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全球穩定燈塔」又當上「歐洲抗疫模範」,德國悄悄邁向了...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 夏雪】若要問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是哪個國家,美國肯定是人們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個答案,絕大多數時候也是唯一答案。若再問哪個國家有望成為「超級大國」,人們往往會提到中國。然而,今年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一特殊時期,外界對國家力量的評價「標準」發生了變化:與以往聚焦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相比,現在人們更加關注醫療衛生、國家治理等方面。在這個背景下,德國的表現受到廣泛關注。在英國管理諮詢公司品牌金融11月底發布的一項報告裡,德國在「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其中,它在西歐國家中數「疫情防控最好的國家」為自己加分不少。而在一個多月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中國和德國正向超級大國邁進。不過,德國輿論對於「超級大國」的說法持審慎態度,認為這一定位需要結合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但無法否認的是,德國經濟強大,在歐洲內部扮演領導角色,是全世界範圍內實力出眾的國家。只不過,德國將迎來一個轉折期——擔任總理已有15年的默克爾將在明年卸任,這將給德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歐洲唯一的超級大國」

根據英國公司品牌金融最新發布的《2020年國家品牌》報告,美國和中國在「全球最具價值國家品牌」榜單中位列前兩名,日本和德國緊隨其後。不過在「全球最強大國家」排名中,德國以84.9分位列榜首,第二名至第四名依次是英國(83分)、瑞士(82.9分)和美國(82.8分)。

該報告的調查對象是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5.5萬名受訪者。與「全球最具價值國家品牌」排名只關注「硬實力」不同,「全球最強大國家」榜單更注重軟實力,考量因素除了經濟水平外,還有教育、政治管理、國家聲譽及對世界舞臺的影響等。品牌金融表示,長期以來,德國以強大和穩定的經濟著稱,在該公司調查中的大多數領域裡得分都很高,尤其在政治穩定且治理良好方面。「德國仍然是整個歐洲大陸乃至全球穩定的燈塔。」品牌金融CEO戴維·海格表示,隨著歐洲兩極分化加劇,德國以往展現的可靠領導力將繼續發揮作用,帶領歐洲復甦。

一些外國領導人也曾在表態中將德國稱為「世界強國」「超級大國」,比如前文提到的普京。10月下旬,他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的會議上通過視頻表示,美國的地位已經削弱,英國和法國也是如此,而中國和德國——以政治和經濟實力來看——正向著超級大國邁進。普京當時強調,如果美國不準備與俄羅斯討論全球問題,俄羅斯就準備和其他國家展開討論。匈牙利總理歐爾班6月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也表示,「德國是歐洲唯一的超級大國」。一些媒體則表達了相關期待,《華爾街日報》5月刊文說,當歐洲面對財政危機和地緣政治挑戰時,「德國需要再次成為世界強國」。

若將德國與「超級大國」聯繫在一起,外界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經濟實力,多年來,德國始終保持著「國強民富」的狀態。德國網分析說,實體經濟是德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工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比22.9%,是G7國家中最高的。該國進出口總額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高達7成,經濟開放程度高。除此以外,德國有超過1000家中小企業是行業龍頭,它們被稱為「隱形冠軍」。

德國《世界報》說,悠久的展會傳統也令德國經濟如虎添翼。德國是舉辦國際展會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年舉辦的展會數量大約有150個,吸引著逾1000萬人次參加,在招商引資的同時也拉動了旅遊業。另外,德國擁有多個行業中心城市,比如慕尼黑是高科技行業中心,斯圖加特是汽車製造業中心,法蘭克福是金融中心,柏林是初創企業的天堂。各行業以及上下遊產業依託中心城市發展,既避免了「城市病」,又能凝聚優勢、節約資源。德媒還認為,德國「藏富於民」的根本因素要歸功於良好的就業率。對於未來的發展策略,務實的德國人不擅長於提出宏大的總體性目標,但是各行各業都會做出一定規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經濟部制定的《工業戰略2030》規劃。

也有跡象表明,德國近年來逐漸有了「大國心態」,比如聯邦國防軍的海外任務日益加重,以及9月初德國政府公布了有關印太政策的指導方針,提出在氣候變化、自由貿易、數位化、法治與人權、文化等領域與區域夥伴國家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在安全政策方面與區域夥伴展開合作等。

不以「強國」自居

不過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姜鋒看來,將德國稱為「超級大國」是言過其實的。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德國是一個『經濟強國』,但其創新能力目前在國際上並不處於非常拔尖的位置。在安全、軍事等領域,它沒有議程設置的國際影響力,也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德國也不能算是一個『政治強國』,不然它也不會極力推動歐盟一體化。」

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德國輿論對於有關「超級大國」的稱呼或期待也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欣喜、自得。不少德國人在媒體報導下留言說,這些說法只是對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的肯定,但在經濟、軍事等領域,它尚且無法與美國、中國等平起平坐。

「由於二戰的歷史原因,德國一直很低調。」來自柏林的歐洲政治學者奧利弗·福克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即便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也不以「強國」自居,更不會說自己是「超級大國」。德國擔心,宣傳自身強大會引起美國關注,令其他歐洲國家不安心,被外界質疑沒有好好反省二戰的暴行。福克斯說,現在德國人懷有「小國情結」,對較小國家更加友好,對大國則相對警惕,2013年出版的《可怕的超級大國:德國為何最終必須長大》就說明了這種狀況。

「德國更像是道德上的超級大國」,《焦點》周刊評論說,在各個國際機構的評選中,德國常常被評為「國際形象最佳的國家」「最強大的國家」,但這些往往是各國民眾打出的「印象分」。

在國際舞臺上,德國履行價值觀外交,支援相對貧窮落後的國家,而在強國中間往往採取中間路線,成為世界政治的平衡器。德國常用道德標準對其他國家指指點點,也包括針對美國及其公民。《焦點》認為,德國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更謙虛一些。

默克爾「後繼無人」?

不少分析認為,德國在最近15年能穩步發展,甚至成為一些民眾心中的「超級大國」,與默克爾政府的穩定治理有關,尤其是在危機中,默克爾經常能發揮領導作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她的民意支持率就不斷上漲。德國電視一臺的「德國趨勢」民調顯示,民眾對默克爾的滿意度(74%)達到自2015年4月以來的新高,甚至有很多德國人希望她能尋求第五個任期。

不過默克爾已經表示,將在2021年卸任,德國輿論近年來也經常聚焦於「尋找默克爾接班人」上。本來,基民盟主席、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已經成為公認的接班人,但基民盟在多州選舉失守、黨內鬧分裂後,卡倫鮑爾今年2月宣布,不會參加明年的總理競選。她本來打算在今夏辭去基民盟主席職務,但由於疫情,競選推遲至明年1月。

目前,基民盟主席的候選人主要有三位:一是法律和金融專家默茨,他深受許多黨內大佬喜愛,但卻是默克爾的政治對手。2002年,就是默克爾迫使他讓出議會黨團主席職位,由她自己出任這一重要職務;二是北威州州長拉舍特,他屬於實實在在的政治家,但缺乏創造力,很難獲得年輕一代青睞;三是現年40歲的衛生部長施潘,他現在的支持率很高,但許多老一輩認為他太年輕。

另外一名熱門總理候選人是基民盟姐妹黨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澤德。在疫情中,他表現得比其他任何州長都更加堅決和嚴格,人氣大漲,引發「澤德熱」。

明年,基民盟和基社盟將協商推薦一名候選人參加總理競選。不過觀察家認為,目前這些人與默克爾之間尚有巨大差距,《焦點》周刊甚至以「默克爾後繼無人」來形容德國未來的政治狀態,認為該國或將面臨領導力「真空」。

姜鋒表示,在過去15年裡,默克爾是深度塑造德國政治風格與結構的主要推手,她的卸任很有可能帶來不確定性——若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政治中心,德國內部可能出現震蕩,尤其是擺在歐洲面前的還有疫情、經濟復甦、英國脫歐、與美國重塑關係等一系列挑戰。不過現在,德國政壇已經有聲音呼籲各方合作,平穩實現權力交接。

德國學者福克斯對《環球時報》說,默克爾執政很有自己的特色,以穩健、強大的平衡力著稱。在國際事務中,默克爾以大局為重。在危機中,她如同一枚「定海神針」。不過,默克爾的接班人也可以創造自己的特色,給德國政治生態帶來新的氣象,但這需要時間來磨鍊。

福克斯認為,在中美之間,作為歐洲第一大國「需要更有魄力的領導人,帶領歐洲立足世界」。他期待歐盟能在今後10年成為地緣政治中一股強大的力量,「而這需要馬克龍式的領導人,以展現歐盟的自信,讓歐盟更加戰略自主,但同時也要保持默克爾的中立和善於讓步妥協的風格,以團結各個成員國,共同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被稱「全球穩定燈塔」又當上「歐洲抗疫模範」,德國悄悄邁向「超級...
    然而,今年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一特殊時期,外界對國家力量的評價「標準」發生了變化:與以往聚焦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相比,現在人們更加關注醫療衛生、國家治理等方面。在這個背景下,德國的表現受到廣泛關注。在英國管理諮詢公司品牌金融11月底發布的一項報告裡,德國在「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其中,它在西歐國家中數「疫情防控最好的國家」為自己加分不少。
  • ...穩定燈塔」又當上「歐洲抗疫模範」,德國悄悄邁向了「超級大國」?
    然而,今年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一特殊時期,外界對國家力量的評價「標準」發生了變化:與以往聚焦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相比,現在人們更加關注醫療衛生、國家治理等方面。在這個背景下,德國的表現受到廣泛關注。在英國管理諮詢公司品牌金融11月底發布的一項報告裡,德國在「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其中,它在西歐國家中數「疫情防控最好的國家」為自己加分不少。
  • ...燈塔」又當上「歐洲抗疫模範」,德國悄悄邁向「超級大國」?--上觀
    在英國管理諮詢公司品牌金融11月底發布的一項報告裡,德國在「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其中,它在西歐國家中數「疫情防控最好的國家」為自己加分不少。而在一個多月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中國和德國正向超級大國邁進。不過,德國輿論對於「超級大國」的說法持審慎態度,認為這一定位需要結合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
  • 德國在抗疫和復甦間艱難平衡(環球熱點)
    疫情嚴峻 據默克爾介紹,「硬性封鎖令」的主要內容包括:除了提供日常必需品之外的所有零售商鋪必須關閉;中小學和幼兒園理論上應關閉,但允許提供兒童緊急看護;社交接觸限制照舊,假期期間可適當放寬,允許進行聚會,但不含兒童在內的人數上限為5人,且應為「關係非常近的親友」;跨年夜禁止售賣煙花爆竹,且不允許進行聚會等。
  • 新冠死亡病例數超50萬,歐洲抗疫一年鮮有贏家
    新冠肺炎暴發至今,歐洲有超5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後果目前還難以完全預測。當全球和新冠肺炎共處一年之久時,人們可以越來越明顯地看到,哪些策略更適合抗擊疫情,哪些國家抗疫更為成功。德國是否是歐洲抗疫模範生?
  • 德國燈塔筆記本48小時7折特惠
    彈力綁帶,在歐洲已經流行好多年,方便攜帶、不易折頁。LEUCHTTURM1917(燈塔1917)是全球最著名的的筆記本品牌之一,1917年成立於德國漢堡,近100年歷史。幾乎每本扉頁上都印著亞伯拉罕·林肯的名言:最終,重要的不是活了多少年,而是這些年你怎麼活。
  • 全球抗疫救市兩線作戰 德國推出戰後「最大經濟救助計劃」
    這個周末預計將成為各國爭分奪秒出臺抗疫救市政策的機會窗口。周五盤後傳出重磅消息:中國央行決定於3月16日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必勝主義已經開始紮根」,美國彭博新聞社13日評論稱,截至目前,這個國家在全球股市動蕩中表現出罕見的穩定,「愛國投資正在得到回報」。
  • 全球紡織事(10.30):歐洲抗疫封鎖且取消聖誕市場,擔憂情緒蔓延打擊...
    全球紡織事(10.30):歐洲抗疫封鎖且取消聖誕市場,擔憂情緒蔓延打擊需求前景,周四國際油價延續跌勢逾3% 。行情簡報1)  越來越多的報導都表明,採取抗疫封鎖措施的歐洲國家及地區的個數在增加,且有部分國家宣布取消今年聖誕市場。石油大國俄羅斯也不排除未來採取封鎖措施的可能,亦給市場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 你可能還不知道,美國的種族主義,曾被德國納粹奉為榜樣!
    惠特曼教授強調,作為種族相關法律全球領導者的美國為1933年9月《普魯士備忘錄》(Preuische Denkschrift)也就是《紐倫堡法》前身,提供了最實用的參考依據。美國於1924年頒布的《種族完整法》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優生學,以種族清洗為目的的現代種族主義法案。授權政府為居民辦法人中證書,使用『一滴黑血』的法則,即若有一方祖先非白人即被貶為二等公民。
  • 江西萍鄉:各級好人凝聚文明力量 模範引領齊心抗疫
    全國道德模範王振美:不給「大家」添麻煩  3月4日,95歲高齡的全國道德模範王振美身體不太好,但他還是顫顫巍巍地親自將1000元「特殊黨費」交到了夕陽紅黨支部書記的手中,希望能為疫情防控獻一份愛心、出一點力。
  • 歐美開始解封,全球抗疫風險有多大?
    西班牙逐步解封西班牙是全球疫情的「重災區」,其嚴重程度長時間位列歐洲國家之首,僅次於美國。德國堅持穩慎從病例看,德國將近16萬例,相當嚴重,死亡人數6061例,比例很低。因此德國的封閉隔離措施要比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晚一些,也寬鬆得多。但自由自在慣了的德國人仍感到無法忍受,而死亡人數相對較少又讓一些人不斷抱怨封閉隔離沒必要。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在搞平衡,並被認為平衡術相當出色。
  • 歐洲領導人影響力排行榜出爐 德總理默克爾被稱「基石」
    中新網12月8日電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政客歐洲版(Politico Europe)發布2021年歐洲最具影響力領導人排行榜,德國總理默克爾被稱為歐洲的「基石」;義大利總理孔特則被評為歐洲最值得信賴和努力工作的國家領導人,也是義大利現代史上最穩定的領導者。
  • 為德國燈塔Leuchtturm1917 A5筆記本定製的瘋馬皮保護套LA505S
    我們DM皮革工作室專為德國燈塔Leuchtturm1917 A5記事本定製了一款手工瘋馬皮保護套。德國燈塔Leuchtturm1917,顧名思義成立於1917年,為百年品牌,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兩大筆記本品牌之一」(另一個是Moleskine),LEUCHTTURM在德語中即為「燈塔」之意,燈塔不僅能為困難水域中的船舶引導航向,同時也是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的象徵。
  • 全球抗疫「模範生」的臺灣地區,蔡英文敢做普篩不
    民進黨當局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吹噓的「抗疫神話」也被事實打臉,可是民進黨當局仍舊一意孤行,臺灣地區標榜自己為全球抗疫「模範生」。這讓網友調侃,不如做做普篩。民進黨當局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對臺灣地區疫情進行了「美化」,隨著多起臺灣境外輸出病例,已經原形畢露,民進黨當局已經讓臺灣民眾感到十分失望。
  • 為什麼德國菜竟然被稱為歐洲的東北菜?
    在歐洲,酸菜甚至成為了德國人的代名詞。(圖片來自網絡,侵刪)中國東北地區同樣有醃酸菜的傳統,同樣都是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在當時大雪封山的特殊時期,酸菜成為了重要的營養來源。德國酸菜通常用圓白菜或大頭菜加入香葉、芥末子醃製,這樣醃製出來的酸菜酸味十足。製作「葡萄酒酸菜」時還可以加一些白葡萄酒發酵。
  • 中方介紹抗疫國際合作進展 將與歐洲國家舉行視頻會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答問時,介紹了中方參與抗疫國際合作的最新進展。他透露,中方將於19日晚同歐洲方面舉行視頻會議。耿爽強調,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際社會對中國提供的政治支持,以及79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為中國人民提供的抗疫物資援助。 如何應對疫情給全球安全帶來的挑戰?全球抗疫形勢十分嚴峻,中方認為應如何應對此次疫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的挑戰?
  • 全球疫情防控做得最好的國家:德國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五
    近日《德國世界報 Die Welt》調查顯示,目前全球疫情防護工作做得第二好的國家是德國!第一位是以色列,第三位是韓國,第五位是中國!寮國從疫情風險來看,德國不在20國之內!因此在這場全球化的疫情流行期間,待在德國才是真正安全的選擇!!!畢竟德國擁有強大的疫情檢測能力、先進的醫療設施和完善的醫療保障等等。德國的抗疫策略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 「法式抗疫」啟示歐洲如何渡難關
    新華社記者高靜攝法國是較早確診新冠感染病例、較早決定全面封城、較早宣布疫苗接種戰略的歐洲國家。這麼多「早」,讓人原本對它的防疫工作抱有很大希望。可惜,這些「早」並沒有遏制住疫情,相反,法國新冠確診病例數在歐洲遙遙領先,成為全球疫情嚴重程度排名前十的國家。疫情之下,法國的很多問題都被暴露出來。
  • 道德模範與抗疫英雄宣講走進衡陽市蒸湘區
    號外深度客戶端湖南訊(通訊員 譚秀琴 龍亮)為深入學習宣傳身邊好人、抗疫英雄的先進事跡,弘揚中華美德,傳承好人精神,12月8日,衡陽市蒸湘區編辦和區信訪局邀請了"全國抗疫最美家庭""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曹亞斌,"中國好人""全國自強模範"肖躍蓮,"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最美志願者
  • 蔡英文槓上德國,德方回應:臺灣不是我們所承認的「國家」
    編輯:化蝶今年初,全球新冠疫情泛濫,醫療設備,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奇缺,臺灣地區也不例外。民進黨「口罩外交」但是4月份,民進黨當局不顧島內物資稀缺的狀況,向歐洲和其他地區國家捐贈了上千萬的醫療物資,其中捐贈德國100萬口罩,號稱人道主義援助,也被島內民眾稱為「口罩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