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最近熱播的大型音樂節目《歌手2020》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這檔延續了多年的頂級音綜,如今宣布以「當打之年」作為主題,成功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相比往屆嘉賓陣容的整體資歷雖然降低了不少,但水平卻依然保持一個高度,不難看出節目組確實想要做出突破。
然而如今賽程過半,卻依然有很多人對「當打之年」這個主題感到疑惑,如果說僅僅是選手的年紀偏小則顯得太過狹義,可似乎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的主題展示,《歌手2020》依然是一檔「打歌」節目,為了贏被動選曲,完全沒有想像中的概念出現。
對此不得不說一句「當打之年」這個主題險些就成了空殼。
《歌手》作為華語樂壇最高水平的節目,如果僅僅是用來比賽真的很浪費,它更大的意義其實是展現歌壇的水準,讓前來參賽的嘉賓能夠大展拳腳,拿出以往聽眾看不到的本領。
但或許是因為今年參賽嘉賓經驗不足,亦或者是希望能夠多留幾期節目增加曝光率,在最初的幾場比賽裡每個人都在試圖「留下」,甚至不惜為此放棄很多東西,比如說選曲的自主性。
我們都知道在選曲方面往往分兩種,一個是安全牌也就是受眾度高,表現形式燃,只要唱了就能穩定得票的歌。
而另一種則是相對較為新穎,能夠通過歌聲傳達某些東西的作品,這種歌曲往往都很難收穫高票數,因為短短幾分鐘的舞臺能夠呈現出的內涵實在太少了,唱這種歌就意味著要承擔淘汰的風險。
因此包括周深等多位嘉賓,在比賽之初都選擇了打安全牌,從而忽略了《歌手》舞臺的真正意義。
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誰都不想率先離開,只要能夠在《歌手2020》裡多唱一首歌,賽後爆紅的機率就會多增加一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場內嘉賓漸漸開始醒悟,直到第八期裡周深和蕭敬騰的表態,整個節目正式進入了「當打之年」。
周深
一開始會覺得,我要唱什麼樣的歌才能贏,到後面其實我自己選歌的節奏也變成了要唱什麼樣的歌,才能讓大家知道周深私底下是什麼樣的歌手,是一個挺冒險的挑戰,但是我覺得會是一個很有趣的表演。
蕭敬騰
我前面其實很不舒服,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比如說我第二次唱《那女孩對我說》,講實話它就是撿現成的,因為它這個就是網絡紅歌,也沒有對它做太多設計,我就把它唱出來,然後得了第二名。
前面的歌我也很喜歡,只是差別在我們有花心思去愛它,我只是把它唱出來而已,我就選一些大家想聽的歌,然後儘量不被淘汰,以這個心情去出發,我覺得非常不好。
相信從上述周深和蕭敬騰的自述裡大家也不難看出,比賽進行到現在他們的思想都有了很大轉變,而這個轉變實際上在華晨宇演唱《神樹》和《降臨》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另一方面袁婭維和米希亞、徐佳瑩則打從一開始就在展示自己。
所以當場內所有的嘉賓都達成了共識的時候,《歌手2020》就從一檔「打歌」節目徹底轉變成了「當打之年」。
這個當打之年其實也很好理解,在最好的年紀最佳的狀態,拿出最優秀最不一樣的東西給觀眾看到,讓所有的聽眾明白在華語樂壇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歌手,他們各自風格不一,但卻能彼此互相撐起一片天。
雖然第八期才開始但也不算晚,在接下來的節目裡我們將會有全新的體驗,每一位嘉賓拋開輸贏去還原最真實的自己,相信一定會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