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電影#
文|阿倫
《貓的報恩》(貓の恩返し)是吉卜力工作室2002年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故事改編自漫畫家柊葵的漫畫。劇中神秘帥氣的貓男爵以及那位胖胖的、神出鬼沒的大白貓,其實就是《側耳傾聽》中的那兩隻貓。
影片描繪了一個普通女高中生掉進奇幻世界後的神奇經歷,女主角小春是一位普通的中學生,善良的她從車輪下救了一隻貓的性命,這奇怪的機遇,使她開始變得勇敢、自信起來。
《貓的報恩》雖然不像《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等宮崎駿的名作那樣內涵豐富恢弘壯大,雖然故事相對單純,但單純的背後依舊隱藏著一些宮崎駿一貫喜歡的影射現實,小春在貓國的一系列遭遇就是宮崎駿想要影射的現實。
01貓王的報恩有些尷尬
小春之所以會被貓報恩,是因為她曾經救下了貓國王子,但是貓對於小春的報恩則是顯得有些尷尬了。
在救了貓國王子之後,小春先是收到了貓國子民為她種下的一院子貓尾草,緊接著又收到了貓咪喜歡的木天蓼和老鼠,而小春的閨蜜則是收到了滿院子的球拍,這是貓國用舉國之力所準備的最高級謝禮,但這些,小春都不喜歡。
於是貓王的手下只能邀請小春到貓國去享受更好的謝禮,同時為了答謝小春,貓王決定讓月牙王子迎娶小春,然後還沒有等小春考慮清楚,迎親隊就突然出現將小春帶到貓國去了。
在貓王看來自己娶小春為王妃是最大的恩賜,也是對於小春最好的回報。而曾經得到過小春的幫助的月牙王子和白貓小雪則不這樣認為,月牙王子和白貓小雪認為,對小春報以尊重且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幫上忙,才是正確的報恩方式。
後來事實也證明了月牙王子和白貓小雪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小春在最後終於忍無可忍地對貓王罵道:「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啊!我怎麼可能當你的妃子?你這隻變態貓!」
02報恩卻以上位者自居,這種想法雖然可笑卻是一個普遍的現實
對於貓王報恩的方式,大部分朋友都是覺得有些搞笑的,然而這讓人覺得有些可笑的事情卻經常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貓王在貓國或許是王,但是在人類世界中和普通貓的區別不大,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小春無足輕重的國王名號,卻成了貓王以上位者俯視小春的資本。在貓王的這種心態下,一場本應讓我們感動的報恩成為了滑稽的施恩。
現實中其實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朋友或者其他人幫助了我們,而我們在報答對方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也會像貓王一樣失去本心,給予幫助了自己的人,一些看似很認真實際卻是對方困擾的報答。甚至有時候我們也會像貓王一樣,眼裡只有自己的小地位、小成就把報恩當作施恩。
這個略微有些滑稽的童話故事不止是讓我們哈哈一笑那麼簡單,更是用童話般的描述告訴了我們一些哲學的東西。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屬於貓王的那一面,只是因為我們是貓王,沒有發現自己做錯了什麼。
《貓的報恩》中貓王的滑稽表現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知恩圖報確實是件好事,但是在報答對方的時候要用對地方,回饋施恩者的同時也要記得尊重施恩者。
03貓國其實象徵著舒適圈
《貓的報恩》其實是有兩條隱喻線的,一條是貓王對小春的報答,另一條則是小春到了貓國後的心理變化。在我個人看來,影片中小春的心路歷程位置其實是要高於貓王那場滑稽的報恩。
小春在得知自己要嫁給月牙王子時,對於嫁入貓國之後的生活是有過幻想的。雖然她的思緒很快又回到了現實,但就是因為這短暫的猶豫,才導致了自己被強制地帶到貓國,進而產生更多、更大的誤會。
而這些幻想產生的根源正是因為小春曾經幻想過自己在成為貓咪以後,就可以白天呼呼大睡、吃吃喝喝,能夠過上什麼煩惱也沒有的生活。
這種幻想看似很童話,實際上是在隱喻我們內心的舒適圈。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這種頹廢的想法,渾渾噩噩的混日子每天什麼也不用做。然而後來小春的遭遇讓我們知道了,她內心一直幻想的舒適圈其實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美好。
正是因為這種極大的心理落差和貓男爵的鼓勵,才讓原本在舒適圈中混日子的小春鼓起了勇氣跳出舒適圈,回歸到原本屬於她的現實生活中。
04小春的成長才是故事主線,貓王的滑稽報恩只是一個插曲
《貓的報恩》整體劇情雖然一直圍繞著貓王報恩進行,但是從最終的結局來看,他的報恩並不是故事主線,小春的成長才是真正的故事主線。
經歷了貓國遊歷後的小春,從開始只會消極地逃避現實頹廢少女,變成了後來的積極面對生活的堅強少女。我們在看到一位少女蛻變成長的同時,也仿佛看到了那個因為在生活上、工作上、人際交往上的不如意而消沉的自己。
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是如此,很多人喜歡呆在舒適圈中,喪失了面對生活的勇氣,一直逃避現實,抱怨自己倒黴的遭遇卻從來沒有想過改變自己。但一個人如果想要成長就必須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舒適圈,只有走出了舒適圈,經歷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才會有所成長發現真實的自我。
成長是件痛苦的事,但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就像貓男爵的特製紅茶一樣,每一次的味道都不同,所以不敢保證好不好喝,但這卻是自己特製的。後來小春能夠和貓男爵一樣說出這樣的話,正是因為她邁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步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成長。
你也想品嘗下屬於自己的特製紅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