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童心港灣」全國項目辦組織開展「嫦娥五號·點亮夢想」活動。
編者按
共青團「童心港灣」項目由團中央發起,由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中國青年報社、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合四川、廣東等地團組織實施,是共青團組織在村級層面常態化開展的留守兒童關愛項目。通過選配「童伴媽媽」,組織家訪校訪、日常陪護、主題活動、志願服務等,進行親情陪伴、情感關懷、自護教育、勵志教育。
---------------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12月9日晚,伴著《聽我說謝謝你》的音樂,來自10多個省(區)的100多名「童伴媽媽」和項目管理員站在四川省團校階梯教室裡,跟著節奏,演練舞蹈。其中有的人動作熟練,看起來已是這方面的「老手」,有的人則動作生疏,顯然幾遍操練還沒能形成足夠的「肌肉記憶」。
這是發生在2020年度共青團「童心港灣」培訓班授課前的一幕。12月8日—11日,培訓班主會場培訓在此進行。
培訓「媽媽」,科學陪伴
媽媽,是一種天然的親屬稱呼。而要成為合格的「童伴媽媽」,她們需要學習,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將最樸素的「幼吾幼」式的母性關懷傳遞給身邊的留守兒童。
劉倩是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茨林樹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同時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在參加培訓前,她接觸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並不多,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走進他們心裡,這些對她來說都很陌生。
「童伴媽媽來源多樣,有村(社區)幹部、村小教師、幼兒園教師,還有全職媽媽。她們照顧留守兒童的經驗參差不齊,這就顯示出培訓的必要性。」共青團「童心港灣」全國項目辦主任、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黨委書記、理事長侯寶森說。
今年已經是第二次全國性培訓,兩次培訓都在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能上下足了功夫。
本次培訓邀請到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副主任孟慶甜、奧運會冠軍鄧亞萍、航天專家葉朝明等嘉賓開展留守兒童安全、勵志教育、中國航天發展等主題講座。
在留守兒童安全知識講座上,孟慶甜圍繞我國拐賣、侵犯兒童犯罪嚴峻形勢,結合拐賣、侵犯兒童犯罪組織集團化和職業化、對象低齡化、多樣化等特點,告訴「童伴媽媽」們有哪些可能發生在身邊的犯罪行為,並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景的留守兒童,講解防控、補救對策。
為了更好地幫助「童伴媽媽」們掌握、教授相關知識,孟慶甜還專門準備了「兒童版」課件,以便她們直接使用。「對公安機關來說,不但要打擊犯罪,還要預防犯罪。」她說,「童伴媽媽」是孩子們最信任的人,這些授課內容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培訓班上,奧運會冠軍鄧亞萍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為「童伴媽媽」們帶來了一場勵志教育。她的勵志故事和永不言棄的精神讓現場很多「童伴媽媽」落淚。
航天專家葉朝明則為「童伴媽媽」們講述了中國航天的創立和發展史。
參加完培訓的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南窯小學的李娟告訴記者:「回去後就知道如何開展工作了,要反思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以後把更多精力放在關愛孩子上,盡最大努力讓他們感受到愛。」
不僅如此,培訓班還為「童伴媽媽」安排了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
中央團校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何玲講解了「童心港灣」項目和建設標準,內容涉及項目運行的原則、定位、場地建設,「童伴媽媽」的遴選、工作職責及工作內容、考核評估、項目點的日常管理、服務內容、宣傳倡導等多方面;社鄰家創始人閆加偉講解了如何參與社區營造推動項目創新;「青年之家」相關工作人員則為「童伴媽媽」詳細講解了「童心港灣」信息管理系統等。
「這是一次具有實際意義的培訓,在短短的幾天學習中收穫良多,我將帶著這次培訓給予的啟迪、工作思路和方法,履行『童伴媽媽』的職責。」劉倩說。
建設「港灣」,穩紮穩打
長期以來,留守兒童問題備受社會關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2019年9月,共青團中央在四川遂寧市召開「童心港灣」建設工作培訓推進會。會議強調,要立足團的實際,明確目標標準,壓實工作責任,精心實施「童心港灣」項目,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大局中發揮積極作用。
經過近年的發展,「童心港灣」已初具規模。截至2020年年底,「童心港灣」項目已建成運行330餘個項目點,覆蓋河北、山西、黑龍江、安徽等15個省(區、市),服務近兩萬名留守兒童。
如今,各地建設情況也不斷完善,日益規範。一份針對76個「童心港灣」項目點的調研報告這樣評價:「項目運轉總體較好。」
調研報告顯示:當前項目點標識明顯,場地達標,配套設施設備良好;場地實現向全年齡段兒童開放,參加活動的孩子年齡段主要是7-12歲;同時項目的服務效果整體有效,家長滿意程度高;服務時間達標,「童伴媽媽」全部到位,按要求提供的服務完成率良好;經費管理扁平化,「童伴媽媽」補貼均按時足月直接到帳。
在建設過程中,各地在遵照建設標準的基礎上還結合本地特色,整合資源,為「童心港灣」建設打上了本地標籤。
在河北省灤平縣,各村根據留守兒童實際需求,制訂了「服務菜單」,「童伴媽媽」和留守兒童可以通過「服務菜單」選擇有針對性的活動。5個試點村的活動逐漸形成特色:偏道子村的「讀書圓夢」、孫營村的「港灣圓你鋼琴夢」、兩間房村的「小小朗誦家」等都得到孩子和家長的好評。
在河南省,「童心港灣」開設「兩線一室」,加強學校、家庭和留守兒童三方聯繫。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教師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困惑。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的「童心港灣」還引入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大鑼鼓,開設鑼鼓培訓班,免費教授留守兒童鑼鼓演奏技藝。
對此,侯寶森評價說,「『童心港灣』形成本地特色,才能讓它具備持久的吸引力。」
「童伴媽媽」是距離留守兒童最近的人。調研發現,當前「童伴媽媽」年齡集中為25—50歲,其中,92%有孩子,99%的「童伴媽媽」會說普通話和當地少數民族語言,84%的「童伴媽媽」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80%的「童伴媽媽」能保證合理的工作時間。
在廣東省,目前大部分「童伴媽媽」由專業社工擔任,具有豐富的鎮村工作經驗,經常對接鎮村的留守兒童工作。
在照顧留守兒童的過程中,「童伴媽媽」們還不斷發動社會愛心人士,集合愛心力量。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就組建了由團幹部、退休教師、返鄉大學生、老鄉賢等人組成的情暖童心志願者隊伍,他們在「童伴媽媽」的組織聯繫下,聯合開展日常志願服務活動。
「嫦娥五號」點亮夢想,豐富活動,溫暖「童心」
「哇!太厲害了!」火箭點燃的那一刻,伴隨著轟鳴聲,孩子們歡呼雀躍。今年11月24日,河北省灤平縣的留守兒童來到海南省文昌市現場觀看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探測器的發射。
「現場看嫦娥五號發射,我感到特別驕傲自豪,感受到國家科技進步,今後要好好學習,為國家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來自河北省灤平縣山前村「童心港灣」11歲的王晴說。
「全國項目辦開展的『嫦娥五號·點亮夢想』活動邀請了我們縣3名留守兒童。2名兒童的繪畫作品電子版還搭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探測器一同飛往月球。孩子們非常自豪。」灤平縣項目辦管理員聶慧告訴記者。
實際上,類似的活動已經不是第一次。去年12月,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嫦娥奔月公司邀請來自四川省射洪市武安鎮店子村「童心港灣」的「童伴媽媽」和5名留守兒童現場觀看發射過程。
為了開拓留守兒童的視野,培養閱讀習慣,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開辦了《一起上書房》文化公益類欄目,為留守兒童捐獻書籍,奉獻愛心。
「我們從去年首批100本增加至今年的500本,在培訓中也加入如何提升閱讀能力的講座,就是要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侯寶森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開展安全教育和自護教育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對此,各地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
在9月未成年人保護宣傳周,江西省組織各「童心港灣」開展民法典主題教育工作,宣傳未成年人法律法規,努力營造關心、重視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山西省則在「5·12」、「6·26」、全國憲法日等時間點,開展無毒青春、法制教育、平安校園、抗震防災等安全教育活動。
在中秋節期間,安徽省朱腰莊村的「童心港灣」還開展了「家鄉味道——把思念帶去遠方 把愛帶回家」活動,讓留守兒童為父母寄去親手寫的書信和家鄉土特產,增進他們親子的情感互動。
今年疫情期間,各地「童心港灣」也並未停歇,做到了「在最需要的時刻陪在孩子身邊」。
在安徽省,各試點「童伴媽媽」們通過微信、電話等不同形式,摸排孩子們身體健康及家庭情況,積極引導家長和孩子們學習防疫知識,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確保學生們無一感染;河北省則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平臺,聯合喜馬拉雅等網際網路愛心企業,為留守兒童和家長朋友們送去免費線上福利。
紮實實施,逐步深化
「剛開始接觸是當工作來對待,經過培訓,我覺得這是一份責任。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更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參加本次培訓班冊亨分會場的冗渡鎮大寨村的「童伴媽媽」韋定香這樣說。
受疫情影響,為緩解主會場壓力,本次培訓班首次在貴州冊亨設立分會場,開啟雲直播互動授課模式,來自貴州省110名「童伴媽媽」在線觀看學習。
不僅如此,分會場的「童伴媽媽」們還自發組織「笑」出您的青春·童伴媽媽笑臉徵集活動和「青」聽您的聲音·童伴媽媽心聲暢談活動。
增加線上培訓只是「童心港灣」創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項目不斷推進,「童心港灣」的服務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今年結合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童心港灣」數量已經由12個省份、114個項目點拓展為330個項目點。在中國聯通的支持下,僅貴州冊亨一個縣就建設100個項目點;此外,在工商銀行的支持下,四川金陽設立20個站點;在國強基金會支持下;廣東揭陽設立10個站點,在騰訊基金會支持下,湖北設立30個站點。
「通過『童心港灣』這個陣地,可以拉動社會聯動,提升各地團組織在基層的社會影響力。」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光華研究院執行院長、共青團「童心港灣」全國項目辦專職副主任張華偉說。
為了響應打贏脫貧攻堅戰,「童心港灣」還加大了「三區三州」的服務範圍,走進四川省涼山州金陽、雷波、貴州畢節等地,把服務深入到最貧困的地方。
「我們沒有一味求大求全,總結借鑑了去年『童心港灣』的經驗,要先做穩做紮實。」談到下一步規劃,侯寶森說,明年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儘快出臺《童心港灣建設標準》,用好信息管理系統,給「童伴媽媽」提供更多服務,對項目管理員的培訓也將納入到工作計劃中。
據了解,目前「童心港灣」全國項目辦正不斷吸納新力量,擴大夥伴範圍,建立更社會化的管理機制。明年,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還計劃開展整個項目的推介活動,擴大影響,加強品牌建設,在「十四五」大背景下推動建設更高效的服務平臺。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璐璐 楊寶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年12月2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