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流光軌,似乎成為了城市夜景必拍的主題之一,相信大多數人都拍過。
尤其是得益於現在的單反、手機都有各種黑科技,要拍一張「車流光軌」的照片可以說已經沒什麼難度。但並非如此簡單,除了基本的拍攝,畫面是否乾淨、車流是否拍成線、如何避免人群流動對於畫面的影響、畫面構圖等等,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那到底怎樣拍呢?不妨一起隨著下面23張正反示例照,跟大家分享6個拍攝要點,希望大家也能拍出好的「車流光軌」作品。
1、場景(路段)的選擇
千萬別小看這一點,路段的選擇很重要,甚至可能決定你的作品成敗。車軌的拍攝就是利用慢門長曝光進行拍攝,所以為了避免其它光源對拍攝造成幹擾,建議避開路燈、高廣告屏幕、高樓燈光汙染較多的路段。
示例1,典型的反面案例,光汙染較多的地段,背景過亮,使得光軌的亮度不明顯、清晰,嚴重地影響了畫面的美感。
示例2,暗調背景,更加突顯光軌的清晰及亮度;此外,天空的星星點點,為畫面增色。
同時,為了更好地表現車軌之美,避免紅綠燈和擁擠路段,此外在路段的拐彎處或登高拍攝,效果會更加明顯。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本身的結構決定了線條的形狀。
示例3,選擇天橋作為拍攝點,是拍攝車流軌跡的常用拍攝點,安全、簡單易實現。利用「車頭燈的白色和車尾燈的紅色」這個差異去預測畫面和構圖,形成對比構圖,增加畫面的美感。
示例4,選擇路邊作為拍攝點,拍攝出車流軌跡的線條感,同時,近水平視角下的空間透視效果,使得遠小近大的車軌形狀對「速度」這個概念作出了直觀的闡釋,增強了畫面的動感。
示例5,選擇道路彎道處,車軌有更好的線條感、動態感,視覺效果好。此外,在畫面中安排靜止的建築,動靜對比能使車軌看起來更為動感。
示例6,佔據制高點進行拍攝,視野較廣,拍攝較大範圍內的車流軌跡,是較為理想的拍攝場所。同時,讓車軌貫穿整個畫面的橫寬和縱深形成對角線構圖,增加畫面動感。
2、快門速度是關鍵
通常,在車流量較多、車速較快的路段,可以將曝光時間縮短些,比如4秒~10秒,這也是拍攝車流軌跡照片常用到的快門速度;而在車流量較少、車速較慢的路段,需要將快門速度調到15秒~30秒。在實踐過程中建議多嘗試不同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會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示例7,f/13.0, 10s, ISO50,車流量較多、車速較快的路段,快門時間縮短些,避免畫面過於亂。
示例8,f/16.0, 30s, ISO100,車流軌跡成型,線條較細。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山區路段蜿蜒曲折,但是車流量極少,所以可以嘗試一兩分鐘的曝光時間,拍攝出來的效果就像山裡的火龍一般,值得嘗試。
示例9,選擇B門,f/6.3, 395s, ISO200,車流光軌形成一條「火龍」的效果,非常漂亮。
3、其他參數設置
感光度:有人可能會認為,拍攝夜晚一定要用上很高的 ISO,但事實上正好相反,特別是拍攝車軌,車頭車尾燈是相當強的光源,即使用不太高的ISO都可以捕捉到光軌,反而太高的ISO可能使感光元件同時感光到了車身的殘影 (當然你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去拍攝車身殘影,攝影沒有錯誤的手法,只是視乎你的目的而已。)
示例10,適當提高感光度,加入車身的殘影,更營造「車水馬龍」的繁華之感。
光圈:根據快門速度而變,由相機控制。很多人會好奇:「快門速度這麼慢的情況下,光圈是不是會自動調到非常小,如F22?」,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在夜間拍攝並且ISO100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調到15秒~30秒,光圈也許就在F8~F11範圍內,不用擔心最小光圈帶來的畫質問題。
白平衡:一般晚上把白平衡設置在2500~3000的範圍內,畫面偏冷,拍出的照片色彩更真實。當然你喜歡後期,前期使用RAW格式拍攝,白平衡可以不考慮。
示例11,冷色調讓天空呈現偏藍色,與車軌燈光的暖畫面形成冷暖對比,讓這仙境般的畫面更加透露出一種靜謐、夢幻的美感。
4、如何避免車和人停止時對畫面質感的影響?
當車流、人流比較多的時候,人或車的停留就會產生一些重影或者光暈;同時相反方向行駛的車燈也會直射鏡頭,破壞畫質。可以借鑑攝影中的「搖黑卡」,實際上,卡紙、塑膠、黑絨布等稍硬的材質,表面的反光能力越差越好使用,甚至可以用黑色的帽子、手套等代替。
示例12,典型的反面案例,由於車流量比較多,即使曝光控制的比較長,拖影仍然比較明顯,嚴重影響了畫面的成像質量及美感。
示例13,同樣的場景,延長曝光時間,同時「黑卡」遮擋,避免重影或者光暈的產生,以保證畫面的成像質量及美感。
5、構圖布局增加美感
拍攝車軌,重在表現車流軌跡,所以車軌在畫面中的佔比儘可能多一些。對角線構圖可以讓車軌更有動感;曲線構圖可以容納更多車軌,表現車軌的線性美感;低角度構圖可以讓車軌有聲,宛如車流從身邊飄過的感覺。
示例14,選擇路邊低角度構圖,對角線形成的「遠小近大」車軌形狀增強了畫面的動感,宛如車流從身邊飄過的感覺。在畫面中安排靜止的建築,動靜對比也能獲得不錯的對比效果。
示例15,佔據制高點進行拍攝,視野較廣,曲線構圖可以容納更多的車流軌跡,表現車軌的線性美感。
示例16,看似「平凡無趣」的對稱構圖,如果在其中加入光軌是不是立刻就變得有趣呢!
示例17,佔據天橋拍攝,利用「車頭燈和車尾燈亮度」差異以及速度差異去預測畫面和構圖,形成對比構圖,增加畫面的美感。
此外,車流光軌是最好的視覺引導線,觀眾的視線往往會順著車軌軌的一頭,移動到畫面的另一頭。在構圖時,應當儘量發揮車軌的視覺引導效果,引導觀眾的視線「走」遍整個畫面,增強畫面的縱深感。
示例18,車軌線條巧妙地分割畫面,其實它還是視覺引導線,從近端引導讀者的視線到遠處的建築橋體之上。
需要注意的是靜止物體在畫面中的1比例,在畫面中適當添加一些靜物,實現動靜對比,更能突顯車軌的運動感,但靜物比例過大卻會適得其反,使得車軌存在感很低。
6、玩出創意
後期堆棧:想要拍攝一張完美的車軌並不容易;曝光時間和車速都要剛剛好,即使完美的拍下來,也只是一輛車的軌跡,所以現在拍車軌更多的是前期多拍攝幾張,後期去「堆棧」車軌,畫面更加震撼,也可以考慮日出、日落,星空、星軌等元素的加入。
示例19,車流很多,紅燈很長,單張拍攝無法體現完美的車軌,利用後期多張堆棧,增加車流軌跡,畫面更加美、震撼。
示例20,「車軌與星軌」的結合,畫面更加壯觀、震撼。
示例21,天空日出時分的早霞,為畫面增色,畫面更加壯觀、震撼。
關於後期堆棧,可參見前文風光攝影常提到的「堆棧合成」,你會了嗎?教你玩轉堆棧攝影
後簾同步:這個技巧用在拍攝車軌人像時,便可拍到後景是穿梭的車軌,而前景則是清晰的人像,往往十分有氣氛!
示例22,將人物放到這慢門「仙境」中呢?無疑能給畫面增色不少。結合閃光燈後簾同步,對車軌進行長曝光,而同時又得到清晰的人像,畫面更有氣氛!
後期:拍出的車軌原片在細節上可能不夠好,可以通過後期使車軌的細節呈現更豐富、色彩也更柔美,調色常見的如青橙色調、黑金風格等。
示例23,後期實現黑金風格,讓夜景色調鮮明,具有質感,感覺很高大上。
總結
以上幾點思路供大家參考,在拍攝過程中不應該默守陳規,應該放開思路,活學活用,才能拍攝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拍攝車軌始終會靠近馬路,因此我們要十分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