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辭去投行工作,成功創業賣龍蝦堡,開40家店年入6000萬美元

2020-12-22 騰訊網

很多高薪職場人士,雖然收入不菲,但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快樂。

更糾結的是很迷茫,不知是該咬牙堅持還是轉行放棄。

其實最理想的辦法是找一個兩者兼顧的中間方案。

面臨同樣難題的美國小夥子Luke Holden,正是通過兼職創業,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創立了一家年營收6000 萬美元的公司。

Luke的父親與祖父都以捕捉及處理龍蝦為生,因此他從小對捕龍蝦很有興趣。

但深知這行有多辛苦的家人非常反對。

因為龍蝦的價錢、產量、需求都不穩定,而且每次出海都要冒著一定的風險。

2007年,Luke從喬治城大學畢業後,聽從家人的建議,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到紐約一家投資銀行擔任理財專員。

這份工作年薪15萬美元,但Luke並不喜歡,也不快樂。

於是Luke 陷入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進退兩難的處境。

美食總是最能寄託鄉愁,想家的Luke經常吃龍蝦堡來減輕對家鄉的思念。

但紐約的龍蝦堡都加太多的沙拉醬,完全比不上家鄉緬因州龍蝦堡的味道。

而且紐約的龍蝦堡每份要30 美元,實在是太貴了,這讓Luke 有了開一家龍蝦堡餐廳的想法。

但貿然辭職創業並不理智,肯定會招來家人的反對。

Luke決定兼職創業,這個想法獲得了父親的支持,還給他3 萬美金的創業經費。

兼職創業必須要有個合作夥伴,Luke在免費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 上發帖,找到了他後來的好夥伴Ben Conniff 。

Ben耶魯大學歷史系畢,非常喜歡烹飪及享受美食,從寫美食推薦文章開始,希望擁有自己的餐廳。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用這3萬美元開始創業。

在美國開設一家餐廳需要費用,一般要12萬到49萬美元之間。

Luke的優勢在於,可以從父親的龍蝦處理廠進貨,父親給他90 天的付款期。

為了儘快營業,他們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籌備工作,2009年10月,Luke's Lobster 正式開始營業。

第一天他們預計賣出50 到100份的龍蝦堡,結果竟然賣出了500 份。

這是因為他們的龍蝦堡一份只賣14 美元,相比其他地方30美元一份的龍蝦堡便宜很多。

之所以價格這麼便宜,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父親龍蝦處理廠的支持,他們能拿到新鮮便宜的食材。

當時剛經歷過次貸危機,很多餐飲關門,員工失業。

所以無論是租房,還是招人都相對便宜。

而且由於次貸危機,很多人不再去名貴餐廳消費,從而讓14 美元的龍蝦堡大受歡迎。

因為第一家店大獲成功,六個月後,Luke決定辭去投資銀行的工作,全職經營Luke's Lobster。

到了2012年,Luke'sLobster 已經開了6 家分店。

這時Luke 的父親決定賣掉龍蝦處理廠,因為龍蝦處理廠的經營並不容易。

Luke 父親的處理廠每年的營業額是2000 萬美金,但真正的獲利卻只有5 到10 萬美金。

所以他決定賣掉處理廠,全心的幫助Luke 擴展Luke's Lobster 的生意。

Luke 和Ben 都支持,因為採購量上來了,他們找其他的處理廠合作就好。

但等到2013 年,Luke'sLobster 的分店越來越多時,供應鏈開始成為限制發展的瓶頸。

Luke 和Ben 於是做了個決定,將目前所賺到的錢,全部投資在建立自己的龍蝦處理廠。

只有這樣,才能掌控食材來源,保證食材的數量和品質。

供應鏈的拓展讓商業模式從輕變重,Luke 和Ben 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龍蝦堡只用到螯鉗肉,所以他們要想辦法把腿部、背部的肉、尾巴,都賣給其他需要的廠商。

這個過程中,又遇到資金問題,不得不向銀行貸款才渡過難關。

現在Luke's Lobster的龍蝦處理廠已經成為緬因州最大的龍蝦處理廠之一。

幾經努力後,龍蝦肉和尾巴等部位打入了美國著名超市Whole FoodsMarket。

Luke 和Ben 還把店開到了喜歡海鮮的日本,在日本開了10 家分店。

現在Luke's Lobster已經成為了一家有40家分店,500名員工,每年營收高達6000萬美金的企業。

Luke的創業中,你學到了什麼,創業時機很重要,從兼職創業開始,找到對的合作夥伴,還有搞定供應鏈。

這些都非常重要,缺少任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兼職創業,因為它能對風險兜底,用有限的風險,獲取無限的收益。

兼職創業是一個摸索期,即使失敗了也不影響正常生活,因為還有投行的工作。

摸索出得到市場認可的方向後,再全職創業一點也不晚。

很多人一開始就全職創業,結果導致沒有任何退路,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兼職創業一次不行,可以換個方向再試一次,只要試的次數多,總有成功的一天。

而全職創業因為每次成本太高,一次不成,很難有資金再試一次。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你收入不菲,但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知是該咬牙堅持還是轉行放棄的話,最好兩個都不要選,從兼職創業開始。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標明!

相關焦點

  • 美女微信賣芝士條月入40萬
    陳小鹿,85後的永州妹子,剪著幹練的短髮,做過7年的化妝師,曾經為許多主持人和明星做造型化妝工作,平均月入7000元,過著小資而平靜的生活。
  • 創業|90後的小夥,放棄工作,開包子店月入5萬以上
    很多人都想辭職創業,但創業成功的案例只在少數,所以不要太衝動,一定要想好了再做決定。那麼在公司上班,是否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呢?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的發展?  一個想明白是為自己而工作的人,自然不用別人催,他會想方設法把它做好,而工作就變成了他的事業。而打算創業,正確的賺錢思路很重要,你需要提前做一些布局,一手實,一手虛,兩手準備!譬如有一個立刻就可以賺錢的穩定收入,還有一個是看似現在不掙錢或虧錢,但未來有可能賺更多的新業務,這樣的虛實結合才能穩固,且無往不勝。
  • 月薪5萬,離開體制去創業,賣了3年煎餅,如今生活慘不忍睹
    果然在他進入體制兩年後,他辭職了,他覺得自己還有大半輩子的精彩生活,不能就這樣定格在體制內,一輩子看到底。於是決定自己出來創業,先是開了火鍋店,幹了一年,因為之前不善於經營,也不懂管理,結果全賠了。第二年他決定幹一些小買賣,於是開了家小型超市,讓自己的妻子來打理,可他又不懂經商,沒有供貨商,也不懂怎麼對抗競爭對手的壓力,一年後又賠了。之前在北京攢下的錢被這兩次創業霍霍得差不多了,第三次,為了生計,他在路邊賣起了煎餅果子,早晚出攤。好在他為人勤奮,這次沒有虧本,就這樣賣煎餅果子一下賣了3年。
  • 年過半百地攤創業,從賣蜂蜜到10億美元美妝品牌的成功秘訣
    於是Roxanne將蜂蠟搜集起來做成蠟燭賣,由此誕生了Burt's Bees這個品牌。一開始他們的蠟燭銷售的目標是一年賣2萬美金。沒想到他們一款脖子綁著蝴蝶結的泰迪熊造型的蠟燭,非常受歡迎。幾年後,他們居然每年能賣100萬美金。
  • 他是窮苦打工仔,僅初中文憑,卻把十元店開到了3800家,年入近200億
    沒錢沒背景到底該不該創業?很多人說在這個拼爹的時代裡,沒資金、沒人脈、沒技術,創業無疑是十死無生。可偏偏就有這麼一個人,他只有初中文憑,卻能白手起家,靠賣10元商品年入近200億。並在全球範圍內開了3800家店,它就是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家境貧寒,南下打工葉國富,1977年出生在湖北十堰的一戶貧困的農家,家裡有7口人,日子過得非常艱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 他拿1萬元在大學旁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創業之路
    楊城(左五)工作照楊城,漢口學院2017屆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生。2011年,楊城在學校周邊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的創業之路。創業啟程路,青年風採顯20112011年10月,楊城拿著自己積攢的生活費和找同學借的錢,總共1萬元在學校周邊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的創業之路。
  • 15平小豆漿店 竟年入1500萬 開出70家連鎖店!
    一杯2塊錢的現榨豆漿,可以賣進50多所高校,年入1500萬。從2元到1500萬元,2元「屌絲」豆漿產品逆襲「高富帥」,它是如何造就出如此神話的?「豆漿記憶」把自己的總店開在重慶,和眾多豆漿品牌躋身在一起,卻有著自己的風格:15平米的小店,只有1個店員,從清晨到晚上,只賣豆類粗糧產品,店內打著豆漿的名字也只賣豆漿,不賣別的,目前已成為重慶最大的豆漿品牌,廣泛地分布在渝、貴、川等地,全國連鎖店現在已經超過50家。
  • 創業案例分享:蠔爺賣蠔,如何年入4000多萬?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創業案例,今天分享給大家:對做餐飲的夥伴們提供一點新思路,仔細看哦~蠔爺,廣東深圳人,看他是如何年入4000多萬的?我們普通人是怎麼賣的蠔,先算一帳,普通蠔的利潤:在燒烤店,一個碳烤生蠔幾元錢,3元/只,蠔農半成品,2元/只評價:這是普通批發商的做法,賺中間毛利!看蠔爺的蠔:一隻能賣到幾百元,一年能掙4500萬是怎麼做到的?先看看人家用的招數!
  • 收割中國名媛,年入40億美元,它快追上阿迪了
    Lululemon有其底氣,靠著全球不到500家店,它一年賺了40億美元(2019財年數據)。2017年,Lululemon直營店每平方米年銷售額高達1.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元),耐克甚至不及它的1/3。
  • 移投行:「包子第一股」,在此一役
    目前,巴比饅頭在全國有2700家店,年營收近10億,成為中國面點行業的龍頭企業。 光是賣包子年銷人民幣20多億,坐擁3,000多家店,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飲巴比」)日前獲大陸證監會IPO審核(首發)通過,該公司董事長劉會平靠品牌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連鎖化銷售,才讓公司成為第一個靠賣早餐上市的餐企。
  • 她賠2000萬關40家珠寶店 轉5家手作首飾店年入1000萬 獲天使輪投資
    文| 鉛筆道 記者 石 偉  導語  在珠寶首飾零售行業,這是劉冰的第二次創業。回憶起上次創業,劉冰曾經歷了在全國擁有40家門店的輝煌。  這次,她選擇為自有零售品牌,加上手作體驗。2014年12月,全愛工匠第一家體驗店在北京三元橋鳳凰匯開業。隨即,一份喜人的結果讓她重拾信心:7000~10000元/平米/月的績效。
  • 月入2000塊單親媽媽,賣二手校服年入千萬
    來源: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作者十七原標題:《丈夫出軌後,帶著三個孩子發傳單的單親媽媽,從吃不上飯到年入6000萬,如今成擁有48家店的女社長》「單親媽媽真的太難了。」丈夫出軌、離婚、獨自扛起撫養三個孩子生活,當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馬場加奈子身上時,她的辛苦可想而知。尤其,當她還是個日本單親媽媽。
  • 一個杯子年賺1000萬,5年全球開3500家店,這個十元店是怎麼做到的
    靠賣小商品發家的名創優品是怎麼火起來的?01 從「哎呀呀」到「名創優品」,葉國富的創業之路名創優品不是葉國富第一次在小商品行業試水。早前的「哎呀呀」正是葉國富第一次探索小飾品行業,並從「哎呀呀」的成功經驗中逐步摸索出了:品牌連鎖,低價營銷的商業模式。
  • 他從銀行辭職,開一家牛建國深夜牛排店丨創業故事分享
    李先生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夢想,一個創業的夢想,自己做自己的老闆。但是父母總說創業有風險,給李先生介紹了安排到了一家銀行工作,可能在父母、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是一個鐵飯碗,一輩子都不用愁。但是這並不是李先生想要的生活,每天從早忙到晚,拿著固定的工資。
  • 這個女廚師創業賣圍裙,年銷售百萬美元
    ,並且獲得年銷售百萬美元的佳績。有意思的是,創始人Bennett依然活躍在廚師第一線,當她的公司順利運轉起來後,Bennett又抽出時間在她新公司不遠處的洛杉磯另一家知名餐廳Bestia掌勺,這種專業人士因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引發的創業,總是最容易擊中痛點,並引發示範效應。
  • 開6000家店後,賣麻辣燙的楊國福離海底撈還有多遠?
    邁向全國之後,楊國福有了新的方向,他提過,要做麻辣燙界的海底撈,就此電商在線專訪了楊國福。  對談中,他顯露著一個傳統餐飲人的樸實,始終強調味道和價值觀對品牌的意義,甚至自己選擇加盟商都要看對方是否尊敬父母。但同時,他又保持著對網際網路的興致和陌生,把做線上化這件事稱為「跨界」。  「跨界」的麻辣燙一邊建工廠、一邊開網店是個什麼生意?
  • 7000元起家,57 歲再創業,靠賣 79 美元的襯衫年賺千億,雷軍視他為偶像,憑神馬?
    53 歲創業,口袋裡只有 7000 塊錢,每件襯衫 79 美元,在日本賣到脫銷,還把店開到了紐約 Madison Ave 香奈兒店旁,成為這條奢侈品大街第一個開店的日本人——貞末良雄。他的成功,讓你明白真正的「用戶思維」是什麼?
  • 53歲再創業,只賣79美元的襯衫,卻年賺千億!
    53歲創業,口袋裡只有7000塊錢,卻在日本幹成了雷軍一生想幹的事情,成為雷布斯的偶像!在日本,一個男人的衣櫃裡至少有5件襯衫,而每5件中,至少有3件是他製造的。每件襯衫79美元,不僅在日本賣到脫銷,還把店開到了世界最高級購物中心,紐約Madison Ave香奈兒店的旁邊,成為在這條奢侈品大街上第一個開店的日本人,每分鐘銷售過百,年賺千億!他就是貞末良雄,一個53歲還在白手起家的窮老頭,卻做成了襯衣界傳奇品牌!
  • 55歲辭職跨行,他開了家年入10億隻剪10分鐘的10㎡理髮店,狂攬1800萬顧客,全球遍布660家分店,一句話不說就把錢賺了!
    在綜合商社、醫療器械公司打拼大半輩子的他,選擇在離退休只有10年的55歲時創業,還被日本媒體稱為「找尋人生最關鍵的10分鐘」。正是那次「糟糕」的體驗,讓他萌生一個「快捷剪髮」的理念。之後他開始做問卷調查,詢問大家「是否願意去只需要10分鐘,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50餘元),沒有任何花式推銷的理髮店?」  原本計劃只要10%的肯定回答,他就願意辭職改行,開一家這樣的理髮店。
  • 57歲老爺爺再創業,門店開在chanel旁 ,靠賣79美元的襯衫年賺千億!
    53歲創業,口袋裡只有7000塊錢,卻在日本幹成了雷軍一生想幹的事情,成為雷布斯的偶像!在日本,一個男人的衣櫃裡至少有5件襯衫,而每5件中,至少有3件是他製造的。每件襯衫79美元,不僅在日本賣到脫銷,還把店開到了世界最高級購物中心,紐約Madison Ave香奈兒店的旁邊,成為在這條奢侈品大街上第一個開店的日本人,每分鐘銷售過百,年賺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