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至今,經過19年的打拼,他先後創辦了3個上規模的木材及尿醛膠生產加工企業,成為縣內外小有名氣的民營企業家。11月25日,記者來到泗陽縣亞歐木業有限公司,採訪了該公司負責人孫波。
思路決定出路
創業是山,思路決定出路,這都需要攀登,這都需要跋涉。1965年10月5日出生的孫波,老家在泗陽農場。1989年,他從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分配到泗陽農場上班,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成為這家國營農場的中層幹部。但他不滿足於現狀,於2001年毅然辭去工作,先後到深圳外資企業打工,經過6年磨鍊,學習和掌握外企許多管理經驗。不久他便和朋友在上海合夥創辦一家生產功能性面料企業。隨後他又與朋友在蘇州創辦一家旅行社,當積累一定的經驗和人脈後,便決定返回家鄉創業。
「我人生第一桶金是在深圳打工時積累的。第一次創業實踐是在上海大都市。真正成功創業是在我的家鄉泗陽。」孫波自豪地對記者說。2015年6月15日,他邀請3個好友,在泗陽縣王官集鎮投資1.26億元,創辦泗陽縣亞歐木業有限公司。生產加工膠合板,招聘當地農民工460多人就業,建造7萬多平方米高質量廠房,設立6個木材加工車間,從原木旋切到兌膠、冷熱壓、後道據邊、包裝,擁有全套現代化生產線,產品遠銷到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2019年,該公司銷售收入2.5億元,實現利稅近2000萬元。
不久,為了擴大再生產,孫波又創辦了兩個子公司,一順百順,事業蒸蒸日上。基本上既無外債,又無內債,更不拖欠工人工資。通過創業,孫波徹底改變了人生命運,成了當地很有實力的大老闆。
格局決定未來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當一個人的理想和目標遠大,他就能從很高的角度、很遠的視野去看問題。一個人的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廣。
孫波在創業過程中,就是一個有格局的人。商場如戰場,為應對市場千變萬化的形勢,做到及時應變,必須轉型升級,改變過去單一產品粗放型生產的格局,增加新產品,增加科技含量。2018年,孫波併購泗陽縣木業科技園區一家老舊企業,投資1200多萬元,創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宿遷地區唯一一家具有合法資格、年產5000噸膠水能力的生產基地。為了達到國家生產膠水標準條件,孫波高瞻遠矚,將原來破舊廠房全部拆除,建造7340平方米鋼結構耐火耐蝕的高大廠房(包括鍋爐房),購置5臺新反應釜、5臺高效冷凝器以及其他20餘件配套設備。從廠房設計到設備添置全部都是按照國家標準,環保和安全經過第三方評估全部符合國家相關要求。新上膠水生產線僅用15個工作人員,當年產值就超過2500萬元,實現了當年投入當年收回成本的良性循環。而且生產出的膠水質量好,市場供不應求。
2020年新冠病毒暴發,使得泗陽縣亞歐木業有限公司許多出口歐美的木業產品都叫停了,這對企業衝擊很大。但是,在困難面前從不言敗的孫波適時應變,謀勢發展,在逆境中求生存,搶抓商機,迎頭趕上。談到當時困境,孫波感慨萬分:「從今年春節開始,我們亞歐、木源、德偉3個企業460多名員工堅持人放假,工資照發,按月支付工人工資180萬元。隨著園區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們3個企業於4月上旬逐步復工復產,僅用了3天時間,全員全部到崗。」在嚴防嚴控疫情基礎上,孫波帶領公司團隊千方百計尋商機,擴大內供內需,把原出口產品降價轉內銷,採取量身定製,增加收入。同時,他通過網上聯繫出口銷路,經多方聯繫,終於在5月份接到了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和地區沙發家具木刻大宗訂單。孫波抓住商機,立刻從臺灣進口30套(臺)木刻機械設備,僅這一產品可創產值5000萬元,確保月月滿負荷生產。
受疫情影響,無法從南非和澳大利亞進口松木材。為了尋找原料,孫波主動和中林集團聚成木業有限公司聯繫,達成合作夥伴,成為家居商會成員單位,利用這家央企進口全球木材優勢,順利解決急需的5000立方米松木,減少銷售中間環節,每立方米松木比市場上同樣規格的木材便宜20元-50元,僅此一次進貨就降低成本100萬元-250萬元。從此中林集團聚成木業有限公司成為常態化供應商。談及自己創業的感受和對企業未來的展望,孫波非常自信地說:「創業很辛苦,有付出才有回報,需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需要堅韌的意志。我們企業今年底實現生產總值兩億元沒問題。下一步,我想打造企業旅遊文化,利用各個工藝流程,向遊客展示木材加工和家具製作工藝,讓大家能有一個了解木業文化的機會!」(記者 畢傳國 通訊員 範光輝 夏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