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昨天跟幾位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有一位一直在倒騰自己的手機。因為大家都比較熟了,並且其中幾位都比較看小說,所以也都沒把「拿著手機」放在心上。
可吃著吃著,他突然重重的把手機拍在桌子上,然後又迅速拿起,一邊滑動屏幕一邊說「敢刪我,以為我非你不可是不是,我也刪你」。
我們見他這麼暴躁,就沒好意思問他發生什麼事兒了。不過沒過幾分鐘他自己說,「沒事兒沒事兒,就是前兩天在附近加了個姑娘,剛剛聊的有點不愉快就把我刪了,有點小情緒,這把她一刪頓時舒服了。」
作為朋友呢,自然看得出來其實他挺喜歡那個女孩的,不然也不會被刪之後有那麼大的反應,但既然他選擇「講述另外的故事」,那自然也選擇尊重他的考慮。但也不得不說的是,他經歷的這件「你刪我,你居然刪我?我也要把你刪了」的劇情確實有些俗套。
確實俗套,俗到即便發生了,除了當事人,也一般不會有人放在心上、也不會有人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什麼不正常的。
當然,我也覺得這樣的行為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同時,我也認為生活中很多細碎的東西,其實就像是泥土一般,覆蓋在金子的表面,欺騙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誤以為那不過是普通的砂石。但其實生活中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都是我們通過揣摩細碎才收穫的。
而這次對「拉黑」看似十分無趣的探索,也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與誰做朋友、與誰保持距離、與誰斷絕朋友關係,也都有權利制定屬於自己的標準,去根據標準判斷可以和誰做朋友、需要遠離誰、與誰可以親密接觸。
即便有些朋友的判斷標準簡單粗暴到「你讓我不開心,我就拉黑你」,我也只會覺得這樣有些草率,而不會覺得這不正常。
「難道這樣不是很自私麼」。
這樣的行為確實包括了一些自私。但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的。因為窮極一生,陪伴在我們身邊面對所有的、在背後支持我們的、給予我們力量,認可和愛的都只是我們自己。幹嘛要因為擔心「他人一時的不開心」,而讓自己活得不痛快呢?
他人遭遇了不開心,沒有能力獨自讓自己從不開心中走出來,那是他人的事情。
當然,在我們自己遭遇不開心的時候,作為自己的主人,我們也有責任讓自己從不開心中走出來。
是的,我們作為自己的主人,有責任為自己制定一些「利於自己發展」的原則,來保證自己的人生能夠真正朝著還不錯的方向發展。因為這輩子,他人最多同行,可我們與自己卻是相伴始終、患難與共的夥伴。
現在動動手指就能看到周圍有誰、不用見面就能對陌生人打招呼、還沒見過真人就私定終身,社交相對於之前變得越來越廉價。「刪人全看心情」在這樣的背景下,也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況且,現在大家都那麼忙、生活壓力那麼大,逮著點時間就想著能多休息休息,哪兒有那麼多的耐心和修養耗在一個沒說幾句就讓自己不開心的人身上。早刪,早還自己一片清淨多好。
可這份清淨暫時只是「選擇刪掉」的那一方能擁有的,因為看到紅色感嘆號的那一方,正處在驚訝、委屈、生氣中,正在飛速的思考「我是不是該說點什麼」、「我接下來該怎麼做」。但最終都只會回歸到一個問題,我是也選擇刪除,還是將對方留著呢。
你會怎麼選擇呢,或者說在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刪除,又在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將對方留下呢。
當然,無論你為自己制定什麼樣的標準、無論你是選擇刪除還是留下,我都覺得你有權獨立決定。
但其中確實存在一些很容易讓人忽略的東西,而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在這裡把它們分享給你。
我們作為自己的主人,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而其中一個責任,便是需要對自己、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掌控權。
平時我們經常提到「人要自律」,而所謂的自律,就是自己約束自己,就是自己掌控自己。而我想你已經也從很多方面看到了,當我們逐漸自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定的掌控權之後,真的能夠有所收穫、生活輕鬆。
那麼,這種掌控,必然包括了一個很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由我們自己獨立決定。
「刪除對方」,是我們通過「他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好的感受」、「他總是給我們帶來不好的感受」,以及「他似乎並沒有改的意願」,結合現在社交很多、我們都比較累的實際狀況得出「這個人留在自己的生活中只是添堵」這樣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才做出的決定。
無論這個決定是否包含了自私或者其他,我都認為「它是經過獨立思考產生的,是值得尊重的,並且是自己掌控自己人生的表現」。
而這時候我們再換個角度,把自己當成一開始的那位朋友。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紅色感嘆號,我們的內心確實五味雜陳,個人狀態隨之逐漸下滑,「想要刪除對方的衝動」也慢慢湧起。
我們是想要和對方有所發展的,所以對對方有比較高的期待。而自己的期待、自己的主動卻得到「刪除」這個回饋,那出現負面情緒、狀態開始下滑,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可這時候的我們呢,被自己的情緒與負面包圍,並且內心中也逐漸湧起「報復欲」和「想要刪除對方的欲望」。
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選擇刪除對方,那自然不是經過獨立思考做出的選擇,而是被情緒、負面、欲望控制,由它們做出的選擇、而是在「他人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他人」這個觀念的影響下,由「他人如何對我們」決定了「我們如何對他人」。
這時候控制我們的是什麼呢?
我當然明白,在面對「被刪除」這個事實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泛起一些東西。但就像前面說的,消化這些負面與情緒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因為只有我們把它消化掉,才能逐漸恢復理性、才能逐漸由自己去做決定,而不是被欲望情緒之類的控制。
當然,經過思考後,如果依舊選擇刪除,那也是我們的權利。
「反正都要刪除,為什麼要搞這麼複雜呢」,可能會有朋友這麼想。
雖然確實存在「最終結果一樣」的可能,但重要的是產生結果的過程。因為這個過程佐證了我們是「一個對自己與自己的人生有掌控力的人」,還是「一個被掌控的人」。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