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一位同事提議叫披薩外賣,各人爭先提出自己的意見,
「必勝客啦」「至尊」「......」
其中一位小夥子說:「我以前也在必勝客做過,我也會做披薩,但是不好吃的」
「是啊,那點其他的吧」
這種情景我不是第一次見了,確實如此:如今的必勝客光芒漸退,風光不再。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品牌「聚美優品」。
聚美優品剛出現在人們視野的時候,憑著先發優勢和精準營銷一路走上神壇,4歲的聚美優品成為中國第一個赴美IPO的電商。
我們還記得那時候的陳歐風光無限,他還用「我為自己代言」來打廣告,品牌形象很好地塑造起來。
可是,這樣曾經的風光,現在為何不現了呢?
很多朋友都知道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假貨風波」。
言歸正傳,那為什麼必勝客的光芒漸漸褪色了呢?
我還記得5、6年前,必勝客憑藉定期推出多款產品的新菜單,確實吸引了不少朋友去嘗試。
那時候的必勝客發展迅速,不少的店面被開發出來,用餐率也高。
2019年1月31日,這一天,百勝中國公布了2018年財報,數據表明在肯德基強勁增長的同時,必勝客同店銷售額一連四個季度都在下滑,全年同比下降5%,持續拖後腿。
「受助於肯德基持續的強勁表現。經營利潤、餐廳利潤率和淨利潤也都有顯著提升。」百勝中國執行長潘偉奇(Micky Pant)先生說。2017年
必勝客拖了後腿,百勝中國只把增長歸功於肯德基,而沒有提及必勝客。
必勝客雖然不間斷修改自己的菜單,試圖推出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披薩,像前段時間上市的小龍蝦披薩,鳳梨也是很想去嘗一嘗鮮的,考慮到性價比卻一直沒去。
鳳梨覺得問題有三個:
一:眾多餐飲品牌的衝擊
餐飲品牌人才輩出,網紅產品快速的進入人們眼中。
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對於西餐的選擇就不像從前的中餐/西餐來做決定了。
特別現在年輕人更推崇奶茶店去休閒,特色餐飲店就餐,即使要吃披薩也可能會選擇一些新興的披薩店,例如「樂凱撒的榴槤披薩」,更便宜更好吃,鳳梨表示很愛。
二:創新能力
必勝客多年前推出的「24款新品的新菜單」......記憶猶新,持續了好幾年的樣子,確實吸客不少。
在如今餐飲市場上諸侯紛爭的局面中,靠新式產品推動消費者嘗試也是一種方法,可它的弊端就是羊群效應,只要有部分人說不好吃,一傳十就整個菜單系列都不行了。
另一個就是創新不及時,像樂凱撒09年就退出熱賣的榴槤披薩,必勝客15年才推出。外送業務都火了好多年,最近幾年才陸續推出...
三:性價比
從前鳳梨帶女朋友去一趟必勝客,起碼3位數才夠,畢竟它代表著高檔西餐。
現在,也有被它的活動吸引過去用餐,2-3個人點了活動產品,再加其他小吃飲料,最後也要一兩百塊錢。
確實無論是產品口味、用餐環境,還是產品價格,如今的必勝客沒能體現出「高檔」,正處於既不高檔也不實惠的尷尬局面。
餐飲業的競爭加劇,必勝客往後的路會走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