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追過智能手環的網友一定對「Jawbone」這個品牌有過了解,筆者也曾一度準備剁手將她擁入懷中。曾經智能手環屆銷量第二的霸主。據知情人士透露,可穿戴設備廠商Jawbone已經停止生產UP系列運動手環,並將剩餘的庫存打折賣給第三方分銷商。前兩年才剛剛興起的智能手環,到了今天已經不那麼流行了?非也非也!憑藉著超高性價比,小米手環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智能手環;小米手環全年銷量突破1000萬枚,並建起了中國最大的人類活動資料庫。月銷量突破了100萬枚,2015年 全年銷量突破了1000萬枚;無論哪個數字,都是中國產業界的紀錄創造者。然而在Jawbone 這樣傳統強有力的公司宣布不做智能手環的今天,小米手環2代正式到來。是不是會繼續延續小米手環一代的風採?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吧:
2代帶來了哪些升級?包裝風格倒是沒啥改變,黃色牛皮紙已然成了小米的一個代名詞。儘管手機攀升了,但包裝方面沒有多大改變。
掀開盒蓋,就是上圖的樣子,一代的樣子時間太久了真心不記得了,好像也是這樣類似的布局,一樣的用的黑色矽膠腕帶,一本說明書,一根充電線。
從2014年夏天推出,兩年的售賣讓華米科技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設備品牌,低廉的售價,超長的續航,全防水設計,實用好用的基礎功能,顯然小米不願意打破這個良好的勢頭,第二代產品的設計大體還是沿用了第一代的設計,只是做了升級改進。
外觀上的設計還主要差別在於前面板多了一塊小小的0.42寸OLED屏幕,主要用來顯示時間、步數、APP通知等基本信息,默認只顯示時間心率和步數;可以在小米運動中進行調節,顯示距離、熱量、電量等信息。在手環端通過觸摸圓形區域,可以切換信息的顯示。由於屏幕的限制顯示內容比較有限。
背部為心率模塊,筆者只用過第一代的早期版本,心率版沒用,不過其他品牌的還是有接觸過,心率監測模塊為更好的與手臂接觸,稍有凸起,實際上心率測試模塊的數據因人而異,前一次還是70左右的心率,下一次就蹦躂到了90多。這功能想要準,就要把腕帶牢牢的拴在手臂上,這樣帶來的就是不透氣壓迫感。
充電方式和一代相似依舊為兩個觸點的接口,位於手環本體一側;不過一代產品大家都知道待機能夠整整一個月,所以也不需要考慮充電方便與否的問題,那麼第二代長平多了顯示屏和心率監測模塊,在耗電上是否有能盡如人意呢?抱歉,筆者用的時間不到一周,官方稱其待機20天的周期都沒有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小米手環2代電池容量由45毫安時增加到70毫安時。實際正常使用一天掉電僅僅只有3%。沒有一代那麼強悍,但小20天的待機時間還是足夠讓人不去糾結這個事情。
和一代相比有哪些設計?腕帶的材質還是採用的親膚橡膠材質、輕巧的重量,佩戴手腕上絲毫感覺不到壓迫感;相比一代而言,開模更加精準,看不到毛刺。更軟一些了。這方面兩款產品放在一起感覺細節差距還是蠻明顯的。在前臉部分,相比第一代銀色的搭配,第二代採用了和腕帶相近的顏色,更加低調了。小米手環2代的卡扣設計繼續沿用第一代的設計。牢靠度沒有因為材質變軟而變差。相反第二代在卡入的時候更加輕鬆,第一代稍緊湊一些。
筆者拿到這款產品的時候最關心的一點是屏幕材質是否為抗劃傷的鋼化玻璃材質,結果比較遺憾的是採用的依舊是我們俗稱的塑料材質,真心擔心會容易劃傷,影響美觀。之前就有過這樣的材質的手環,被筆者弄的體無完膚,屏幕上傷痕累累。
佩戴效果展示
和上一代沒有太多差別,只是在設計上第二代更加低調一些。
健全的生態入口;樂視生態模式的出現讓很多廠家表面黑黑對手,實際上背地裡在自我反思。是的,生態模式,並非樂視發明的,而作為小米這麼大的一個產品鏈早就已經是一個生態化模式了。智慧型手機、手環、智能家居等都是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小米運動早已經對相關產品進行了整合。相信小米運動app 不需多介紹了。挑點重點講講吧。
小米運動APP 集合了小米手環,體重秤,智能跑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產品加入其中來。而對於小米手環來說,一代該有的功能二代產品都有。如心率實時監控等功能是上一代早期手環不具備的。在APP 上可以對手環的信息進行設置,如顯示方式,佩戴方式,以及特別功能的設置都能夠實現。
數據實測?在測試數據之前,想問一下大家對手環記步的真實性認可嗎?相信有部分用戶和你筆者一樣買智能手環不是為了記步的準確性,而是一種信仰,一種嚮往健康運動的動力。那麼到底運動手環的記步功能靠譜嗎?筆者想說的是手環挺「靠譜」的,主要在於人不靠譜。無規則的運動模式,相信世間沒有任何設備能夠做到百分百準確。任何數據都是可以通過模仿得出的。所以咱們也就沒必要糾結這些皮毛了。不過雖然不能百分百準確,但我們可以無限靠近真實值。就記錄而言筆者做了一下對比。
正好手頭一二代都有。計劃是這樣的,兩個手環同時戴在左手上,然後觀察的記步數據的差別結合筆者實際的運動情況,來了解一下小米手環2代產品的一些改進地方是否符合預期。
由於最近都在鼓搗小米手環2代,所以起始步數有些差異。左側為小米手環1代產品截圖,右側小米手環2代截圖,後面的排序位置相同,不再做標識。
測試點1,實際筆者在家中僅僅是上網看電視,並沒有明顯的走動,此時一代手環已經記錄78步了,而二代產品僅僅只有14步。可見對於日常的動作手環同樣沒辦法做到完美,依舊有判斷誤區。這也是筆者前面說的記錄步數這玩意,咱們自嗨就行了,當真就不好玩了。不過就錯誤率來看二代要好不少。
測試點2。模擬走一百步,小米手環一代實際記錄步數為92步,而小米手環二代記錄的步數為103步。可見兩者間的算法或者是內部晶片有了一些改變。還是那句話:當真就不好玩了。
最後可能網友們最關心的是值不值得買的問題了。這個問題是一把雙面劍呀;筆者說值得吧,有人會說是託;說不值得吧,有人認為是米黑。推薦與否先不談,筆者說說這一周的使用感受吧。筆者當初買小米手環一代的時候,市面上並不是沒有帶屏幕的手環,而為什麼買這貨,主要還是圖便宜。手上有需要到一個手環的欲望,所以買了。對於二代產品,說實話149元的價格,性價比不高了。一代心率版也就加了20塊,賣99元;這加了一個0.42寸OLED屏,就要加價50塊嗎?這樣一看來似乎不值得。但實際對比後發現,二代升級之處還是有的,做工絕對精細多了。待機心率版從10天提升了一個等級20天的續航,雖然不敵一代普通版一個月的待機,但遠勝於一代心率版的10天待機。好了,只能說到這兒了,怎麼選,選不選還真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得到的主呀。到底會不會是爆款王?149元,依舊是要靠搶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