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2月18日訊 據(長沙晚報記者 朱華)報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水土對人的滋養;一個人影響一座城市,這是人對水土的回報。作為雷鋒故裡,望城與雷鋒緊緊相連,血脈相融,互相涵育,互相提升。
距離1963年毛澤東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已經過去57年,「雷鋒家鄉學雷鋒,學了雷鋒出雷鋒」的旗幟一直在這裡高高飄揚。行走望城,讓人感嘆的不僅是遍布城鄉的雷鋒頭像、雷鋒日記以及各種以「雷鋒」命名的建築,而是雷鋒精神猶如隱藏在這座城市裡面的內生動力,滲透在了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之中。高樓廠房拔地而起,公園學校與日俱增,優質產業鏈強勢崛起……快速拔節生長的城市發展與底蘊深厚的人文精神相得益彰,雷鋒精神從一個人的精神演變成廣大市民的精神,凝聚成瞭望城獨特的城市品格。
在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四精五有」的精品城市建設行動中,望城區委書記劉擁兵表示,望城已進入內外兼修、建管並重、量質齊升的城市發展新階段,以雷鋒精神為核心的城市品格是建設更加生態、智慧、活力的宜居新望城的重要精神源泉。
這座城市,學雷鋒成為一種傳統
在這座城市裡,學雷鋒的熱潮緣何如此經久不息?我們遍訪街頭巷尾尋求答案。
看,可見、可聞、可感的「雷鋒元素」是這裡特有標識。
這裡有雷鋒公園、雷鋒文化園、雷鋒大劇院、雷鋒大道、雷鋒日記雕塑、雷鋒雕像,還有雷鋒路社區、雷鋒驛站、雷鋒政務超市……
走進雷鋒曾經工作的舊址雷鋒路社區,牆壁上彩繪著雷鋒的故事,居民樓下就是雷鋒小屋,中國音樂家協會輕騎兵還來到這裡唱響了《與雷鋒同行》;來到歷經數次提質改造的雷鋒紀念館,聲、光、電控的現代化展館成為年輕人重新認識雷鋒、收藏雷鋒紀念品的好地方;再看向望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裡面設立了雷鋒書屋、雷鋒驛站、雷鋒講堂、志願服務活動區、志願服務禮遇區、母嬰室等。
隨處可見的「雷鋒」既扮靚著這座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新城,也潛移默化地浸潤著市民的心靈。
聽,講述可親、可敬、可學的雷鋒故事成為望城的一種傳統。
在新落成的雷鋒學院裡,精品雷鋒黨課成為了每次培訓班必上的基礎課程。「雷鋒掙到的工資有多少?專家推算,加起來共1340元,而他的捐款高達700元左右,他的『傻』就是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一場結合多媒體技術,融合朗誦、合唱、視頻訪談等多種教學手段融合一體的「雷鋒黨課」讓學員耳目一新。據悉,今年9月開班以來,雷鋒學院已經開設 55個班培訓了6000多人,雷鋒精神黨課成為必開的基礎課程,學員們反響強烈。
這裡有不少雷鋒的生前同事、好友、親戚,還有更多雷鋒精神的踐行者,他們傾其一生在宣講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像種子一樣撒向人間。
雷鋒曾經的同事馮正其就是其中一位。12月3日上午,新時代文明實踐「金種子行動」雷鋒精神義務巡講在長郡斑馬湖中學舉行,他為200多名師生講述了雷鋒的故事,還將自己編寫的《與雷鋒同行》贈予學校,教導學生要讀好書,要扣好人生第一粒口子。孩子們紛紛表示要以雷鋒為榜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個時代需要雷鋒精神,我要一直講下去,直到我再也動不了的那天。」50多年來,雷鋒紀念館的老館長雷孟宣宣講雷鋒精神2000餘場,今年老人離世後,他一手創辦的和馨園社區「老館長故事吧」並沒有關閉。外孫女侯佳蕾接過了接力棒,在外公影響下,她堅持利用業餘時間義務宣講雷鋒精神、開展志願服務:「外公不在了,但我和媽媽接過了接力棒,雷鋒精神我們要一直講下去。」
望城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雷鋒家鄉學雷鋒」緊密結合起來,在陣地建設中融入雷鋒精神,建設雷鋒講堂156個、雷鋒驛站58個、雷鋒書屋3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29個。率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區級雷鋒精神研究會,連續四年承辦「雷鋒精神論壇」,建立「中國雷鋒網」,製作雷鋒動漫,設立雷鋒精神公益廣告基地,深度挖掘雷鋒的時代價值,廣播雷鋒精神的種子。
這座城市,當雷鋒成為一種風尚
「雷鋒家鄉學雷鋒,學了雷鋒出雷鋒。」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當地流行甚久的風尚。
過去雷鋒放棄高薪直奔部隊,被稱為「傻子」,如今這種「傻子」望城依然有。放棄蒸蒸日上的生意不做,一個人帶著一臺車回到貧窮鄉村,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改變落後面貌,這就是「湖南好人」、望城區茶亭鎮靜慎村的村黨總支書記姚羅華,十餘年來在他影響下,村裡湧現1600多名鄉賢,成功探索出了「九賢」治村模式。如今村民宜居宜業,村子成了遠近聞名的「雷鋒窩子」,成功晉級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過去雷鋒帶病參加義務勞動,今年疫情期間湧現了一大批逆行的「戰疫」雷鋒。因父母確診新冠肺炎,3歲幼童桐桐急需人照顧,29位愛心媽媽主動請纓,被早教老師劉建華「搶得」,她用愛心和專業陪伴了孩子。如今「劉媽媽工作室」已經成為望城巾幗學雷鋒志願服務品牌。還有銅官青年工匠楊帥短短3小時聚集了來自全國的20多個志願隊員,火速馳援雷神山醫院施工建設。
過去雷鋒是部隊裡先進典型,業務精湛,好事做了一火車,如今望城消防大隊始終以雷鋒精神育人,建隊42年以來,累計參加滅火救援戰鬥9200餘次,社會救助4600餘次,開展擁政愛民、扶貧幫困、捐資助學等活動1.3萬餘次,捐款捐物價值120餘萬元。
近年來,望城湧現了全國道德模範周美玲、全國學雷鋒模範消防大隊望城消防大隊、全國學雷鋒示範點湖南雷鋒紀念館、「雷鋒窩子」茶亭等聞名全國的先進典型,累計有8人獲評「中國好人」、31人獲評「湖南好人」、104 人獲評「雷鋒之星」,一大批省、市「道德模範」,雷鋒式好幹部、好支書、好黨員、好媳婦、好少年及優秀志願者層出不窮。
「要讓學雷鋒成為每一位雷鋒家鄉人的自覺行動,讓雷鋒精神成為推動望城各項事業發展的精神力量。」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範焱斌說。為打造「雷鋒志願者」服務品牌,建設最具影響力的「志願者之城」,望城構建了三級志願服務網絡,擁有了30餘萬雷鋒志願者,開展了「雷鋒百姓城管」「雷鋒580」「金種子行動」等系列品牌雷鋒志願服務,「雷鋒」身影深入城鎮農村、融入日常生活、引領社會風尚,為建設現代化新望城注入了強大動力。
這座城市,護雷鋒成為一種信念
不能讓好人流血又流淚。望城一直旗幟鮮明地鼓勵和守護當代雷鋒。
2018年3月,望城率先全國出臺了《長沙市望城區學雷鋒鼓勵保護暫行辦法》,周美玲就是受益者之一,3年前她從車輪下救出了3歲的小周周,獲得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
「我受傷後,一場為我而產生的愛心接力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雷鋒精神的力量。它就像一座燈塔,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在望城一中就讀高三年級的周美玲說,在政府幫助下,她家在電廠大道邊建起了新樓房,樓下門面讓家裡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她自己也在全社會的關注和關心下成長。
今年,望城區打出了更大力度的政策組合拳,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3月,望城出臺《長沙市望城區關於加強學雷鋒志願服務、建設「志願者之城」的實施方案》,方案涵蓋健全工作機制、搭建服務站點、培育壯大隊伍、做好嘉許獎勵、提供經費保障等10個方面,明確規定全區在職黨員和幹部職工註冊及志願服務活動參與率力爭達80%,人均每年從事志願服務時間達到20小時。
9月,望城發布《長沙市望城區雷鋒志願者星級認證和激勵嘉許辦法》,以個人志願服務時長為依據,並結合現實表現,志願服務達到一定時長即可認證為相應的一星至五星級雷鋒志願者。並倡導對四五星級志願者給予交通、醫療、養老、教育等八方面的關愛服務。
結合雲上望城APP打造移動平臺「志願望城」,方便志願服務活動的組織、發布以及統計,目前在線註冊志願者超過了10萬人,註冊志願服務組織580個,志願者在線服務時長今年已達到59萬小時。試點建設了志願者「15分鐘服務圈」,探索拓展「雷鋒超市」功能,開展積分兌現工作。
「制度的保障讓志願者沒有了後顧之憂,體系的完善則讓志願服務動能澎湃。」望城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姚建剛認為,以雷鋒精神為核心的城市品格將更可持續、更有品質地沁潤著每一個市民,涵養著這座城市,成為望城當今乃至今後的新的核心競爭力。
(點擊進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