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俗稱,英文簡稱BPPV。是指當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個或多個特定頭位時,出現短暫的陣發性眩暈及眼震,發作時間一般都不超過1分鐘。耳石症約佔所有周圍性眩暈疾病的 20%-40%。發病概率女性:男性約 1.6-2:1。
耳石症是怎麼產生的呢?這是由於內耳前庭器官的超微結構發生了異常變化產生的症狀。
首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們內耳前庭結構,內耳是由耳蝸、前庭和三個半規管組成,其中前庭和半規管功能是感受和調節我們的身體平衡。
內耳顯微解剖
在前庭的橢圓囊斑和球囊斑表面附著了一層含有碳酸鹽結晶為主的耳石膜,其中的結晶顆粒就是我們所謂的耳石。當一些致病因素(比如頭部撞擊,受到震動或者鈣磷代謝異常等)導致耳石脫落,隨著我們內淋巴液的流動進入半規管內。
內耳耳石膜中的「耳石」
當頭部的位置或身體姿勢變化時(起身、躺下、仰頭等動作)耳石就會隨著半規管內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到半規管壺腹的內的毛細胞導致機體產生眩暈的感覺。
發病部位:半規管有三個,和半規管的分布位置不同,耳石症的發病部位的概率也不一樣:後半規管來源最多見,其次是水平半規管來源,上半規管來源少見。
人體內耳的3對半規管
治療:既然耳石症是因為耳石脫落進入半規管而發病,那麼治療也很容易理解,讓耳石再回位到我們的前庭內就可以了,這個治療過程我們稱之為耳石復位治療。
臨床上醫生通過Dix-Hallpike試驗和 Roll試驗等位置試驗方法,根據患者在特定體位條件下誘發的眼震表現來判斷耳石脫落的部位,再進行相應的復位治療(Epley、 Semont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