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曾經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請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一句話包含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也道出了英國給人的初印象。英國原來在歐洲是個不起眼的小國,卻能夠搶得工業革命的先機,在大航海時代佔盡風頭,至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形成大英帝國的鼎盛之勢,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以維多利亞命名,包括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無論在歷史、文化、軍事、藝術,建築等等方面,英國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而倫敦,作為了解歐洲的第一站再好不過。
英國好玩的地方實在太多,中世紀古堡,莎士比亞故鄉,世界頂級名校牛津劍橋,喜歡人文的朋友可以一覽大英博物館的博大精深、氣勢恢宏,孩子們可以尋尋覓覓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裡,球迷們更可以到曼城親身體會賽場上的熱血沸騰。目標很多,行程時間卻有限,因而制定旅行線路攻略的時候大致圍繞幾個因素:首先,要有歷史有故事;其次,孩子們會覺得好玩,有教育意義;再次,能夠得到美和愉悅的體驗;最後,儘可能地接觸當地的語言文化和民俗風情。
D1: 倫敦希思羅機場/黛安娜王妃紀念遊樂場/諾丁山
D2: 白金漢宮/西敏寺/特拉法加廣場/國家美術館 / 攝政街
D3: 船遊泰晤士河/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 倫敦塔橋
D4: 牛津大學/比斯特購物村
D5: 英式早茶/自然史博物館/ 音樂劇
D6: KidZania 兒童職業體驗樂園/ 海德公園
D7: 大英博物館/哈利波特9¾ 月臺
D8: 溫徹斯特/溫徹斯特大教堂
D9: 樸茨茅斯/英國皇家軍港
D10: 溫徹斯特/倫敦希思羅機場
以上是這十天英倫自由行路徑,基本上從倫敦一路向南直達樸茨茅斯。隨筆送上所見所聞,希望對大家有用。
交通
如果是長途飛機,航班顯得相當重要,包括航空公司,航班時間,是否直航。從香港出發主要是國泰、維珍和英航,這三家都還不錯,選擇直航價格上可能貴些,卻可以省掉不必要的轉機等候時間;另外儘量選擇晚上的航班,因為在飛機上要度過13個小時,如果大部分時間可以睡覺會相對輕鬆一些,尤其帶著孩子。香港和倫敦時差7小時左右,我們是晚上11點起飛,到倫敦是早上5點多,孩子們在飛機上睡得不錯,白天到倫敦就可以玩,晚上順利8點入睡,基本上沒有什麼時差問題。
在英國,如果不是包車,基本地鐵加火車就可以走天下了。地鐵雖然有很多票券組合,但如果不是走馬觀花式旅遊,一日奔波於很多個景點,還是老老實實買張牡蠣卡(Oyster卡,11歲以下兒童可以免費乘坐),地鐵和巴士都可以通用。倫敦地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鐵,倫敦人把它叫作Tube (管子),這個名稱真的很形象,因為地鐵的車廂很小,有些真的是管狀的。乘坐倫敦地鐵有兩點需要注意:1,儘量不要坐過站,因為即便同一個站同一方向的前後班次都有可能開往不同方向;2,倫敦的地鐵線路相對比較複雜,某些地鐵站偶爾會停用,所以不要想當然,查googlemap 來換線比較靠譜。
火車用於來回倫敦周邊的城市,比如去牛津劍橋。英國的鐵路系統非常發達,連接各大城市,火車票可以到官網www.nationalrail.co.uk購買。車票種類包括advance(只適用當次火車),off peak(高峰期以外的班次)和anytime(任何車次) 三種,價格由低到高,可以相差數倍,所以建議最好提前半個月以上買,畢竟advance和off peak車票價格非常誘人。如果網上用信用卡訂票,最好都用同一張卡,訂票後將含有票號的電子確認信列印出來帶上,並且千萬記得要帶上當時訂票的信用卡,因為到了倫敦需要憑這兩樣換票。利用櫃檯或者火車站的自助換票機進行換票,後者非常方便,直接插卡輸入票號就可以了,建議直接在一個火車站將之前訂的所有車票都換了。
希思羅機場到倫敦市區有很多種方式,又快又慢,費用也不盡相同,詳細看下圖。
還有很風靡的London Pass 倫敦通(包含了倫敦絕大多數景點的通票),去之前很糾結要不要買,還是那句話,如果一天不是去3個景點以上的,基本不太划算。如果是不差錢的倒可以考慮,畢竟省心省力。
住宿
倫敦分區有點類似北京,從中心由內向外分成6個區。1-2區是中心區,幾乎絕大多數倫敦的重要景點都集中在這裡,3區以外的酒店雖然更便宜,但如果為了節省費用而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路途中就顯得不太划算 。訂酒店最重要的考量是地理位置、空間大小、房費、設計感,是否親子。我們最後選了一間位於海德公園和帕丁頓火車站之間的民宿,帕丁頓本身就是倫敦大型火車站,機場快線到市區的終點站就在這裡,還有很多去倫敦周邊的火車都在這裡發車。另外還有兩個地鐵站也在附近步行距離。覓食購物也很方便,附近的Queensway,整條街都是各國美食。
很喜歡這樣的大玻璃窗,整個房間整潔明亮
D1: 黛安娜王妃紀念遊樂場/諾丁山
到達倫敦的時間是早上6點,從機場到市區本來打算做TFL機場慢線,結果沒想到那天停開,就只好坐快線,車廂很舒適,感覺和高鐵差不多,就是價格貴了些。
到了市區第一個光顧的就是黛安娜咖啡館「Cafe Diana」。這是戴妃生前很喜歡的咖啡館,距離戴妃住的肯辛頓宮很近,據說她經常來吃早餐。餐廳老闆肯定是戴妃的鐵粉,除了咖啡館的名稱,牆上都貼滿了黛安娜生前的照片和書信,她在英國老百姓的心目中確實有著無可取代的崇高地位。點了些三文治、炸魚薯條和沙拉,食物味道一般。
Cafe Diana咖啡館:5Wellington Terrace W24LW (在海德公園對面)
餐廳的對面就是海德公園,在西北角的位置,有一個深受倫敦當地爸媽歡迎的遊樂場,黛安娜王妃紀念遊樂場。雖說是皇家遊樂場,比起海德公園的面積其在是太不起眼了。但就是這樣的地方,孩子們卻玩得樂不思蜀。
孩子們最喜歡的大沙坑,裡面有海盜大船
我們住的地方其實離諾丁山很近, 這裡其實是個很文藝優雅的地方,周邊有很多五彩繽紛的連排別墅,電影「諾丁山」裡,男主休格蘭特便是住在這其中一棟藍房子裡。人和人的相遇很奇妙,有時候可能只要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便是命中注定要尋找的那個人;比起轟轟烈烈的愛情,生活中更多的是這種不經意的美好。街邊有各種各樣販賣古董紀念品或小玩意的小店,很容易我們就找到了第一個要打卡的地方,就是茱莉亞羅伯茨和休格蘭特一見鍾情的小書店。書店真的很小,除了旅遊書還賣一些紀念品,不過還是能找到一些兒童繪本。
書店的櫥窗是最熱門的打卡之地
這裡的波特貝羅市集 Portobello Road Market也很有名,不過在周末才比較熱鬧。
才到傍晚,太陽還沒完全下山,就冷風颼颼了。倫敦早晚溫差很大,早上要穿羽絨服,中午可能短袖T恤就可以,所以最好是洋蔥式穿法,方便隨時調整。找了家義大利比薩店進去吃晚餐,店面不大,樓上有個小閣樓很溫馨。講究的義大利披薩,從麵粉、醬料、芝士到烤爐,都有嚴格的要求。吃必勝客披薩習以為常的我們,面對正式的義大利披薩,反而有些不習慣了。姑娘們吃得很歡,還主動搭訕撩店員,義大利小哥很靦腆的樣子,似乎有點接受不了現代東方女性的開放新思維。差不多吃完的時候,他給兩隻送來一個巨大的巧克力甜甜圈,名字忘記了,說是在義大利孩子們最愛吃的甜點,專門送給她們倆。意外的驚喜讓她們在倫敦的第一天就對這裡充滿了好感!
可愛的義大利小夥
這個巧克力甜甜圈超大
D2: 白金漢宮/西敏寺/ 特拉法加廣場/國家美術館/ 攝政街
從西敏寺地鐵站出來,在步行範圍內就可以到達很多個倫敦知名的景點。白金漢宮是英國國家慶典和皇室歡迎禮的舉行場地,也是英女王平日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透過皇宮正門上方懸掛的旗幟,可以知道女王是否在宮中。如果是懸掛英國國旗,那麼就代表女王外出;如果是皇室旗,則表示女王在宮中。來倫敦前,兩隻就說想見見英國女王(一直不知道怎麼解釋女王不會輕易接見平民),幸好那天掛的是英國國旗,說女王不在家就打發過去了。白金漢宮的重頭戲是衛兵交接儀式,每天上午十一點整點開始,全程40分鐘左右。我們到達的時候差不多還有半小時,宮門前已經人山人海,門口的守衛相當粗魯,不停地大聲呵斥遊客讓出通道,估計也是受夠了這人山人海的形勢,關於人流管制方面的實戰經驗,真應該和我們大中國好好學學。
白金漢宮門口人山人海
白金漢宮旁邊有一大片皇家園林,對孩子們來說,這裡無疑更吸引她們,在草地上摸爬滾打,自由自在地追逐奔跑,還有可愛的小松鼠們,它們在樹叢間上串下跳、無所顧忌的樣子,當真是好快活啊!
西敏寺坐落在倫敦市中心,與議會大廈、 大本鐘一起屹立於泰晤士河北岸,
它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座哥德式大教堂記錄著英國風雲變幻的歷史進程,見證著英國文明的變遷。這裡是英國歷代君主加冕登基的地點,包括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除了英國君王之外,也不乏很多歷史名人安葬於此,包括達爾文、狄更斯、牛頓,霍金等等。西敏寺可以參觀,但內部不能拍照。寺內有一個無名碑,上面的碑文非常喜歡:
「當我年輕時,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 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個?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西敏寺沒有拍好,照片由網上轉載
西敏寺斜對面就是大本鐘,只可惜目前正在維修,周圍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再往前走,經過一個不太起眼的地方,發現黑色鐵門緊閉,門口警衛荷槍實彈,戒備深嚴,原來是唐寧街十號,英國首相的官邸。正要回頭,只見大批的人群舉著大旗,拉著橫幅慢慢走來,原來是退伍海軍老兵的遊行。人民有意見需要表達,的確可以通過上街遊行和平示威的方式,但現實社會卻不乏戴著民主的帽子,實施暴力本質的事件。
唐寧街十號
偶遇遊行示威的隊伍
沿路一直走到特拉法加廣場,本來想帶著孩子餵鴿子,卻發現廣場上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於是直接跳過進入北側的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最棒的一點是博物館和美術館特別多,而且最有名的幾個還免費。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是能近距離膜拜一下名家名畫,感受藝術氛圍也是很好的體驗。
特拉法加廣場上上演著宗教大片,太血腥了
國家美術館
兩姐妹
美術館或博物館的書店是個好去處
晚上去攝政街走走,百年玩具老店哈姆雷斯Hamleys就在這條街上。兩隻一進去就出不來了,這裡不但玩具種類繁多玲琅滿目,還有很多年輕的服務生在店鋪裡面演示如何玩這些玩具,孩子們目不轉晴地盯著,看完躍躍欲試,這招銷售太狠了,讓父母不掏錢都難!據說分店已經開到了南京。
D3: 船遊泰晤士河/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倫敦塔橋
幾乎每一座古老的城市都會有一條美麗的河。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全長346公裡,橫貫英國首都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是英國第二長河。從西敏寺到倫敦塔橋,乘船徜徉泰晤士河兩岸,感受這個城市的時尚與傳統,古老與現代。
泰晤士河的早晨
在泰晤士河上,幾乎每座橋都有一段傳奇。最著名的莫過於設計巧妙、氣勢磅礴的倫敦塔橋,但孩子們唱的兒歌London Bridge並不是它,那是另一座橋,叫倫敦橋。這裡還有個小故事,倫敦橋原本只是一座木橋,後來被英國賣給了美國的地產商。其實這也是英國人和美國人開的一個玩笑,因為當時美國看中的是倫敦塔橋,結果卻買來了一個名不經傳的倫敦橋。還有滑鐵盧橋,見證了《魂斷藍橋》傳世悽美的愛情故事。
泰晤士河遊船有很多種,比較受歡迎的有citycruises,船票分單程、雙程或者是一日內無限次乘搭,還有一些船票+熱門景點一起的套票。從官網買了遊船+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家庭旅遊套票(可以2大3小,一共90英鎊,可以在一天內在任何碼頭隨意上下遊船,不限定班次)。從威斯敏斯特碼頭到達最後一站的格林威治碼頭大概40分鐘左右。
船票官網:www.citycruises.com/
恰逢周末的格林威治碼頭很是熱鬧,這裡正舉辦各國美食集市,西班牙大大盤的海鮮炒飯最吸引人,墨西哥雞卷也真材實料,這些可比滿大街的炸魚薯條美味多了。這裡是倫敦的一個區,除了鼎鼎大名的皇家天文臺,還有皇家海軍學院和國家海事博物館。皇家天文臺位於碼頭對面的小山坡上,從上往下眺望,整個格林威治就像是倫敦的後花園,人們在這裡盡情地享受午後的陽光。天文臺裡有很多天文和航海的知識,孩子們不太感興趣,最大的收穫是知道原來課本上學到的本初子午線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一條線。遊客到這裡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雙腳踩在子午線的兩邊拍照打卡,這樣就可以跨越東西半球了。
超大盤的西班牙海鮮炒飯,味道也很好!
格林威治
海事博物館
腳下就是本初子午線
在格林威治碼頭坐船到倫敦塔碼頭下船,可以走上倫敦塔橋,看一看泰晤士河的兩岸風光。倫敦塔就在橋底附近,它其實不是真正的塔,是一座城堡,名義上是英國王室的宮殿,實際上很長時間都是關押上層階級囚犯的地方,聯想到監獄和血腥,不免有種陰森森的感覺。
D4: 牛津大學/比斯特購物村
來英國必定要去朝拜牛津或劍橋,兩個都是英國的頂尖高等學府,都在倫敦一小時距離範圍內,糾結了半天還是決定去牛津大學,一是有孩子們喜歡的哈利波特的拍攝場地,二是附近還有大名鼎鼎的比斯特購物村。從帕丁頓坐火車去牛津,結果發現買火車票的時候沒有看仔細,買了中途要轉乘的票,耽誤了半個小時。從牛津到比斯特很近,火車單程大概十幾分鐘。
牛津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當時西方最負勝名的學院是法國的巴黎大學,就連英國人也以去巴黎大學讀書為榮。後來英法交惡,巴黎大學裡的很多英國學者和學生回到了國內,在倫敦郊外的小城牛津重新辦學,建立起這個古老而輝煌的最高學府。
很像連理樹
整個牛津鎮就是大學城,春天的牛津很美很安靜,據說暑假會有很多中國旅行團來參觀,就會變得相當熱鬧。現在更有各種各樣的夏校,孩子們在歐美各種名牌大學裡參加夏令營,提前感受高等學府的學術氛圍。高等教育最古老的原意在於培養人才服務社會,而不是獲取名利出人頭地。子女考上牛津劍橋哈佛固然是父母一輩子的榮耀,但很多這些名校畢業生出來卻會去做志願者、參軍,或服務於各種社會非牟利機構,這可能會讓那些期望子女將來功成名就的父母大失所望了。
走進大學到處都是綠草如茵、古木參天,30多所學院的古堡式建築散落在小鎮的各個街頭,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很難想像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將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基督堂學院是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哈利波特電影有很多場景就在這裡取景,特別是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餐廳,在電影中出現了無數次,哈利波特剛剛進魔法學校的分學院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不過如果要參觀請留意一定要在下午4點半前趕到,否則就得吃閉門羹了。
還有一個哈利波特專賣店,兩隻很興奮,尤其裡面有一頂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魔法帽子,戴上去就可以劃分學院,老大分去了格蘭芬多(Gryffindor)學院,和哈利波特一樣;老二分到拉文克勞(Ravenclaw) 學院。
坐在千年地下室喝杯咖啡
最後獨自去了一下比斯特購物村,這裡是倫敦著名的名牌特賣場,各大品牌都有,唯獨沒有留意當天是英女王生日,裡面一半的店鋪都關門了,買了雙英國本土品牌Clark鞋子和一件衣服就匆匆回程。
D5: 英式早茶/自然史博物館/音樂劇
這個世界真的很小,在倫敦的那幾天偶遇一位同事,於是相約一起來個經典的英式早茶。本來很想試試地道的英式下午茶,但一想到熊孩子可能坐不住破壞氣氛,還是默默放棄了。我們選擇了The Wolseley,這是倫敦當地異常炙手可熱的餐廳,坐落在大名鼎鼎的利茲酒店TheRitz旁,這裡的早茶曾入選福布斯全球十大頂級早餐之一,經常有明星到訪。
餐廳建築始於1901年,很有年份了,大廳拱廊的白牆布滿雕花,挑高的天花板配上古老的水晶吊燈,還有黑白大理石地磚,相當低調奢華。
The Wolseley:160 Piccadilly, St. James's, London (利茲酒店隔壁)
在倫敦的日子感覺什麼都好,唯獨美食寥寥,幾乎沒什麼好吃的。不過這一次讓我們大為驚豔。其實從早餐下午茶不難看出,英國人很講究就餐的儀式感,「早餐吃得像國王」,說的就是他們。點了他們家最招牌的班迪克蛋、藍莓鬆餅和地道的英式全日早餐,東西上來之後當真眼前一亮,食物做得太為精緻,都不捨得下口了,再配上伯爵紅茶,真是個美妙的上午!
英式全日早餐
順道去膜拜一下公司位於倫敦總部的Holborn Bars,這棟紅磚古建築由1879年建造,經歷了百年風雨洗禮依然宏偉壯觀。世間萬物,只要是經歷歲月流長而沉澱下來的東西,就必定有它存在的價值,就如同公司170年的歷史一樣。
英國保誠總部大樓
孩子們這天由爸爸帶著玩轉自然史博物館,對於他們來說,這裡顯然比大英博物館更吸引人。原來的鎮館之寶是一副巨大的梁龍骨架,在大堂中央待了接近 40 年,去到才發現梁龍骨架已經在2017年搬走去維修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長約25米的藍鯨骨架。藍鯨原來生活在陸地,後來遷居到海洋,再經過人類捕殺近乎滅絕,它活生生反映了物種起源和進化史。博物館館長Michael Dixon 爵士認為,用藍鯨骨架代替恐龍骨架是一種象徵,它是對生物脆弱性的一種提醒:「將藍鯨放到博物館中央,處在現有生物與滅絕物種之間。它提醒我們生命脆弱,我們需要為此負責。」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也不過是無知的孩童。
自然史博物館建築氣勢恢宏
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是地球館和恐龍館,在地球館還有模擬當年神戶地震的場景。
館內收藏了大量的動植物物標本和生物化石,可以稱得上博物館的集大成者。後來查資料才發現原來BBC 早年拍過一個講述自然博物館的系列紀錄片,《生命博物館Museumof Life》,如果可以提早和孩子們一起看看應該可以收穫更大。
達爾文雕像
到哪裡都有示威的人群
來到倫敦,怎能不聽一場音樂劇?之前在英國各大劇院官網提前查過,發現位置好的票價都很貴,於是打算到了倫敦再說。TKTS是販售倫敦音樂劇的售票亭,位於萊斯特廣場LeicesterSquare,就在Lego 旗艦店幾步路的距離。劇院會釋放當天的票給TKTS販售,離開演時間越近,票就越多。票亭旁會有看板顯示當日劇碼的詳細資訊,票價有25%~50%之間的優惠折扣,因此經常大排長龍。《歌劇魅影》、《悲慘世界》、《貓》等等這些都是最經典的熱門名劇,還有《獅子王》,《阿拉丁》等等適合小朋友的劇。本來想買《阿拉丁》,結果發現近幾天都沒票了,最後果斷選了Wicked《魔法壞女巫》,此劇自2003年首演後大受歡迎,多次蟬聯百老匯最賣座的劇目,並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自《歌劇魅影》後最偉大的作品。
進場前先和孩子們科普了主要故事情節,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劇情和對白,音樂劇最典型的表達方式就是歌唱,幾個重要角色的唱功都相當實力派,尤其是主角Elphaba, 加上各種舞臺道具燈光的魔幻效果,整整3個小時的表演孩子們都看得很入戲。
觀看音樂劇,座位也相當重要,不是越便宜越好。英國的劇場都是立體的,通常分幾層:Stalls,Royal Circle,Grand Circle,Balcony。一般來說一樓stall和二樓royal circle 的前排位置最好也最貴,建議不要買頂層的 balcony,視線太高。我們很幸運,買到了一樓中段靠前的位置,視覺效果不錯。
下篇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