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起床,驅車1小時,就為了常熟虞山興福寺這碗蕈油頭湯麵!

2021-01-12 視覺資訊

江南溼噠噠的梅雨季是每年雷打不動的「噩耗」,不過在吃貨的眼裡,黃梅天的到來預示著美味就在眼前!比如我今天要說的這碗蕈油麵。

所謂蕈油麵,就是採摘野生的「蕈子」炒制出「蕈油」蓋在面上,其鮮美堪稱一絕。那懂行的朋友自然都曉得,蘇州哪裡的蕈油麵最好吃——常熟虞山興福寺。相傳這蕈油麵最早是寺中僧人採摘虞山上獨有的松蕈熬製素油,煮食麵條而得名。後來被大眾熟知其鮮美滋味後,發展成了如今適合俗家之人吃的蕈油麵。

這蕈油麵和黃梅天有啥關係呢?關係可大嘞!虞山興福寺的蕈油麵如今是一年四季均有銷售的,可正所謂「蕈油麵四季常有,而野生蕈子不常有」呀。每年山上採摘鮮蕈的正經日子便是6月的梅雨季後!

在梅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虞山上的鮮蕈就會露頭出來,這是採摘鮮蕈的最佳時間。興福寺外的麵館一般都會趁這段時間收購大量野蕈,凍起來保鮮,以此來熬製蕈油,作為全年的供應。換句話說,除了6月梅雨季之後那一段時間你能吃到鮮蕈熬製的蕈油麵,其餘時間吃得那都是冷凍的幹蕈製作的蕈油麵,那鮮味上的差別可不是一點點哦。

除了6月梅雨季的野生鮮蕈,蕈油麵最講究的「松蕈面」則要到10月之後,那一陣子是松蕈的採摘季,老饕們可是很在意這一口的,更何況其產量稀少,能不能吃到新鮮的松蕈面就全看緣分了。

新鮮採摘的野生蕈子,經過店家繁瑣複雜的手工處理之後,便會入後廚炒制,這一步一般在早晨5點左右就會完工,靜候第一批吃頭湯麵的客人。

麵館一牆之隔便是寺院,清晨露水剛剛散去,溼潤的空氣中已有淡淡檀香。伴著麵湯的熱力,蕈油的香氣逐漸瀰漫開來,它細膩圓滑,如同一個精靈,時而飄過你的鼻尖,時而又躲在了微風裡,引得你不由靠近。

捧起碗,湊近碗沿,細嗅清香的同時喝一口麵湯。蕈油伴著湯汁滑入口腔,那一瞬間,蕈的鮮香會一次性迸發出來,看似濃稠卻並不覺得厚重,清甜之餘,素的鮮美能為你的味蕾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精品的蕈,口感潤滑厚實,如肉般有些嚼頭,但鮮而不腥,不愧是「素中之王」。

不知不覺中,這一碗極鮮的面很快就會見底。邊上常熟麵館標配的鹹菜、香菜、薑絲可以隨意取用,但是在這一勺蕈油麵前,呵,統統靠邊站吧。

為吃蕈油麵去一趟興福寺,或是拜完興福寺順道吃碗蕈油麵,這莎士比亞「To be or not to be」般的辯證問題,在常熟人身上是找不到答案的。雖然不是絕對,但對於不少常熟人而言,虞山+興福寺+蕈油麵+喝茶=常熟老炮兒的生活方式。

寺外的老麵館地界兒大著呢,能擺開十來張桌子。日常來這兒的食客大都是當地老茶客,清早上山吃碗頭湯麵。老相識見面扎堆坐下,每個人點的面或許不一樣,但那一杯茶是必須的。吃麵事小,嘮嘮家常才是重頭戲。

麵館周邊時不時有小販經過,賣點茶幹、雞爪,還有提供肩頸按摩和採耳的服務,倒是也頗有市井風情。想感受一把地道的常熟慢生活,這碗面值得趕早吃一吃。來源:情調蘇州 編輯:李俊鋒

相關焦點

  • 十裡虞山一碗麵
    三家麵館各有特色各有故事,今天先講其中的一家——十裡虞山。虞山者,常熟地標性景點也,這家店做的是傳統常熟風味面。店名取自明人沈玄詩《過海虞》: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話說本幫面我是吃得不要吃了,蘇式面也極多,倒是這常熟面第一次吃,同為江南地區的面,三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 蘇式頂級湯麵大賞
    蘇式湯麵中的面不同於外地的手工拉,拽,扯,揉,削……主要用機器制面,來回壓上好幾遍以提高面的韌勁。機制麵條都是直徑1.5毫米左右的細面,這樣的麵條有面香,但是又不會因為面太粗或太韌,掩蓋麵湯和面澆的口感。但是這剛壓好的面也一定要是在3個小時之內售賣完,才能保證蘇面的最佳口感。下鍋煮麵時,鍋裡的水不僅要多而且要得滾沸燒沸,細面下鍋滾沸幾下即可出鍋。
  • 常熟那些最牛逼的路邊攤,養叼了幾代人的嘴!
    人均:7元地址:紅旗橋北路25號常熟零距離御用煎餅攤。五星菜場斜對面弄堂裡的煎餅,一對夫妻的煎餅攤頭,好吃!又香又脆。零MM每次沒吃早飯都會點這家的煎餅,一個都送。這家店不止徐市人,隔壁鄉鎮,甚至市裡,都有人驅車趕到這,點名道姓要吃雲芬糕點。
  • 常熟人喝茶好去處,你常去的是哪個?
    每逢周末,最熱鬧的莫過於虞山尚湖間錯落分布的眾多的茶室了,有古韻茶香,也有農家小院,或雅或俗。你知道在常熟有哪些喝茶的好去處嗎?你會常去哪一家呢?今天就讓小編按年齡分分看,看大家常去的茶室有哪些!老常熟人的高雅休閒,只是一句話:「到新公園吃茶去。」新公園便是虞山公園。
  • 等我老了,就在常熟這樣過……
    上了年紀以後,睡眠會變淺,到點也就自然醒了。或者的登上西城樓閣,站在高處眺望這座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還可以去虞山公園被夜色籠罩這的常熟就這樣在常熟過平凡而普通的每一天,似乎也還不錯。
  • 五元錢一杯茶,閒坐一下午,這便是江南古城常熟
    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而得名「常熟」。這是一座愜意的小城,那一句「江南福地,常來常熟」,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帶你看看,小城生活是有多愜意。十月初的常熟,依舊有穿短袖的路人,還沒有一絲絲的秋色,一片綠意。午後去了讀書臺,這是一個免費的公園,也是一處安靜的所在。
  • 早起驅車百裡只為吃一碗蘇州頭湯麵,上海食客的這份執著數十年來仍...
    除了細面樣式的龍鬚麵,在漫長的歷史中,根據習慣也形成了其他的小寬面以及滾子面,但除了 「寬湯免青」這些俚語,吃麵的傳統裡不得不說的就是老蘇州人說的頭湯麵。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上海人專門起早坐早班火車,去蘇州吃一碗頭湯麵。如今,依然會有早起的食客,去麵館蹲守一碗頭湯麵。「頭湯麵」,就是早上第一道湯的面,老些的麵館,湯是大鍋熬的。但面下得多了,湯就變得渾濁,麵條也就沒那麼爽滑了。
  • 海選常熟人最愛的炒澆面獲獎名單公布啦~坐等領獎咯!
    大排面面對面明日星城店1094534大排面面對面明日星城店1082022酸菜黑魚面金楠居麵館1071030鱔鰗炒菇天天鮮1032286大排荷包蛋面嵩山麵館1013180雙蝦拌麵本家麵館1003179火腿蝦仁本家麵館963118大排面永輝麵館953377三鮮炒素山鑫園金沙江路店851412鱔糊蝦仁對面對841013牛肉番茄面古裡名師麵館831240我家大排面鴻興麵館801213蝦仁網絲伴面吳市香緣麵館791804蕈油加鱔背面對面
  • 常熟虞山山麓,有片梅花林,各色梅花悄然綻放,賞花遊客不多
    昨天是「雨水」節氣,春雨貴如油,潤澤萬物。雨水時節,大地回暖,萬物復甦,天地間呈現生機盎然的景象。在常熟虞山山麓,言子墓車站附近,有一片梅花林,悄悄地綻放著。粉梅、紅梅、白梅與虞山上的綠樹交相輝映,如煙似雪,暗香浮動,美成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彩畫。
  • 常熟舉辦虞山文化論壇:研討「言子思想的當代傳承和價值」
    新民晚報訊(記者 唐聞宜)今天上午,「2020虞山文化論壇——言子思想的當代傳承和價值」在常熟舉行,來自孔子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等儒學研究機構、高校的30餘名文史哲研究專家、學者和言氏宗親代表出席論壇,共同圍繞「南方夫子」言子思想的當代傳承和價值主題進行研討交流
  • 【蘇州十五碗面】初夏,你吃哪一碗?
    3.白汤滷鴨面除了紅油爆魚面,這白汤滷鴨面也是奧灶館的鎮店之寶。將大麻鴨用老湯熬煮,鴨肉肥而不膩,配以剛撈起的頭湯麵,白面白湯,原色原味,湯清面爽,澆頭醇厚。初夏點上一碗,頓覺清清爽爽,食慾大開。5.極品蕈油麵蕈,是一種野生菌,而極品蕈油麵使用的蕈則是野生雞孵蕈,用農家菜油加以八角、丁香等作料炒制,燒制水分揮發即成。剛出鍋的蕈油澆頭清香撲鼻,色澤誘人。
  • 不想做飯 就來碗香噴噴的湯麵!
    清早起床,很多人不願意做早飯,覺得早飯很麻煩,這也就形成了現在很多人不吃早飯的現象,每天的三頓飯變成了午飯、晚飯、夜宵,其實,早飯並不麻煩,簡簡單單煮一碗麵
  • 發掘江南儒家思想當代價值 常熟舉辦2020虞山文化論壇
    8月21日,「2020虞山文化論壇——言子思想的當代傳承和價值」在常熟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孔子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等儒學研究機構、高校的30餘名文史哲研究專家、學者和言氏宗親代表出席論壇,共同圍繞「南方夫子」言子思想的當代傳承和價值主題進行研討交流。
  • 蘇州的初夏 最能引爆食慾的15碗面
    除了紅油爆魚面,這白汤滷鴨面也是奧灶館的鎮店之寶。將大麻鴨用老湯熬煮,鴨肉肥而不膩,配以剛撈起的頭湯麵,白面白湯,原色原味,湯清面爽,澆頭醇厚。初夏點上一碗,頓覺清清爽爽,食慾大開。  蕈,是一種野生菌,而極品蕈油麵使用的蕈則是野生雞孵蕈,用農家菜油加以八角、丁香等作料炒制,燒制水分揮發即成。剛出鍋的蕈油澆頭清香撲鼻,色澤誘人。將這極品蕈油澆頭淋在面上,用筷子挑一口,爽滑鮮香,脆嫩異常。
  • 養身養胃養心,常熟這些私房菜不輸〖食葷者〗
    其實這樣養身養胃養心的私房菜館常熟就有很多家但只有真正的吃貨才能找到哦虞山腳下,蘇式園林,一個遠離了城市喧囂的地方。這不僅有地道的江浙私房菜,還有羊肉、鰻魚、腊味都是必點的招牌。地址:三峰街29號(三峰街與虞山北路交口西南100米)小小的院子裡,擺放了不少老闆收集來的舊物,聽著鄧麗君的老歌,品著虞山上的綠茶,很有生活的味道。每道菜的擺盤都很精緻,菜色大多比較清淡,更能體現食材的新鮮和本味。
  • 常熟排名第一的麵館,現炒澆頭,店裡的招牌面,出了常熟很難吃到
    常熟地處長江中下遊,屬於富足的魚米之鄉,常熟有眾多的美食,而在所有的美食當中,常熟人更喜歡吃一碗麵。這家麵館在常熟排名第一,有幾十年的歷史,它就是常熟人都知道的常吉興麵館。每天早上6點營業,到下午1點多,只做早午餐兩餐。他家的招牌面是松樹蕈油麵,松樹蕈是常熟特有的一種美食,出了常熟很難吃到,它不同於一般的菌類,味道特別的鮮美。這家店用松樹燻做出來的面,麵條筋道,湯底清澈而松樹燻,味道鮮美,整碗面熱氣騰騰洋溢著無比的香氣。
  • 常熟叫花雞,香味濃鬱,肉質肥嫩,你吃過嗎?
    相傳在若干年前,有一個從北方來的乞丐,在虞山腳下得到一隻雞,無鍋可炊,只好將雞用泥巴裹上,投入火堆中燒烤,成熟時香味四溢,被他人發現後,都很羨慕,爭相效法仿製。在公元一八八二年,清光緒九年,常熟「山景園」菜館創立之後,名廚米阿二根據當地流傳的叫化泥烤雞,去粗取精,加以改制,正式列入菜館的菜單,成為當地特產菜,為食客所喜愛。
  • 常熟:法治提升城市「顏值」
    走在常熟大街小巷,無處不在的法治宣傳,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對法治的崇尚與嚮往。 打開「虞歌法韻」法治文化小鎮手繪地圖,大大小小的20個法治文化宣傳點星羅棋布,分布在虞山東西兩側。
  • 常熟的春天這麼好吃!舌頭要掉了……
    常熟的三月,是充滿香氣的,環城河的櫻花開了,尚湖的梅花開了,海虞的梨花開了,瓶隱廬的油菜花開了,興福寺的玉蘭花開了……但是對於吃貨來說,這所有的香氣都比不上美食的香味春季時令菜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是陸遊《書懷》中的一首詩。苜蓿就是常熟人愛吃的草頭,草頭長得就跟四葉草一樣,在很多地方都被當成是草,但在常熟人眼裡,這絕對是3月最家常、最鮮美、最愛的一道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