不怕,隨便找工作」。

「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從微觀上來看,就是人和崗位的錯配問題。」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職業介紹處處長張雲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疫情下人崗錯配問題特別值得關注,「都只看到華為、阿里開出年薪200萬元請一個應屆生,都想去金融、科技、網際網路行業,卻沒人分析自己有什麼能力、適合做什麼工作。」

他們要的絕不僅是一份工作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主辦的2020年「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全國賽」上,李弘以總成績第一名榮獲「全國十佳職業指導人員」稱號。比賽中,一道案例分析題是模擬一名財務管理專業女大學生執意轉型做網絡主播的求職場景,李弘拿了高分。「太真實了,日常工作就經常碰到這種情況。」她說。

過去,找李弘尋求幫助的人,以四五十歲的家庭經濟困難的中年人為主,多數只是需要「介紹一份工作」;現在,多是不願安於現狀的80後、90後,甚至00後年輕人。他們最喜歡的職業,是「自由職業」——不用朝九晚五,收入更高,可以積累資源,有助於未來創業,一個個都喜歡做「斜槓青年」。

智聯招聘《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顯示,大學生最看重僱主的因素是「尊重員工」,其次是「前景」。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認為,未來年輕人選擇工作可能會和興趣、愛好「完全掛鈎」,「未來工作形態最大的變化,是靈活用工會變得非常普遍,所以一定要多做準備,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去投入精力」。

現實中,還真有為了「前景」離職的年輕人。羅傑(化名)與家人的衝突,在疫情期間發生。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羅傑,聽從父母安排進了一家國企做質檢員,年薪10餘萬元。在同事裡,羅傑學歷最高,其餘人多是中專、大專學歷。

幹了兩年後,羅傑在沒有經過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直接辭職了。他要考研,讀「大數據分析」專業。疫情暴發後,羅傑又遭遇考研失敗,經歷了長達一年時間的職業空窗期。

在一次社區就業諮詢會上,羅傑的母親向職業指導師李弘「告狀」,認為兒子「能力有問題」,一來考研考不上,二來「海投」簡歷也沒能找到工作。

李弘分析了羅傑的求職路徑後發現,這個男孩只給「數據分析崗」投遞簡歷,而從未嘗試可能需要一些數據分析能力的市場營銷崗,或者需要一些客戶對接或者文案撰寫能力的戰略分析崗。

羅傑說,自己不擅長與人交流,只能對著數據作分析,因此不能接受那些可能需要與人溝通的崗位。

與羅傑緊盯自己專業相反的是,很多專業技術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在求職的關鍵時候,突然產生了要做「網絡主播」或者電競職業玩家的想法。

張雲鷹說,來求職的多數青年人都把目光放在金融、大數據、網際網路、直播、電競等高光、高薪職位上,卻對自身職業技能的「遷移」關注不夠。

比如,一名因疫情影響而離職的導遊,如果去應聘銀行客服崗位、移動公司客戶經理崗位,大概率是有可能成功再就業的。「導遊的特長是善於溝通,善於為客戶服務,相對應的,哪些崗位需要溝通、客服的,導遊都可以去應聘試試。而不是去酒店做前臺。」李弘說。

羅傑在李弘的指導下,嘗試去應聘一些需要80%的計算機專業能力外加20%溝通、文案能力的市場部崗位,很快拿到了一家銀行和一家初創型新能源企業的offer。他選擇了後者。「家庭條件還可以,沒有那麼著急地要掙錢。我是男生,希望在更有前景的行業闖蕩一下」。

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有什麼能力並不清楚

「人崗錯配」在疫情下顯得尤為扎眼,這讓很多人覺得「找工作特別難」。來自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疫情下企業校招規模並未削減,今年仍然有58%的企業選擇擴招。相較去年,企業在校招上投入的預算也有所增加。BOSS直聘數據顯示,2021年秋招「早鳥季」對應屆生需求回暖,同比增長4.5%。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候選人擁有博士學位的崗位,平均薪資達到了26523元,同比增幅達16.4%。

職業指導師的一個重要工作,是幫助求職者梳理自己的「職業能力」,再找到這些職業能力可以「遷移」的部分。哪些能力,可以運用到哪些崗位的工作中去。

經常有大學生向李弘「吐槽」,「我不擅長溝通,不會討價還價,我沒法做採購崗或者銷售崗。」這個時候,李弘往往會問他:「你向父母要生活費時,會不會討價還價?會不會先考慮一下怎麼開口比較合適?」

她說,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有什麼能力」並不清楚。這也是要把職業指導前置到大一、大二階段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時候,不是市場上崗位不夠多,而是大學生對自身的定位不合理。到了大四他突發奇想,要幹這個、幹那個,卻沒想清楚自己手頭有什麼技能。」

李弘曾帶著一群大一學生去寶山區的電競基地參訪,很多學生看到電競基地的工作後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會玩遊戲就能做電競行業」。每當遇到一門心思要放棄所學專業技能轉身做直播的大學生,李弘總要耐心地告訴他們,「一個主播背後有很多不同職業技能的堆積,而且職業壽命有限,真正能在這個行業做到頭部的只是鳳毛麟角」。

11月底,在上海大學舉辦的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職業指導師諮詢臺前的隊伍,排得比招聘企業前的還要長。招聘會臨近收尾,還有很多學生在排隊——求職者對職業指導的渴求,十分明顯。

33歲的魏秋(化名)疫情前在一家國外學術交流中心工作,從4月開始四處謀職。她對記者說,她的年齡不佔優勢,工作經驗又多是教育培訓行業,屬於受疫情衝擊大的行業,很難遇到同類型企業招聘。她簡歷投出去基本是「石沉大海」,起初不能接受大幅降薪,後來也向一些工資比較低的通用性崗位投遞過簡歷。在李弘的幫助下,她重新「提煉」總結了個人核心能力,找到了新的「軌道」,求職成功。她感慨,上次投簡歷還是在2013年,當初投簡歷的網站如今都已衰落。

她對記者說,疫情這隻「黑天鵝」對自己的影響,很難說是正面還是負面,但不管怎樣,自己都會努力面對。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就業市場: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
    疫情下就業市場「人崗錯配」現象愈發突出——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不是身段問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市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李弘2020年的工作比往年更加「燒腦」。她從業13年,面對的是越來越複雜的求職需求,今年尤為如此。  像李弘這樣的「首席」,全上海只有35人。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 不是身段問題
    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海口京華城18日將舉辦疫情期間首場招聘會 有年薪12萬的崗位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積極向好,為全力推進穩就業舉措,4月18日、25日,南海網人力聯合南國人力集團將在海口京華城主辦兩場「戰疫情·促就業」大型綜合性招聘會,現誠邀企業前來參會。據了解,本次招聘會為疫情期間海口首場大型綜合性招聘會,共有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建一局、海口市環境發展有限公司(保稅區開發建設總公司)、北京城建六建等100多家大型優質企業參展,提供4000個就業崗。行業集中在工程建築、房地產、銀行、製藥、信息服務等。工程建築、房地產、銀行等行業提供的薪酬較高。
  • 「以工代訓」助力穩崗促就業
    這是鹽城市有效應對疫情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對就業影響,做好「穩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業是民生之本。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就業壓力顯著加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只有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才能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江蘇赴京舉行人才「四對接」活動,3056家用人單位6.5萬個優崗創...
    匯聚江蘇名企名校優崗  朱從明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介紹,面對疫情影響和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江蘇展現出強勁的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保持對各類人才的旺盛需求。本次人才需求中,企業對軟體工程師、機電工程師等研究崗位人才特別青睞,達到1.5萬餘人,佔企業總需求數的30%以上。  此次崗位主要集中在工程機械領域、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集成電路、前沿新材料、高端軟體和信息服務、高端裝備等13個江蘇重點產業領域,如特大型能源企業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一次性拿出600個崗位面向本科生。
  • 河南商水縣:援企穩崗促就業 本報記者 楊子佩
    「縣裡出臺多項惠企政策,為企業發放穩崗、職工技能培訓、以工代訓等補貼,保障就業人員達4000多名,幫助我們渡難關。」河南商水縣的阿爾本製衣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錢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商水縣為降低疫情影響,出臺多項舉措,力保企業穩、崗位穩、就業穩。「減扶免補」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商水縣積極落實階段性減免2月至6月中小微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政策。
  • 我市送出6600萬穩崗「大紅包」
    開欄的話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市人社部門積極應對,啟動實施近年來惠企力度最大、紅利釋放最多的「穩企穩崗穩就業行動」,通過減免緩繳社保費、穩崗返還和補貼補助,援企減負近10億元、穩定崗位超50萬個、惠及企業數千家。
  • 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畢業季,論文、考研、就業問題怎麼辦?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延期開學,畢業生的論文、考研、找工作等問題如何解決?論文:廣泛開啟線上答辯,靈活處理選題2月20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徐曉茜使用在線會議方式,在家順利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成為南京大學在疫情期間首個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學生。2月24日,南京大學又舉辦了第二場線上答辯。
  • 外輸內拓狠抓「三崗」 千方百計增加就業收入
    黔西南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就業優先,聚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持續強化外輸、內拓兩手抓,不斷凝結想法、優化戰法、創新方法,抓實返崗、拓崗和穩崗工作,千方百計幫助群眾端穩就業「飯碗」,確保全州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 「千校萬崗」進校園 融創文旅攜手中國青年報啟動溫暖招聘
    此次活動是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社部就業促進司指導,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千校萬崗•百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青年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順利就業。此次招聘活動面向全國各大中專院校提供正式及實習崗位總計超2000個,崗位豐富多樣,能滿足不同專業、不同興趣所需,不僅緩解青年學生的就業壓力,還將助其提升社會實踐能力,獲得珍貴的「人生初體驗」。
  • 647萬崗位、20.4萬家企業、361場招聘活動……「千校萬崗」全力...
    疫情發生後,為了幫助青年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順利就業,服務黨和國家穩就業工作大局,團中央於今年2月及時啟動了共青團「千校萬崗」線上就業服務季活動。各級團組織緊盯青年迫切需求,主動作為、精準發力,為畢業生提供線上就業資訊、搭建線上求職渠道、提振就業信心。
  • 「後疫情」就業季:衝擊 「就業難」與「求賢若渴」
    909萬,這是教育部剛剛給出的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對於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業季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積極參與招聘活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在秋招時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學生不再盲目跟風追逐「鐵飯碗」和「一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層創出天地。
  • 範思哲等設計師放棄數百萬美元年薪 拉夫勞倫年薪1100萬美元
    同名品牌創始人兼設計師拉夫勞倫、Michael Kors、多娜泰拉·范思哲,以及JimmyChoo設計師Sandra Choi均自願放棄數百萬美元年薪。全美經濟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因疫情封鎖措施失業或減薪,民眾對經濟的態度也以有史以來最大和最快的速度下滑。
  • 七臺河火車站安檢員鄒阿麗:防護服一上身就是五六個小時 最開心是...
    龍頭新聞訊(賈鐵軍)24日7時30分,開始穿戴防護服、防護手套、護目鏡、口罩,全副武裝後,站在安檢門前,七臺河火車站45歲的安檢員鄒阿麗,在防疫一線的日常6小時安檢工作就這樣開始了。記者從鐵路部門了解到,鐵路安檢員是與旅客接觸最直接、最頻繁的崗位。疫情特殊時期,鄒阿麗沒有絲毫懈怠,雙臂、雙肩、腋下、腰間……規定動作一樣不能少;看似簡單的工作,一個班下來要重複上千次,再加上防護裝備,工作的強度比原來大了很多。
  • 最高年薪200萬
    其中,最高年薪200萬元,年薪30萬元崗位332個,年薪50萬元崗位123個,年薪100萬元以上崗位4個;面向博士、碩士人才的崗位540個,需求人數1550人。新招聘方式新穎,開展直播雲招聘活動。11月24日上午,將邀請知名佛山製造業企業參加「直播帶崗」。
  • 抖音直播帶「崗」 普陀開啟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季序幕
    來自月星集團、上電科等知名企業的優質崗位,齊聚我們的直播間,等下同學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果斷應聘,機會真的非常難得哦!」6月6日下午2點,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帶「崗」在線招聘活動在「樂業普陀」抖音平臺精彩上演……
  • 909萬2021屆求職大軍挺進戰場 「後疫情」就業季來勢洶洶
    909萬,這是教育部剛剛給出的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  對於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業季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當日,河北省滄州市第五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在滄州市體育場舉辦。本次活動採取線下「精準對接」與線上「雲招聘」相結合的模式,500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3萬餘個,達成就業意向近萬人次。
  • 黑龍江省建投集團多措並舉推進穩崗擴就業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建投集團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的部署要求,帶領各權屬企業統籌處理好疫情期間的生產經營與勞動用工問題,為黑龍江省保民生、保就業發揮好大型國有企業的表率作用,以實際行動彰顯使命擔當。
  • 長春市全力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就業形勢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春市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快速行動,在全力以赴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全面強化系列就業措施落地,全面創新服務就業方式,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防止大規模裁員,保障重點就業群體就業,助力企業復工達產,確保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我國最難考的三大證書,考上就是「金飯碗」,年薪輕鬆30萬
    我國最難考的三大證書,考上就是「金飯碗」,年薪輕鬆30萬 眾所周知,各種各樣的考試在我國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證書在我國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雖然都是證書,但每種證書的考試難度不一樣,這含金量也自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