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的2020,真不好過!
繼年初 ZARA 武漢店一夜全關後,它再次迎來了大慘案:ZARA母公司半年虧損15億,計劃關店上千家。
服裝銷量持續下滑,國人不愛買衣服了?
中國是ZARA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二大市場,但是,ZARA 過去兩年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衣服價格,平均下跌了10%至15%,中國市場這塊「骨頭」對於ZARA來說,越來越硬了。
圖源:贏商網
這其實並不是ZARA一家的難題,整個快時尚行業都頭疼的很,因為它們之前瘋狂的埋頭狂奔,早已埋下了地雷。
從疫情爆發至今,選擇關店的快時尚巨頭不止ZARA一家,此前,優衣庫宣布關閉370家店,GAP、H&M、無印良品等快時尚巨頭,紛紛宣布暫時關閉部分門店。
顯而易見的是,居民用於服裝消費的比例確實是在減少,服裝賣不動了。
各大品牌紛紛關店, 真相是什麼?
很多企業怪罪於此次疫情,其實疫情只是讓很多企業的經營問題更快的暴露出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越來越理性、電商衝擊、未能迎合市場需求等問題,才是成為企業受創的主要原因。
圖源:網絡
1、消費者需求趨於理性
社會進步,時代發展,人們對於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消費者的理智也在直線上升,或許並不是人們不愛買衣服了,而是,將更多的錢花在實處,消費者更加的理性了,不講究穿太貴的,只要舒服就行。
2、電商的衝擊
隨著電商的普及,人們都不愛逛商場了,而且,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是,覺得網上的比較便宜,每年的雙十一,更是消費者的狂歡日。所以,電商的普及也會奪走消費者一部分的購買力,導致線下的服裝行業,感覺到了陣陣寒意。
3、特色直播、短視頻興起
網際網路工具的興起讓自建流量成為可能,如今短視頻大行其道,很多服裝品牌已經開始從短視頻平臺導流,優質的產品固然有需求,但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也是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環節。
國內服裝行業該如何良性發展?
1、品質型、定製型、多樣化
在消費者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不斷升級,在選購服飾產品時越來越傾向於選擇體現自身地位、個人風格的品牌服裝。
因此,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重點,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進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 形成發展新動能,創造競爭新優勢,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2、線上線下渠道結合
線上銷售憑藉營銷費用較低、銷售時間、空間不受限制、等優勢,在整個服裝營銷渠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線下渠道中,商場、購物中心在購物環境試衣體驗、聚集人氣等方面則更具有優勢,線上線下渠道高度融合,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3、網際網路、智能化滲透
網際網路與智能化技術將在製造、營銷、零售等多個方面對服裝行業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在營銷方面,通過在線下實體店安裝網際網路智能化設備(如智能導購等) ,也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