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川久保玲

2021-02-27 SIA藝術留學

Paul Smith在接受採訪時說,「經常被問最尊敬的時尚設計師是誰,我只能想到她。」

Coco Chanel設計總監Karl Lagerfeld也不得不承認「她打破了我們一貫的遊戲規則,創造了完全不同的東西。」

她就是當今時尚界最具影響力的日本設計師之一——Rei Kawakubo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是一位日本服裝設計師,1942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

今天一起來聊聊這位曾經顛覆時尚界的設計師,也是大家熟知的Rei姨!

我從未打算發動革命,

 我只是想展示我認為堅強而美麗的東西。

碰巧我的觀念與其他人的觀念有所不同。

- Rei Kawakubo

這個叛逆的女人一直都在尋找與眾不同的力量,她頂著BOBO頭,穿一身黑色制服,一頭扎進服裝設計行業。

她獨樹一幟的「壞品味」馳騁巴黎時尚圈好多年,當我們想起Rei姨的時候,更直觀的感受是:叛逆!

Comme des Garçons’s  A/W 1982

1981年,一個陌生的面孔在巴黎時裝界颳起一場「日本新浪潮」。

一群模特身著不對稱的、充滿破洞的黑色服裝,伴著一曲「狩獵哀歌」的背景音樂在T臺上遊走,像一團黑色迷霧,震驚整個巴黎時裝界。

把一向習慣了優雅華美的巴黎人可嚇壞了,很快在國際上引起了激烈的評論熱潮。

「像破爛裝,

葬禮一樣的黑色,

是預示著不好未來的葬歌式的時尚,

那些破洞毛衣就像瑞士奶酪,

這是來自廣島的詛咒吧.」

即使被批判,川久保玲也堅持這種欲望來表達自己。

因為以往的設計師在設計女裝時,都在強調女性的曲線。

但叛逆的川久保玲偏不,她要把一切掰開揉碎,赤裸裸得展現出來,原來黑色可以這麼充滿力量。

她並不在意這些衣服是否實穿或者是否優雅,重要的是穿著COMME des GARÇONS所呈現出的獨立精神。

COMME des GARÇONS

1997春夏系列

一個名為「Dress Meets Body」的發布會引發了巨大爭議,Rei姨徹底改變了服裝的形態:在服裝裡縫製了凸出的、不對稱的填充物,看起來就像是模特身上長出的腫塊、瘤塊。

COMME des GARÇONS的1997春夏系列

「我對裸露身體的服裝不感興趣,我喜歡包裹的構思。我不是在做適合任何特定身體的東西,我考慮的是另一回事—形狀」

Rei姨讓服飾的輪廓成為了身體的延伸,服飾也改變了身體的內涵,重塑身體,注入新的力量。

COMME des GARÇONS的1997春夏系列

Rei覺得女人無須靠「性感」來取悅男人。因而從不認為女性應該用優美的身段,從男人的滿意中確定自己的價值和幸福。

這種關於女性的深刻思考一直反覆出現在她的作品中,比如為歌劇《奧蘭多(Orlando)》製作的舞臺服裝。

比起做服裝設計,她更像是一個哲學家,把自己鮮明的觀點寫進服裝設計中,讓你感到無限的赤誠和自由。

Comme des Garçons's 

2018 RTW Fall

你以為Comme des Garçons就是黑色的?前衛的?非實穿?……別急著下結論,可能沒有一個詞語能完全概括Rei姨。

因為當你以為她就是這樣的設計師,下一場秀,你就會發現她已經是另一種設計師,而Rei姨自己,從沒在意過別人的眼光 。

Comme des Garçons's RTW Fall 2018系列就是就來為「CAMP」正名。

千層蛋糕少女、頭頂層塔的飄逸仙子、花季精靈女孩層層疊疊色彩繁複誇張怪誕。

不同於以往的暗黑詭異,這一次,川久保玲帶給我們少有的、天真夢幻般的樂趣。

時裝世界到處充斥著相同的舊形象,因為這是流行的商業模式。換句話說,很難找到有趣的新事物,而Rei姨每次都會創造出新的東西。

以上只是川久保玲眾多設計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並不是全貌。

2017年,時尚大都會Met Gala曾以川久保玲為主題舉辦大展——Comme des Garçons: Art of the In-Between,系統性展示了近140件她的設計作品。

她是紐約大都會展覽歷史上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在世設計師,也是首位來自亞洲的設計師。

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 2009 Ready-to-Wear

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 2015 Ready-to-Wear

Comme des Garçons Fall 2015 Ready-to-Wear

Comme des Garçons FALL 2017 READY-TO-WEAR

2019年還獲得野口勇獎項,也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時裝設計師,這是專門用於表彰「分享野口勇的創新精神、全球意識和致力於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藝術家。

身著 CDG 2012 秋季高級成衣的 Lady GaGa

蕾哈娜(Rihanna)身著 CDG 2017 Fall系列

不過看過Rei姨的設計歷程,也能感覺到那些浮在時尚界的表面浮華,對比她的那些深刻的、大膽的哲學思考和設計,簡直是不能同日而語。

最近Rei姨罕見地接受了日媒的採訪,希望大家能從她的設計中,擺脫疫情的消極,汲取滿滿的能量,共勉。

想去日本學習服裝設計,和川久保玲做校友?

詳細申請信息可添加小助手諮詢,幫助你到達Dream School!

↗藝術藥片:為什麼日料店裡的醬油瓶,全世界都長一個樣子?

相關焦點

  • 反傳統的叛逆思維 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的解構風暴
    而這個本來用於文學的概念之所以得以走入時尚世界,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ONS 可謂功不可沒。按字面解釋,「解構」是指把結構分裂和分解,從而產生新的結構。時裝上的解構主義可以分為「解構概念」與「服飾本身」兩種。前者著重理念,後者則著重實質的做工技巧。除了誇張的整體架構以外,不對稱肩線、倒轉或傾斜結構、以支離破碎的布料組成服裝、波浪形線條都是表現手法之一。
  • 川久保玲:永遠不想失去反叛的能力
    提起川久保玲,許多人的印象是她幾十年不變的標誌性短髮、黑色的服裝造型,以及她的各類帶有「叛逆精神」的設計。和她的服飾與家具一樣,川久保玲本身成為了時尚界的叛逆代表。在品牌成立的四十多年間,川久保玲開發出了多條產品線,開創了快閃店等銷售模式,將藝術與商業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川久保玲曾評價自己並不是一個藝術家,更像是一位藝術家商人(artist-businesswoman)。
  • 川久保玲:永遠不想失去反叛的能力
    提起川久保玲,許多人的印象是她幾十年不變的標誌性短髮、黑色的服裝造型,以及她的各類帶有「叛逆精神」的設計。 和她的服飾與家具一樣,川久保玲本身成為了時尚界的叛逆代表。 「衣服能讓你自由」 1981年,巴黎時裝界被一個陌生的服裝設計師揚起軒然大波。那是來自川久保玲的設計——寬鬆的、不對稱的、充滿破洞的黑色服裝,很快在國際上引起了激烈的評論熱潮。
  • 關於川久保玲,你是真懂?還是裝逼?
    2017年5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川久保玲為主題,舉辦了當年的Met Ball慈善晚宴和服裝研究院展覽——「Rei Kawakubo/Comme des Garçons: Art of the In-Between」。(川久保玲:邊界之間的藝術)由川久保玲本人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院長安德魯·博爾頓親自操刀。
  • 致敬川久保玲——像男孩一樣
    《朝日雜誌》主編,曾戲稱川久保玲好像是一位修女,來自西方中世紀的修道院。雖然如此,每當看到她一年兩次的服裝秀,總會覺得她真正的服飾語言才奔騰而出。1981年,她和山本耀司攜手合作,在巴黎服裝發表會初試啼聲,同年10月又陸續推出春夏裝。當時,川久保玲在國際上仍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服裝設計師,但是在兩次的發表會後,立即震驚巴黎的服裝界。
  • LOOK | 時代的反叛者 · 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
    澳洲收藏家Octavius La Rosa 收藏約3500件時裝作品 來自日本的巨匠設計師們 川久保玲 | 山本耀司 | 三宅一生 為期9天,坐標Fiu Gallery
  • 川久保玲——被粉絲膜拜的時尚教母!(文末有重大福利)
    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樣」很多人喜歡直接用設計師川久保玲的名字來稱呼這個品牌關於時尚和風格 川久保玲這樣說:「There are so many so-called styles such as punk that have lost their original rebel
  • 時尚關注|看不懂川久保玲的衣服,也永遠參加不了時尚界「奧斯卡」
    川久保玲曾說過:「我喜歡惡搞布料。」「我想要設計前所未有的衣服。」「我不是進行破壞,只是附加嶄新解釋或可或能性而已。」「與其遭到漠視,不如遭到貶斥。」有關「川久保玲」的審美爭議在時尚界從未停止過,以「反時尚」出世的單品不斷被創造出來,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川久保玲
  • 你根本不懂川久保玲穿久有多保靈
    學姐今天要說的,彩妝店並不是重點,川久保玲本玲才是。2017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Art of the In-Between川久保玲作品回顧展02Play系列是最不川久保玲的『川久保玲』你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川久保玲?蠻早的,從我開始學時裝的時候。
  • 川久保玲,宛若少年:五十年的編年史
    在這50年裡,川久保玲很少接受採訪,甚至連2017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為她舉辦的展覽都不想出席。今年是川久保玲出道50周年紀念,與其寫一篇無關痛癢的評論,不如將這50年來,川久保玲和Comme des Garons影響我們的資料呈現出來,梳理出一個相對完整而客觀的川久保玲和Comme des Garons。
  • 川久保玲也要發行線上品牌,時裝銷售新模式正在流行
    Dover Street Market (DSM)是由日本先鋒設計師川久保玲創立的時裝買手店,之前已在倫敦、銀座、紐約和新加坡開設店鋪。此次在北京建立的新門店位於潮流中心三裡屯太古裡,共有4層樓,面積達2200平方米。門店的前身是由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ons與香港潮流服飾零售集團I.T聯合打造的I.T Market Beijing。
  • CDG 川久保玲
    此外,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川久保玲的父親是應慶大學教授。她在大學時代對於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69年,她畢業之後,到一家服裝布料公司上班,並在1967年正式獨立成服裝設計師,1973年她成立了一個服飾品牌,名稱為comme des garcons(法文;可譯為「像個男孩」之意;常被簡稱為Comme);1975年,川久保玲33歲時,正式在東京舉行首次的女裝發表會。1978年這個品牌開始有男裝,稱為HOMME。
  • 川久保玲—「像男孩一樣」
    與其說川久保玲是一位前衛的服裝設計師,不如說她是一位無視規則和教條的藝術家。從品牌創立至今,川久保玲以女性身體為移動的空間,以布料為創作媒介,以服裝設計作為表達方式,創作了大量前所未有的、具有爭議性的藝術作品,不斷地重塑了觀眾對「美」與「醜」的認知。
  • T+ | KIDILL 為何被川久保玲如此器重?
    Vivienne Westwood 身著 seditionaries destory t-shirt | Via Google在日本,川久保玲、渡邊淳彌、山本耀司到藤原浩、高橋盾、長尾智明等設計師都深受 Vivienne Westwood 的朋克風格理念及精神影響。
  • 鞋說——匡威&川久保玲
    匡威是國外的一個品牌,與之合作的設計師大多都是國外出名的設計師,匡威川久保玲就是匡威和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的合作品。川久保玲是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她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匡威和川久保玲很早就開始了合作。
  • 川久保玲,女武神
    1981年4月,巴黎的洲際酒店,首次迎來了兩位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此時,川久保玲在日本已經經營了自己創設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達8年之久,卻始終沒有像她的前輩高田賢三(Kenzo)、森英惠(Hanae Mori)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那樣,取道巴黎。
  • 重新認識川久保玲 | FASHION
    川久保玲所締造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裝王國?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川久保玲。Adrian Joffe與川久保玲於 1992 年在巴黎結婚,據他回憶,婚禮上的川久保玲仍舊穿著襯衫和黑色裙子作為嫁衣。在 24 年結婚周年當天,Adrian Joffe 發了一封郵件「24 周年紀念快樂」給川久保玲,結果她只回「謝謝你的提醒」。「她的回答既出乎意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 你真的認識川久保玲?
    但其實,這個備受粉絲追捧的形象並非由被譽為「日本鬼才服裝設計師」川久保玲本人親自設計出來的。而是由波蘭籍的設計師filip pagowski為其繪製的,與此同時他也是川久保玲最為信任的御用設計師。俗話說的好,每個強勢的品牌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商人。那麼這個令全世界都為之著迷的川久保玲究竟是怎樣的大佬呢?
  • 川久保玲的時尚帝國
    如今在全球時尚圈無人不曉,作為全球最富盛名的解構主義先驅,川久保玲與高田賢三、三宅一生以及山本耀司並稱為日本四大服裝設計大師,但她卻從不對外界承認自己是一名設計師。雖曾到國外留學,卻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也沒有畫過一張設計圖,按她自身說法的話她更願被別人稱為是一名藝術家。
  • 你所不知道的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沒,他們不從事時尚行業,也沒有影響過我的工作。Paul Smith:有童年回憶嗎?我的童年回憶是11歲時騎的自行車。川久保玲:四季吧,刺眼的光和熱,高達1米多的積雪。Paul Smith:很多日本人都騎單車,你騎嗎?川久保玲:我更喜歡走路,不過我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學會騎單車了。