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青春期叛逆之謎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2021-02-07 天使在線幸福家庭

導讀: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父母發現各種狀況接踵而至,封閉、厭學、叛逆、沉溺網絡、早戀...父母們驚呼:我的孩子怎麼突然就變了,我那個天真可愛、聽話懵懂的小寶貝哪裡去了?是我們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嗎?我們到底怎麼做才能幫助到孩子?首先我們來聽聽科學家從生理上對青春期之謎的解讀:

過度飲酒,濫交,沒事兒從高處往水很淺的池子裡跳著玩,用膝蓋開車,青少年愛幹的很多事都讓人覺得不可理喻。有時候出離憤怒的父母會歇斯底裡地想,他們的小孩是不是腦子有問題。伊莉莎白⋅科爾布(ELIZABETH KOLBERT)發表在 《紐約客》上的一篇文章通過腦神經科學家近期的一些研究向人們解釋,青春期人群的行事作風之所以那麼不著邊際,可能確實是腦子的問題。

為了解開青春期叛逆之迷,美國天普大學的研究者們在一群老鼠身上做了一項實驗。這種編號為C57BL/6J的近交系實驗用鼠有顯著的行為問題,例如易患肥胖,嗜好嗎啡,攻擊同伴,並且還是一群酒鬼——只要給酒精,它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灌醉。

一共有86隻老鼠參與了實驗,其中一半年齡四周大,對鼠科來說正值青春期;另一半則是12周的成年鼠。它們被單獨或3隻一組關在有機玻璃製成的籠子裡。研究者們在它們的飲用水中加入酒精,然後通過錄像記錄它們的反應。

錄像結果顯示,平均而言青春期的小鼠們要比成年鼠貪杯,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飲酒模式:當青春期的雄性鼠被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時,消耗的酒精與成年雄性鼠基本持平;一旦和同伴關在一起,青春期雄性鼠平均消耗的酒精是獨處時的2倍,雌性則是1.3倍。

這一實驗結果發表在《發展科學》雜誌上,研究者們在文中稱,「因為顯而易見的倫理原因,類似的實驗不可能在人類青少年身上進行」。可是,在實驗室以外的地方,這種實驗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深受美國青少年喜愛的喝酒遊戲「整箱競賽」,就是比賽哪一隊人馬能在最短時間內喝完一箱30瓶裝的啤酒。

每個成年人都曾走過青春期。有研究表明,當人們被要求回顧過去的人生時,人們會傾向於更多地回憶10-25歲這個年齡段之間發生的事情,這種記憶現象被稱為「懷舊性記憶上漲」(REMINISCENCE BUMP)。但對成年人來說,青春期像是一個迷團,生動如昨去無法觸碰。連喝15瓶啤酒這種事成年人能理解嗎?誰又能想明白把兩瓶1.2升的麥芽酒用膠帶綁在手上到底有什麼好開心的?

弗朗西絲⋅詹森(FRANCES JENSEN) 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作家和神經病學家。在與艾米⋅埃利斯⋅納特(AMY ELLIS NUTT)合著的《青春期大腦:來自神經科學家的青少年養育生存指南》(「THE TEENAGE BRAIN: A NEUROSCIENTIST』S SURVIVAL GUIDE TO RAISI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一書中,她提供了一種綴以最新腦成像研究的養育指南。據她說,青少年的大腦有類似於汽車發動機中的次品火花塞的缺陷。「是額葉和前額葉部分的大腦皮層令我們行為明智,但青少年大腦不能完全發動位於額葉的那些氣缸,所以不該對他們一刻不停製造悲劇性錯誤大驚小怪。」

額葉可以被看作是大腦的執行官,負責對大腦其他部分產生的衝動進行核查。詹森指出,處在青春期的大腦正忙於在其不同區域間建立聯繫,這一過程包括在負責傳遞電脈衝的軸突周圍增加髓鞘質。這些聯繫是從大腦的後部開始建立的,額葉是最晚被接入大腦系統的部分之一。額葉的髓鞘要到20多歲甚至30多歲才能完全發育完成,換句話說,想要擁有「正常」的大腦,至少得等到青春期結束。


勞倫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是天普大學的一名心理學教授,也是一位父親和「醉酒鼠」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還是《機遇時代:青春期新科學研究的啟示》(「AGE OF OPPORTUNITY: LESSON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ADOLESCENCE」)一書的作者。和JENSEN一樣,他也認為青春期的大腦跟成人的大腦有所不同。分歧在於,斯坦伯格覺得問題出在增大的伏隔核上。

請試著想像下面的場景。一天下午,你坐在辦公室裡,鼻子裡塞了棉花球。辦公室的一個同事烤了一盤巧克力曲奇,香氣瀰漫在空氣裡,但由於你的鼻子被堵住了聞不到氣味,所以你繼續工作著。突然,你打了個噴嚏,棉花球掉出來了。曲奇的香氣襲來,你立刻衝過去吃了一塊又一塊。

這個場景是一個比喻,斯坦伯格說,成年人的鼻子裡總是塞著棉花球,因此對各種誘惑有足夠強的抵抗力,而青少年的嗅覺對於哪怕是百步開外的誘惑也極端敏銳。伏隔核被稱作大腦的「快樂中樞」,在童年時期逐漸變大,在青春期的時候達到最大狀態,然後開始逐漸收縮。

「快樂中樞」的增大和其他感官的感受力增強是協同發生的。當兒童進入青春期,他們的大腦會萌生出更多的多巴胺接收器。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在人體神經系統中分飾多角,其中最性感的一項功能就是產生愉悅感。

據斯坦伯格觀察,「不管是與友人出遊,做愛,吃冰淇淋,夏夜坐在敞篷車裡兜風尖叫,聽最愛的音樂,無論什麼時候做這些事情,都比不上在青春期的時候做那麼快活。」

這也就反過來解釋了為什麼青少年會做很多蠢事:從神經學的角度看來,並不是他們在估計危險方面的判斷力不如成年人,而是潛在的回報實在要高出太多太多了。斯坦伯格寫道,「認為青少年的魯莽是因為缺乏判斷力的看法是荒唐的。」

通常來說,青少年的健康狀況是非常好的,比更小的孩子要好。但是,青少年的死亡率高很多。在美國,15-19歲的青少年的死亡率是1- 4歲兒童的兩倍。青少年死亡的主因是事故,這種現象被稱為「事故駝峰」。

斯坦伯格把這種情形解釋為進化不協調的產物 。我們的祖先為了尋找配偶必須冒險離開親族,進入危險地帶的獎勵是性交的機會和隨之而來的繁殖,而理智地呆在家裡的代價是基因的湮滅。儘管2015年的青少年用手指滑過手機屏幕就能在TINDER上找到性夥伴,他們仍然保留了猿類的神經生理學特點。

青少年的生理設定本身就意味著瘋狂的冒險,而當幾個青少年在一起的時候尤其如此。舉例來說,青少年開車的時候如果車上有同齡夥伴,那麼發生交通意外的概率將是單獨駕駛時的四倍。(對成年人來說不管車上有沒有乘客,發生交通意外的概率是恆定的)。這一現象的通行解釋是分心或者同伴壓力,青少年們會相互煽動直到進了急診室才善罷甘休。斯坦伯格在人類和鼠類的青少年身上都做了一系列實驗,結果顯示同伴的在場甚至是想像性的在場可能起著更為本質的作用。

在一項實驗中,斯坦伯格讓參與者玩一種模擬賽車遊戲。他發現,不管是否被允許跟同伴交流,只要有同齡人在場,青少年就更傾向於冒險,比如說衝黃燈。在另一次試驗中,他告訴他的被試有一些青少年在另一個房間看他們玩賽車遊戲,事實上另一個房間沒有人,但結果與前一項試驗是一致的。實驗鼠也是這樣,它們的同伴並不能揶揄它或者叫它是膽小鬼,但同伴的在場同樣會激發冒險的行為。

腦成像研究顯示,同齡人的觀看會激活青少年大腦中的獎賞中樞,從而激勵他們尋求更多的回報,所以他們才能做出把麥芽酒用膠帶綁在手上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來。斯坦伯格在書中寫道,「事實上,當青少年清楚知道可能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同伴在場對於魯莽行為的增強作用恰恰是最強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看待暴力行為也會得到新的認識。犯罪率在13歲時急劇上升,在18歲達到頂峰然後開始回落。將這些數據以圖表的方式呈現時,這條所謂的「年齡-犯罪」曲線看起來像是馬特洪峰。這個範式一個世紀前就被注意到了(心理學家霍爾在1904年就描述過這一現象,他被稱為青春期的「發明」者),並且在美國以外的地方也同樣成立。斯坦伯格和詹森都認為犯罪駝峰是尚不牢固的額葉和過度敏感的愉悅中樞的共同結果,並以此為那些誤入歧途被判幾十年刑期的青少年辯護。

近代的很多新發明,比如汽車、迷幻藥,IPHONE,越野車,30瓶一箱的啤酒,半自動武器,都使得青春期大腦與環境之間的不匹配更加惡化。如今的青少年所面臨的誘惑之多是早年的人們做夢都無法想像的。

*本文為澎湃新聞據《紐約客》「THE TERRIBLE TEENS:WHAT"S WRONG WITH THEM?」 一文編譯,有刪減。原作者ELIZABETH KOLBERT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恩分享!

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我們了解了青少年在生理上的變化,更加能理解他們怪異的行為表現。面對生理上的變化,迷茫的青少年內心孤獨而恐懼,長期壓抑的內在情緒很容易在這個事情集中爆發,家長如果不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調整教養方式,很可能讓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

天使在線特別邀請到美國資深華德福和青少年導師WHITNEY MACDONALD,以其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教你如何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有覺知、有智慧地去引領孩子,讓青春期不再「惱人」!詳情請戳:為了孩子將來不叛逆,你現在就必須了解的「成長秘籍」 | 美國資深華德福與青少年導師Whitney帶領【工作坊】

不管您的孩子正在或即將步入青春期,亦或他尚在幼兒階段,這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值得我們每個成人去真正了解人最初21年中最為特殊與挑戰的一段發展時期的機會。

為正在或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長與老師,此次工作坊將為大家補上重要的且急需的一課;

為尚在幼兒或小學階段的家長和老師,從探看青春期孩子的發展需求與困境或問題,提前提醒或預警我們在孩子發展的前12年應如何更好引領和陪伴,才能健康支持到「一眨眼」就長大的孩子在青春期階段的發展!

—— Whitney MacDonald



| 導師簡介|


Whitney MacDonald:美國資深華德福主課老師和體育老師,教育學碩士,從事華德福教育近20年,他的兩個兒子都畢業於華德福學校。Whitney還曾經和KimJohn Payne(《簡單父母經》的作者)合作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工作。

Whitney接受過空間體育專業訓練,為中學和高中開發出了一套非常成功的體育課程。曾經指導越野賽、籃球、棒球賽以及青少年奧林匹克比賽。

與青少年和父親一起工作是他的專長與興趣點。目前,他擔任華德福學校的顧問工作,同時也是Sakonnet Passage項目的導師。Sakonnet Passage是一項通過與家庭和社區的工作,制定相關辦法來指導(尤其是父親們)和支持青春期孩子及其家庭順利度過青春期的項目計劃。


Whitney老師已經很多次來到中國,舉辦眾多工作坊,並擔任多個學校的督導老師,也是華德福中小學師資培訓的主要導師。他有強烈的意願分享他華德福教育的經驗與洞見,以及在長期從事青少年工作中所累積的智慧與實踐經驗。開闊「圈內人」的視野並啟迪大眾對孩子對教育的真正理解,從而引領他們可以順利地幫助孩子渡過各個重要的發展期,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健康成長。

☟ ☟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團購3/10~11與3/17~18雙周末工作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一群老鼠做實驗,解開了人類青春期叛逆之迷
    伊莉莎白⋅科爾布(Elizabeth Kolbert)發表在 《紐約客》上的一篇文章通過腦神經科學家近期的一些研究向人們解釋,青春期人群的行事作風之所以那麼不著邊際,可能確實是腦子的問題。  為了解開青春期叛逆之迷,美國天普大學的研究者們在一群老鼠身上做了一項實驗。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那麼第二階段是什麼時候呢?那就是青春期階段,這個階段既是孩子性格、人生觀的養成時期,也是做父母的對於孩子教育的最好時期,可以說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那麼為什麼青春期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但並不是說這個階段就該無所作為,事實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
  • 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人類有青春期,其他動物則沒有?
    除了人類,幾乎所有其他動物都沒有青春期。他們可以很快從他們的青少年成熟,當他們11或12歲時,他們可以有一個家庭和一個企業。然而,在性成熟之間有一段令人困惑的時間間隔,一個人要到十八、十九歲才真正成熟。在成年人眼中,青春期是一個衝動、焦慮、敏感、叛逆的時期。
  •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到底是什麼呢?
    達文西是歐洲的天才人物,500年前作出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北現代人類譽為經典,這幅畫仿佛被達文西賦予了靈魂,可以說是古今500年之內的頂級畫作,甚至圍繞著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花還產生了許多的謎團,一幅畫竟然能夠達到遠古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的高度,太偉大。
  • 鄧超12歲叛逆,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這個小心翼翼的動作,是他親歷兒子青春期的「後遺症」。麥家意識到兒子的青春期,發生在初二,有一天兒子突然關上了房門。自此,整整三年,這個門再也沒有朝他打開。大部分時間,兒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什麼。
  • 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從小接觸美術的時候,各個位就肯定接觸過這幅世界名畫,而在蒙娜麗莎這幅畫的背後,肯定有特別多的秘密。其實目前人類也沒有辦法完全的研究透蒙娜麗莎背後的秘密到底都有什麼,有網友分析出蒙娜麗莎,其特點在於,無論我們站在哪一個角度去看蒙娜麗莎,這幅畫蒙娜麗莎仿佛都能隨著我們的腳步移動。
  • 人類五大未解之謎:跟玄學有關,高科技無能為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趨勢,對全球掌握越多疑惑也伴隨著越多,擺放在大家眼前的有很多未解之謎,假如有朝一日能解除這種困惑了人類數千年的疑團,大家的文明行為是不是會往前大進一步呢?大家討論一下有什麼。一、實際和夢鏡哪一個更真正?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電影《狗十三》講述的就是處於青春期的13歲女孩李玩,因為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從最初的叛逆執拗,到失望妥協,直至最後麻木地成長為大人眼裡的好學生,看似懂事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青春期叛逆的隱痛和折磨。而這樣一個掙紮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在意李玩的痛苦,甚至沒有一個大人為自己的錯誤道歉,沒有人陪她走過那片荊棘叢。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不要認為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有意跟你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這樣就不會貿然批評孩子。 對於那些叛逆的青少年來說,他們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來並不一定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有人禁止他們去做。反之,如果一個叛逆的學生覺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沒有引起成人的更多關注和反對,人們表現出理解和認可,那麼做起來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叛逆的問題可能也因此而解決了。 神經語言程序學認為,行為背後總存在正面動機,是趨利?還是避害?
  • 孩子叛逆的背後,是父母無盡的限制!
    看起來好像是小姑娘不聽話、不懂事,只是,在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的表象下,更深層的原因是:媽媽對她的全方位控制,讓她更想反抗了,而網戀就是她反抗的一個發洩口,就算沒有找這個人,她也還是會有別的形式的叛逆。簡單地制定規則,粗暴地限制孩子,表面看起來很用心良苦,其實,它只是教育的懶惰。
  • 青春期溝通系列3:「我的孩子不叛逆,但他卻讓我懊悔終身!」
    其實,當我們了解了孩子叛逆背後的真相,我們或許會更容易接納孩子所謂的「叛逆」,更能從孩子的對抗中,成長我們自己。1.叛逆是孩子求生的方式這樣的場景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孩子玩遊戲或者學習不主動,媽媽就表現出不滿。媽媽強迫孩子放下遊戲,去寫作業,孩子要麼抗拒不去寫,即使去寫了,也是糊弄了事。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
  • 叛逆的原理
    我們肯定不會記得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說"不"字的了。就像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叛逆的。心理學家在一個人的成長初期定義了以下幾個叛逆期。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 寶藏之謎系列——「聖殿騎士團」藏寶之謎
    我是愛分享的神秘學家小凱,今天給大家帶來寶藏之謎系列——「聖殿騎士團」藏寶之謎。關注小凱,獲取更多關於寶藏之謎系列的神秘知識哦!好了,廢話不多說,跟隨小凱一起進行探寶之旅吧!但是,聖殿騎士團卻巧妙地把大量財富隱藏了起來。腓力四世沒有得到財寶,一怒之下殺掉了所有聖殿騎士團成員,他們的財寶最後也不知所蹤!
  • 青春期教育貧乏的背後,隱藏著他們缺失...
    「青春期」三個字 對很多女孩來說 是一個神秘又充滿期待的字眼。 但你知道青春期是什麼嗎?
  • 諾亞方舟之謎,至今撲朔迷離的世界未解之謎,有希望被解開嗎?
    諾亞方舟之謎諾亞方舟之謎記載於基督教經典《聖經》之中,講述了在遠古時代,一戶名叫諾亞的人家因為善良虔誠而得到上帝的寵愛,上帝告訴諾亞:不久之後將會有一場足以毀滅人類的特大洪水爆發,讓他準備一艘可以裝載一家人的船隻來逃難。
  • 人類的近祖之謎,海猿是不是人類的近祖?
    點擊《外星探索與未解之謎》一鍵免費關注!人生感悟分享,讓生活更美好,讓人生更精彩,讓金錢為您工作。每天分享企業家智慧資訊和善知識!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類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人類進化史中,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提出:地質史表明,400萬~8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後,海水退卻,已適應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陸地。
  • 《蒙娜麗莎》的諸多神秘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達文西到底是什麼人
    這幅畫的神秘讓後世之人著迷了500多年。直到現在,世界上仍然還有很多學者在研究它。但綜合各種流傳的有關這幅畫的神秘之處,不外乎以下7個方面:1、整幅畫是由幾幅畫「拼湊」而成的。裡面甚至隱藏有「外星人」的頭像,還有達文西自己的畫像。
  • 【未解之謎】世界上最為恐怖的未解之謎,很多人看過一二,但一定...
    福格特家族神秘藍色面孔照片困惑人們許多年,目前藍臉人之謎最終未揭曉。 1995年成都殭屍之謎 1995年成都殭屍之謎——據說,殭屍到華陽的時候是被人在公共廁所發現的,殭屍還扮成人樣子.坐火車到處跑.看到你合適就咬你
  • 青春期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源於父母的無知,父母還不警醒嗎?
    其實孩子到了青春期之所以會有叛逆行為的出現,與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錯誤的教育導致錯誤的後果,所以父母一定要開始警醒了。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瀋陽一個16歲的男孩,接連幾天在小區附近縱火,最後被警察帶走時說到自己縱火的原因,竟然是為了驗證爸爸的一句氣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